2011年,全区人民深入实施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抢抓战略机遇,加快高水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在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全区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创新,使全区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38.7%和7.2%。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9:58.2:32.9变化为今年的7.3:64.3:28.4,第二产业的突出地位更加显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937元,比上年增加11346元,按现价比增长29.4%。三级财政收入实现120.2亿元,增长29.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实现58.8亿元,增长28%。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5.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8.1%。人均实现财政收入14045元,比上年增加3103元,增长28.4%;职工人均工资4866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8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166元和1685元,增长9.4%和16.9%。
二、农业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生产质量显著提高,蔬菜和奶牛两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31.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5万亩,累计发展到17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累计共93个,全区奶牛存栏5.2万头,实现了散养奶牛全部进小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取得突破,总投资6亿元的君利农业示范园开张纳客,高村农业示范园、梅厂现代农业示范园、农科院科技创新基地完成主体工程。无公害蔬菜产量16.5亿公斤。依托现有基础,推动东环、杨北路沿线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建成4700亩高标准展示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得以进一步改善。
附: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11年
|
2010年
|
同比+-%
|
粮 食
|
万吨
|
66.1
|
65.0
|
1.7
|
夏 粮
|
万吨
|
22.6
|
22.2
|
1.8
|
棉 花
|
吨
|
5903
|
4981
|
18.5
|
油 料
|
吨
|
1392
|
1378
|
1.0
|
瓜 类
|
万吨
|
5.4
|
5.2
|
3.8
|
蔬 菜
|
万吨
|
127.7
|
131.5
|
-2.9
|
生 猪 出 栏
|
万头
|
35.3
|
39.9
|
-11.5
|
肉 牛 出 栏
|
万头
|
1.95
|
2.4
|
-18.8
|
羊 出 栏
|
万只
|
9.75
|
10.6
|
-8.0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5.3
|
5.8
|
-8.6
|
禽蛋总产量
|
吨
|
30251
|
27432
|
10.3
|
鸡 蛋
|
吨
|
23997
|
26462
|
-9.3
|
水 果 产 量
|
吨
|
72986
|
69168
|
5.5
|
水产品产量
|
吨
|
54619
|
50699
|
7.7
|
牛 奶 产 量
|
万吨
|
21.9
|
24.4
|
-10.2
|
林业生产发展较快,水绿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显现。年末实有林地面积54.8万亩,其中当年造林2.7万亩;当年零星植树23万株;当年新育苗面积4808亩。完成了过境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区级路网沿线绿化工程。新增提升绿化面积338万平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城市景观绿化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三、工业
工业主体地位更加显现。2011年工业增加值实现25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1.8%,占GDP比重达6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拉动经济增长2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23亿元,增长37.9%;完成销售收入891亿元,增长35.7%;实现利税总额140亿元,增长3.1%。一批大项目相继投产,“一区四园”新项目287个。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11年
|
2010年
|
同比+-%
|
|
布
|
万 米
|
3351
|
3611
|
-7.2
|
|
家 俱
|
万 件
|
165.2
|
183.8
|
-10.1
|
|
电话单机
|
万 部
|
192.0
|
226.3
|
17.9
|
|
半导体分立器件
|
万 只
|
883441
|
1047015
|
-15.6
|
|
纸制品
|
万 吨
|
11.1
|
31.8
|
-65.1
|
|
中空玻璃
|
万平米
|
283.1
|
280.1
|
1.1
|
|
速冻食品
|
吨
|
3210
|
5860
|
-45.2
|
|
供 电 量
|
万 度
|
320075
|
280171
|
14.2
|
|
自 行 车
|
万 辆
|
841.5
|
846
|
-0.5
|
|
电动自行车
|
万辆
|
15.6
|
9
|
73.3
|
|
饮 料
|
万吨
|
32.0
|
29.1
|
10.0
|
|
水泥
|
万吨
|
62.96
|
46.2
|
36.3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1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28.7亿元(市考核口径389亿元,同比增长29.2%),比上年增加73.6亿元,增长20.7%。其中住宅投资122.4亿元,增长86.7%;当年新增固定资产288.5亿元。
大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果,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各类市级重大项目86个,计划总投资1410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83个,占全部的96.5%;竣工项目50个,占开工项目的60.2%。其中76个区县级重大建设项目全部开工,计划总投资572.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71.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4.9%。建成4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
五、交通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城乡道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年内开工区级公路7条,40公里。大东路、城王路、津同路、宝武路、通王路、福源道延长线竣工通车,梅石路完成主体。至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2119 公里,公路运输货运量达2714万吨,公路运输周转量达到47440万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达117万人次。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邮电通讯业务量达到6.2亿元。
六、内外贸易
批发零售市场繁荣活跃,现货商贸、物流产业加速发展势头明显。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佛罗伦萨小镇项目一期竣工;华北工业品原料城一期开张营业,北 方世纪钢材城已投入运营,凯旋王国游乐场初具规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服务业大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全年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实现594.2亿元,比上年增长56.9%。
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形势良好。2011年,全年吸引内资到位额141.2亿元,同比增长22.7%,实际使用外资额4.8亿美元,增长20.1%。注册资本内资5000万元,外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77个,注册资金170亿元。引进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亚马逊、国际纸业等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3家。
2011年,正式生产的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8亿元,利润总额3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7%和6.5%;实缴税金14.7亿元,比上年下降24.6 %;资产总计达到505.5元,比上年增加138.5亿元,增长37.7 %;负债合计269亿元,比上年增加55亿元,增长25.7%。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税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促进经济增长财税措施,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11年,全区财政收入实现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实现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8%,一般预算收入45.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增值税、营业税两大税种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49.2%。财政总支出73.2亿元,同比增长21.9%。
金融业稳步发展。各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吸存揽储力度,强化金融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30.7亿元,比年初增加28.6亿元,增长7.1%。各项贷款余额215.7亿元,比年初增加45.6亿元,增长24.1%。其中,个人贷款达到39.2亿元,比年初增长33%。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1年,全区保险业投保数量达136.9万笔,保费收入达17.4亿元。出现事故起数1.7万起,支付赔款金额达1.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八、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卫生、体育、计划生育
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1、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开发类三等奖1项:“高精度长寿命双层砌块模具自主研发自行推广转化”; 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科技企业创新工程项目二等奖1项:“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及主导产品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工程”;2、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5项:
⑴枣仁提取物防治出口家禽支原体病、牛乳腺炎二类新兽药开发;⑵荷兰豆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⑶设施蔬菜综合增产技术示范;⑷湿地条件水产品健康生产综合技术示范推广;⑸烟酰胺产品高效生产;⑹电渣熔铸熔焊法制造大直径内燃机曲轴圆柄臂;⑺一种2-甲基-2-(4-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的合成方法;⑻茵兰益肝颗粒;⑼断联式逐级配重键盘;⑽基于高湿预冷保鲜和差压保鲜技术高附加值无公害蔬菜设施化生产;⑾内容相关文档管理系统;⑿黄芪多糖铁的合成及其相关产品开发应用;⒀高精度长寿命双层砌块模具;⒁乌鸡增乳胶囊;⒂鹿健康养殖技术的开发;3、区级科技成果8项,区级科技进步奖6项;4、年内共在部、市两级立项23 个,获无偿资助总额1166万元;5、年内申请国家专利1265项,取得专利授权330项;6、通过高企认定(复审)的企业22家,新认定企业4家;7、通过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复核认定企业1600家,其中新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 639家,小巨人企业80 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杨村第八中学、第十一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杨村一中新校区完成部分主体,保利中学完成主体建设。东蒲洼、北河滩、富民里等还迁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全面开工。2011年,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比上年增长37.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至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68所,教学班总数3824个,在校学生达14.1万人,毕业生人数达3.7万人。考入大中专学生5323人,其中考入全国本科院校4234人。年末拥有教职员工10603人,其中任课教师9066人,校舍面积达123.1万平方米。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两台一报”在宣传武清、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15个乡镇文体中心主体建设,新建“农家书屋”132家,村文化室168个。修建高标准健身广场25个,落实90个行政村级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新增农村有线电视入网户3.75万户,累计达到11.85万户。
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工作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新的提高,区医院1.88万平方米外科住院楼投入使用,中医院3.3万平方米康复楼主体竣工。区疾病防控中心、城区计生服务站投入使用。完成了河西务、王庆坨两家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启动下朱庄、东蒲洼服务中心新建改造工程。2011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25个,病床2757张,卫生技术人员3948人。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日趋活跃。年末拥有体育设施1248个,全年参加体育竞赛达20万人次,获奖牌(市级以上)共101枚。其中金牌39枚、银牌29枚、铜牌33枚。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狠抓了薄弱乡镇的转化工作,使人口控制指标全面完成。计划生育率达98.24%,一孩率达73.55 %。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3万人,非农业人口16.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44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80.4亿元(含外币折人民币),比年初增加43.6 亿元,增长18.4%;人均储蓄余额达32775元,比年初增加4817元。职工年货币工资收入达4866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58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166元和1685元,增长9.4%和18.4%。
城镇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共完成拆迁村庄12个,4144户,80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开工面积455万平方米,竣工150万平方米。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立足武清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坚持速度与质量统一、富民与强区统一,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