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02来源:上海市杨浦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攻坚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在区域创新、经济发展、城区管理、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及保障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区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态势。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完成1126.89亿元(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见图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81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92.07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30.01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8.2%;不含烟草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7.1%,与2010年相比,上升0.6个百分点。

财税收入。全年完成税收收入63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完成财政收入6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64.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增值税5.32亿元,增长13.2%;营业税23.77亿元,增长25.8%;个人所得税5.03亿元,增长38.2%;土地增值税4.82亿元,增长23.6%;城市维护建设税3.15亿元,增长51.6%;契税8.14亿元,增长46.1%;企业所得税8.30亿元,增长42.2%;行政性收费0.92亿元,下降0.4%(2011年区级财政收入分税种结构见图2)。

地方财政支出。全年支出10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支出13.85亿元,增长5.6%;教育事业支出20.12亿元,增长53.1%;科学技术事业支出6.31亿元,增长49.7%;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支出1.92亿元,增长5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1亿元,增长4.8%;医疗卫生事业支出5.69亿元,增长23.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1.55亿元,增长48.1%;住房保障支出3.29亿元,增长32.3%(2011年地方财政支出用途结构见图3)。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63.18亿元,增长19.0%。完成工业增加值66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第二产业比重的96.4%。

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7.89亿元,比上年下降0.7%。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4.77亿元,比上年下降19.3%,占第二产业比重的3.6%。

三、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完成27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2.66亿元,增长11.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2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24亿元,增长10.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4.0%。

五角场商圈。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占全区比重的18.2%,比上年增长2.6个百分点。

四、重点产业

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完成区级地方税收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38.7%(2011年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见表1)。

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区级地方税收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9.1%(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见表2)。

都市型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3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完成区级地方税收2.73亿元,比上年增长6.8%(2011年都市型工业发展情况见表3)。

商旅文体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完成区级地方税收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6%(2011年商旅文体服务业发展情况见表4)。

房地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3.76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完成区级地方税收1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6.9%。

五、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全年新引进各类企业2958户,比上年增长0.3%,注册资金8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服务类、科技类和商业类企业分别占引进户数的36.4%、23.4%和25.6%。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324户,增长12.1%,注册资本72.5亿元。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9户。

外资与外贸。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03个,合同吸引外资金额共计3.51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海关进出口总额6.28亿美元,下降3.2%。

私营个体。全年私营企业户数达25205户(含分支机构),比上年增长7.9%;注册资金达634.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9%;私营投资者49846人,比上年增长10.8%;新设企业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203家,比上年多新增31家。个体户数14120户,比上年增长2.5%;从业人员22888人,比上年增长3.1%;注册资金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六、旅游

旅游业。2011年上海旅游节开幕式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举办,这是本区历史上首次承办上海旅游节开幕式。全区旅游业营业收入3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接待游客217万人次。其中39家旅游饭店营业收入实现5.95亿元,比上年下降7.5%;接待游客96.4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7%,接待外宾15.3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平均出租率63.3%,比上年下降8.09个百分点。1家国际旅行社和55家国内旅行社全年营业收入实现31.86亿元,比上年上升37.2%,接待游客111.54万人次,比上年上升16.6%。

星级宾馆。全区共有星级宾馆10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2家。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15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8.78亿元,增长52.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1.80亿元,下降0.4%;更新与技术改造完成投资9.22亿元,增长6.3%(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见图4)。

重大工程。全年区重大工程共计56项,其中,11项基本竣工,12项新开工,正式项目43项,包括2010年结转项目31项,2011年新增项目12项;预备项目13项。其中,功能性项目41项,包括创智天地5号地块、欧尚总部大楼和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二期(十七棉)等项目;社会事业项目7项;市政配套项目8项,包括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地下空间开发一期工程和民办综合训练基地等项目。

绿化建设。全年新增绿地面积8.08公顷,其中新建公共绿地2.49公顷。新增行道树180株,新增屋顶绿化5804平方米,绿篱围墙880米,城区绿化覆盖率遥感统计24.1%,比上年增长0.09个百分点。共完成绿地改建1.56公顷,更新行道树设施132副。区域绿化覆盖面积达1462.43公顷,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1373.3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59.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21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2007年-2011年区公共绿地建设情况见图5)。

市政维护。全年投入道路养护1380万元,保养车行道44189平方米,人行道33090平方米,道路完好率93.4%,疏通管道总长31791千米。

八、科技

科技园区。全区已建成14家科技园区,17家都市型园区和13家创意园区,其中国家级科技园区5家(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国家级孵化器1家(上海杨浦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全年共引进企业1134家,比上年增长7.2%,新增注册资金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注册资金500万以上的企业为121家。科技园完成区级地方税达到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科技企业。全区科技企业总数5077家,比上年增长21.4%,其中1家企业被评为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家企业成功纳入到2011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7家。

知识产权。全年共完成技术合同认定1042份;完成合同交易金额29.8亿元。全年专利申请数为6042件,比上年增长28.8%,申请量列全市第3位。其中发明专利数3082件,占总申请数的51%,增长10.1%(2007年—2011年区专利申请数及发明专利数所占比重见图6)。

科技产业化项目。全年完成40项,其中,火炬计划项目7项,重点新产品2项,成果转化31项。获得上海市科技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立项51项。

九、教育

教育机构。全区共有中小学97个,其中中学53个,小学44个;特殊教育机构2所,工读1所,职业学校(含中专)9所。共有在校学生数73840人;教职工8151人,其中专任教师6239人。学生人数中,高中阶段学生11561人,比上年下降4.5%;初中阶段学生23022人,比上年下降2.4%;小学阶段学生26769人,比上年增长0.9%。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占79.5%,中学高级教师占11.6%。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8所本区主要普通高校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2481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在校本专科生80558人,下降1.4%,在校研究生41923人,增长5.1%。教职工18698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专任教师9633人,增长2.2%。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占53.8%,研究生学历占81.7%(各级各类学校情况见表5)。

升学率。2011年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5.8%以上,普高入学率达到64.9%;本区应届毕业生高考录取率98.1%;中考合格率99.9%。

十、文化、卫生及体育

文化事业。全区共有电影放映单位5个,座位数5523个,年内放映场次4.6万次,观众228万人次,另有流动放映队1支;街道、镇达标的文化中心共12家,总面积达5.39万平方米;区内文化馆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2个,剧团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0.74万平方米,座位数619个,藏书86.96万册,年内外借书卡1.78万张;街道图书馆12个,藏书30.5万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成43.47万户,整转率达93.2%。

卫生事业。全区现有公立卫生机构27所(包括部队医院),民办医疗机构26所。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部队医疗机构2所(三级综合1所,三级专科1所),地方卫生机构25所,其中,地方医疗机构21所。地方医疗机构中,三级综合性医院2所,三级专科医院1所,二级综合性医院4所,二级专科医院3所。全年三级医院完成门急诊778.70万人次、住院病人23.54万人次、手术11.59万人次;区属医院完成门急诊683.66万人次、住院病人4.38万人次、手术0.59万人次,病房周转率15.63次,使用率110.2%。

全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1267人,其中执业医师3764人(卫生机构情况见表6)。区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实际开放床位9994张。市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42岁,婴儿死亡率4.36‰。

体育事业。全区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包括非标场地)82个,体育场地占地面积25.26平方米,场地面积24.76平方米。全年新建1个体育公园,1个社区公共活动场,15个小区健身点,10条健身步道,配建2个社区百姓健身房。目前已有健身苑点436个,健身器材4180件,健身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推进体教结合工作,现有市体育传统学校15所、区体育传统学校37所,现有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3所,列全市首位。

区内3名运动员出征上海世游赛,取得1枚银牌和1枚铜牌的佳绩,2名运动员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运会上夺得游泳项目3枚金牌,一批运动员在全国射击等大赛上争金夺银,后备人才年输送率达5.8%。

十一、人口

常住人口。全区共有常住人口132.43万人,比上年增加1.11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8.07万人,增加0.54万人。

户籍人口。全区共有户籍人口109.23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户籍人口总户数38.00万户,平均每户2.87人;年内户籍人口出生6912人,人口出生率为6.33‰,死亡8836人,死亡率8.09‰,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6‰(2007年-2011年区户籍人口情况请见图8)。

十二、就业、旧改和社会保障

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6647人,比上年减少1126人;推进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保工作,全年已有10.9万人纳入城保,享受高龄纳保7282人,享受帮困补助政策38424人;累计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670人,安置就业率达100%;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人数达8.5万人。

推动大学生就业,年内联合高校、园区、企业举办35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推出岗位2万多个,吸引近10万余名大学生进场应聘;推进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开发勤工岗位2181个,上岗3010人次,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在区内4个公益性职介所和12个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专窗”,推荐成功1038人次。

全年扶持创业人数635人;年内现有创业见习基地22个,青年参加职业见习2164人,见习后就业率达70.5%,培训各类人员2.5万人。

年内办理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岗位补贴16.24万人次,补贴金额10069.87万元,社会保险费补贴7.65万人次,补贴金额3803.47万元。年内全区“万、千、百”就业项目现有从业人员6855人,其中,“双困”人员2800人。

组织实施“3310”引才计划,全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区域内集聚中央“千人计划”人才52名(其中创业类7名),有58个海外人才创业项目入围“3310”计划资助范围。有41家企业90名引进人才通过评审。重点企业引进优秀人才14名、办理居住证2074例。

全区新增经营性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169个,现有经营性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873个,吸纳从业人员10853人;充分发挥开业园区孵化器的作用,9个开业园区共有入驻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及小企业379家,吸纳从业人员3153人。

旧改。全年共动迁居民3842户,拆除房屋11.27万平方米。全年筹措公共租赁房1250套,落实廉租保障1178户,发放租金5919万元。第一批经适房接待居民7万人次4万户家庭,受理申请5214户,占全市受理总量的15%。完成了第一次居民旧小区综合整治17万平方米。

救助。全区共有各类社会救助对象30492人,共救助各类社会救助对象39.9万人次,支出救助金1.76亿元。其中,传统民政对象239人、重残无业人员2024人、低保覆盖对象28229人;此外,粮油帮困卡对象9598人、粮油券对象508人;实物补助34人。全年医疗救助2296人次;一次性补助1.87万人次。

慈善事业。全年共募集款项4526.36万元,支出慈善帮困金3052.52万元。助困2000人,金额44.74万元;助学74人,金额78.97万元;助医2150人,金额141.76万元。全区共有21个经常性捐赠点共募集衣被3.2万件。

优抚安置。全年共支出优待抚恤金3647.6万元。接收安置2010年冬季退役士兵605名,安置率达100%,自谋职业率达90%。做好军休干部安置工作,年内共接收驻军部队移交的军休干部62名,现共有军休干部1757人。

养老服务。全年新增养老床位418张。区社会福利院扩建项目建成启用,床位总数达1000张;建成3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2个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改扩建老年活动室13家、修缮16家;为22326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十三、节能减排

节能降耗。全年区域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为5.4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3.6%)。完成9家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对83家杨浦区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跟踪管理。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实施节能技改、低能耗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重点节能项目。推进铁狮门F2地块、创智天地311地块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12个街镇推广高效节能灯具40万只。

污染减排。全面实施“第四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完成市级项目3项,区级项目9项。实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完成6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关停;成功创建3家绿色旅游饭店、1个无燃煤街道、2个市级安静小区、10个区级绿色小区。

2011年空气质量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338天,达到92.6%,连续第六年保持在86.0%以上;年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值为0.080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4%;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2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区域降尘量7.8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8.2%。

全区截污纳管率86.3%,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时段和夜间时段分别为55.7LeqdB(A)和48.3LeqdB(A),昼间比上年同期上升0.2LeqdB(A),夜间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环境噪声达标区域覆盖率达100%。

十四、城区管理

网格化管理。全年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共受理城市管理案件数72988件(部件数为348件,事件数为72640件),结案72984件,结案率为99.9%。

文明创建。现有国家级文明单位3家,市级文明单位98家,市级文明小区246个,区级文明单位387家,区级文明小区477个,共有22个文明小区被评为上海市节水型小区。

食药品安全。通过对2489件食品、655件药品、156批次保健品、96批次化妆品的监督抽检,食品抽样合格率为91.1%,药品抽样合格率为96.6%,保健品抽样合格率83.3%,化妆品抽样合格率为97.9%。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9起,死亡9人,发生生产安全重伤事故9起,重伤9人。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发布为准。

2、2011年杨浦区财税体制改革。

3、本公报中杨浦区生产总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利用外资数据均为客商直接投资口径。

5、公报中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建筑业、商业、房地产业等主要行业的统计范围均为在地口径。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