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24-03-28来源:临平区统计局

2021年是临平区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区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战略定位,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为牵引,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根据全市统一初步核算,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GDP)为94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增幅高于全国8.1%、全省8.5%、全市8.5%的平均水平。

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4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05.89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418.78亿元,增长10.6%。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8:52.2:46.0调整为1.6:53.8:4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9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22万美元)。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为80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8∶52.2∶46.0。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1.8亿元,增长15.8%,占GDP比重为6.6%,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二)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47.0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33亿元,分别增长37.9%、35.7%。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保持较高占比,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5.9%;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比重分别为38.3%、14.8%。

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182.89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31.97亿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72.2%。在支出结构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分别占比9.9%、4.3%、20.3%、10.7%、8.8%、0.8%。

(三)人口就业

根据2021年全市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城镇化率89.5%。全区户籍人口58.34万人,年末总户数17.40万户。全年出生人口6419人,人口出生率11.3‰,人口自然增长率6.21‰,户籍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20.2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5510名,引导和帮助442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7%。累计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21名,自主培育市级及以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7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613名、高校毕业生2.33万名。

二、农业和农村

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6.13亿元,增长4.1%;农业总产值24.11亿元,增长9.9%。其中,种植业产值12.85亿元,增长7.3%;畜牧业产值0.46亿元,增长12.2%;渔业产值9.08亿元,增长14.3%。全区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6.3亿元,同比增长8%。建设高标准农田8505亩,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列入省级园区创建名单,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塘栖枇杷)保护工程通过验收,莲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列入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完成“塘栖水乡风韵线”等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建设,丁山河村、双桥村分别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塘栖村入选省级未来乡村创建名单。农民农村共富有效提升,全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18%,村均达569.7万元,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实施农村建房解困工作三年行动,完成农村建房589户,住房解困211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

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09.99亿元,增长13.0%。规模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8.15亿元,增长15.8%,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0.0%;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54.4%,高于全市平均14.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2.15亿元,增长16.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59.98亿元,增长16.4%;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44.62亿元,增长17.9%。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39.34亿元,同比增长22.6%;利润总额达到114.84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获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优胜单位。

(二)建筑业

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3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9%。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244家,共核发施工许可证217项,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注册手续217项、质量监督注册手续217项、竣工验收备案192项。

四、交通和旅游

(一)交通运输

全年营运客车客运量31.45万人次,周转量5661.75万人公里,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3813万吨。扎实推进运河二通道、杭州中环等重大工程,完成崇贤至老余杭连接线(高架)工程。地铁9号线、杭海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高铁临平南站北广场建成启用。东湖、望梅、320国道快速路二期有序推进,运溪高架路、沪杭高速临平段主线高架建成通车。全年新增、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开通5条“求知专线”,缓解学生接送难。

(二)旅游经济

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1.60万人次,同比增长4.1%;实现旅游总收入61.69亿元,同比增长1.3%。截至年末,全区共有A级景区5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2家;四星级以上饭店4家;星级旅行社5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个;省级景区镇3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镇2个;省级景区村庄36个,其中3A级以上景区村10个;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1处;非遗体验基地(街区)3处。荣获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金融

全区金融业增加值为99.27亿元,增长10.1%。截至年末,全区本外币存款余额2879.3亿元,增长14.8%;本外币贷款余额2382.7亿元,增长24.0%;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4.6%,高出全区总贷款增幅10.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贷款增长18.3%。全区不良贷款余额8.9亿元,不良贷款率0.37%,远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面启动临平区创建综合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推进政银战略合作,与15家银行、2家券商、3家保险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做好上市培育梯队管理,全年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20家;新增培育企业10家,列入区级培育企业共39家。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其中,项目投资增长34.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2%;交通投资增长233.1%;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05.4%;工业投资增长20.7%、制造业投资增长20.9%;民间投资增长40.1%。国有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8%。集中开工重大项目52个,“152”项目开工率达100%。新开工项目(含房地产开发项目)250个,累计完成投资104.70亿元。

表1  固定资产投资

指    标

2021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18.9

其中:项目投资

34.6

房地产开发投资

7.3

其中:交通投资

233.1 

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

105.4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34.2

民间投资

40.1

工业投资

20.7

其中:制造业投资

20.9

 

(二)房地产业

全年新建商品房成交28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1%,成交金额702.6亿元,同比增长73.4%,成交均价2459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3%。其中住宅成交24593套,同比增长60.1%,成交面积26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5%,成交均价2494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2%;非住宅成交1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4%。

七、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00亿元,增长11.8%,增速高于省、市平均2.1、0.4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零业实现零售额164.78亿元,增长16.6%;限上住餐业实现零售额4.58亿元,增长19.9%。其中,汽车类消费实现零售额68.87亿元,增长4.0%;吃穿用等民生类实现零售额58.60亿元,增长50.3%;石油类消费实现零售额19.76亿元,增长34.6%。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为43.36亿元,增长67.7%,占限上单位零售额比重为25.6%。

表2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    标

2021年实绩

(亿元)

2021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9.00

11.8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9.36

16.7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

43.36

67.7

其中:批发零售业

164.78

16.6

住宿餐饮业

4.58

19.9

其中:汽车类

68.87

4.0

服装类

29.10

35.8

石油类

19.76

34.6

 

八、对外经济

(一)外贸出口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0.72亿元,增长29.7%。其中,进口额22.59亿元,增长29.1%;出口额328.13亿元,增长29.8%。从出口产品看,日用及休闲用品、高新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9.9%、49.1%、35.6%。从出口地区看,对欧盟、“一带一路”国家、美国出口分别增长46.0%、26.0%、20.3%。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7.1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18亿美元,增长42.86%;离岸外包执行额5.33亿美元,增长74.6%。

(二)招商引资

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68亿美元。持续开展“双集中”活动,集中签约项目138个,总投资额超560亿元,成功招引阿里犀牛智造全国标杆工厂、华为双5G+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成都倍特、京东方数科总部、绿地数科总部、巨星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

(三)境外投资

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额1.28亿美元,涉及16个境外投资项目。完成“一带一路”投资项目4个,涉及境外投资额3550万美元;完成并购项目1个,涉及境外投资额500万美元。

九、教育和科技

(一)教育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高考再创佳绩,“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开工学校项目25个,竣工投用16个、新增学位6870个。启动教师全周期培养工程,引培省市级名优教师170人。

全区幼儿园61所,比上年新增5所;招生11267人,在园幼儿35764人,较上年增加2105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788人,较上年增加356人;专任教师学历高标率为99.71%,较上年提高0.2%。

全区小学26所,招生13241人,在校学生68955人,较上年增加485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及女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巩固率及女童巩固率达100%;生均占地面积15.0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数字终端拥有量12216台。小学专任教师3524人,较上年增加231人;专任教师学历高标率为99.94%,较上年提高0.04%。

全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9所;招生8666人,在校学生23949人,较上年增加2195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97%;生均占地面积38.9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5.16平方米;初中专任教师1856人,较上年增加205人。  

全区普通高中(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7所;招生3397人,在校学生9514人,较上年增加562人;生均占地面积54.3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0.25平方米;普通高中专任教师864人,较上年增加7人。全区职业高中4所,招生2686人,在校学生7995人,较上年增加460人;生均占地面积29.4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9.91平方米;职业高中专任教师597人,较上年增加10人。

实施“1+X+T”课后托管服务,全区中小学参与学生共计8.26万余人,占比超过88.8%。设立营利性培训机构“转登”专窗, 66家培训机构落实“转登”工作,压减率达100%。

(二)科技

全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0家(公示数),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73家、孵化载体20个、物理空间118万平方米,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政府质量奖,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生物质废弃物厌氧产沼行业中高温功能菌剂研发与应用”等9项项目列入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全省首批区域新智造试点、全省双创示范基地。全区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7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4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3家,市级创新联合体第一批(备案)3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413家。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分院、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浙大高端装备研究院、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投入运营。

全区新增专利授权量10354件,同比增长37.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81件,同比增长74.0%;全区拥有各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104家,其中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8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

入选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对象名单,南苑街道获评省级文化强镇(街道)。申报创建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并成功入围创建名单。区群星滚灯艺术团获评“全国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称号,区图书馆获第一批浙江省“满意图书馆”称号。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建设基本完成,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非遗项目崇贤花篮获评省级民间艺术之乡、滚灯通过省级民间艺术之乡复评。杭摊新作《施昕更》获浙江省第十一届群众曲艺大赛金奖,歌曲《鲁飞飞都来点赞》入选浙江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歌曲作品展播。

(二)卫生

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1家,其中区属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4家。全区医疗机构核定床位3998张,其中区属医院2516张。卫生技术人员81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28人,注册护士3638人,全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 948万余人次,县域就诊率95.19%。家庭医生累计签约服务22.32万人。全年共招引医疗卫生人才151名,其中引进高级医疗卫生人才15名,新增市级E类及以上人才45名。

(三)体育

临平体育中心通过亚组委赛事功能综合验收,亚残运会浙江盲人门球馆完成改造提升。全区新增各类体育场地160万平方米。完成省市区体育民生实事工程10项、区级基层体育场地建设任务36个,普查全区体育场地3000余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60万余方。全民参与营造亚运风尚,举办“亚运来临·幸福来临”、“亚运四进”等“迎亚运”系列活动和“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临平籍运动员陈灵龙获东京奥运会跆拳道表演项目混合团体比赛冠军。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民生活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84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5元,增长10.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1.60缩小至1.58,处于省市最低行列。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426元,同比增长1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727元,同比增长18.8%。(注:居民收支沿用原余杭区口径。)

(二)社会保障

截至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6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1.8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0.08万人。

(三)社会福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达131.97亿元,占比达72.2%。十方面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4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家,基本实现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500万元。实现“残疾人之家”全覆盖,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3个。

十二、公共事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供电供水

全年完成销售水量1.17亿吨,出厂水水质合格率100%,完成污水处理量0.79亿吨。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7.72亿千瓦时,增长13.5%,其中工业用电量31.86亿千瓦时,增长6.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70亿千瓦时,增长15.0%。

(二)生态环境

深入开展“‘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长效管理工作,处置违法建筑107.1万平方米。深化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年进场量下降2.8%。攻坚“五水共治”,创建“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108个,实施运河流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临平第二净水厂项目加快推进,临平自来水厂主体建成。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成功列入全省整县(市、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新增国土绿化974亩,崇贤街道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3天,优良率82.3%;PM2.5平均浓度为27.3μg/m3,同比下降10.8%。

(三)安全生产

2021年,全区社会大局总体平安稳定,没有发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案(事)件,命案“零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10%,未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文使用的增长速度,除“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涉及增加值相关指标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余均按现价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