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16来源:台州市路桥区统计局

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品质之城”建设为引领,齐心协力、拼搏创业,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6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0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5.65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81.20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为2.8:47.8:49.4。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为82613元,增长9.2%。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7.64亿元,增长8.4%;林业产值0.04亿元,下降7.8%;牧业产值1.84亿元,增长5.3%;渔业产值7.88亿元,下降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2亿元,增长3.3%。

种植业面积、产量减少。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87公顷,比上年下降5.5%。粮食总产量48863吨,下降1.9%,其中谷物产量44658吨,豆类产量2618吨,薯类产量1587吨,分别下降0.9%、12.8%、10.7%。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53公顷,比上年下降2.0%。全年蔬菜产量178697吨,下降0.9%,水果产量63402吨,增长0.7%。农业“两区”建设取得新成绩。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500亩,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各一个,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强村13个。

畜牧业产量略有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5956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4971吨,增长4.2%。禽蛋产量3553吨,增长3.5%。

渔业减产较大。全年水产品产量64485吨,比上年下降12.9%。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5859吨,下降16.9%;海水养殖产量10638吨,下降7.2%。

平原绿化有新成效。全年累计投入绿化资金2.46亿元,新植乔木52.1万株,新增绿化面积8641亩,新增省森林村庄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0个,市级森林村庄10个,全区平原林木覆盖率提升了2.3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60.67亿元,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340家(快报数据),实现工业总产值496.09亿元,增长17.0%。其中,轻工业实现总产值92.51亿元,增长21.8%;重工业实现总产值403.58亿元,增长16.0%。实现新产品产值60.91亿元,增长33.9%,新产品产值率为12.3%。实现出口交货值110.63亿元,增长21.3%,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为23.0%。全区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15家,比上年增加5家,实现总产值409.04亿元;其中,超10亿元企业7家,实现总产值169.04亿元。

工业利润总额减少。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9.96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利润总额17.57亿元,下降8.9%。六大主导行业实现利税总额26.0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59亿元,分别下降2.7%、12.9%。工业总资产贡献率9.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质量指数88.7%,下降8.4个百分点,亏损率5.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186.8分,比上年下降8.3分。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6.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0%;房屋竣工面积291.9万平方米,下降9.5%;实现利润总额5.95亿元,增长9.0%;税金总额5.33亿元,增长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快速增长。受第三产业投资拉动,全社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第二产业实现投资26.37亿元,下降22.1%;第三产业实现投资71.68亿元,增长46.1%。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53个,投资额91.97亿元,增长20.9%;城镇基础设施投资15.60亿元,增长9.8%。

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全年省、市级1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8.73亿元。其中,台州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实现投资2.53亿元;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实现投资2.20亿元;台州市机电五金城东扩工程实现投资2.04亿元;104国道路桥桐屿至温岭泽国段改建工程完成投资2.01亿元。

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实现投资41.63亿元,比上年增长85.2%。房屋施工面积319.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3%,房屋竣工面积7.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8.14亿元,下降60.3%,销售面积17.71万平方米,下降66.6%。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中有增。全年实现货物周转量204.8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9%。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9.41亿吨公里,增长15.2%,水路货物周转量195.44亿吨公里,增长8.6%;旅客周转量为12.33亿人公里,增长1.4%。民用航空实现客运吞吐量62.83万人次,增长1.8%,民用航空完成货邮吞吐量6179吨,增长12.7%。

年末全区等级公路总里程597公里,与上年持平。全区汽车拥有量10.9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9.67万辆,分别比去年增长17.1%、17.9%。

邮电通信业务在调整结构中增加收入。2011年全区实现邮电业务收入8.80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邮政业务实现收入0.43亿元,增长19.4%,电信业务实现收入8.37亿元,增长5.9%。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为20.31万户,比上年减少1.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01.2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13万户。年末拥有国际互联网用户14.28万户,其中宽带用户14.28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33万户和3.79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分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24亿元,增长11.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7.44亿元,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76亿元,增长14.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和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4.8%、36.4%和0.6%。全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20家,成交总额达347.8亿元。中国日用品商城、台州电子数码城入选“中国商品市场百强榜”,成功引进星巴克、必胜客等国际知名连锁品牌。

旅游总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2011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35.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接待国外游客5918人次,下降8.1%;实现旅游总收入18.78亿元,增长0.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89.00万美元,下降16.7%。

全区共有星级饭店5家,客房718间,床位数1118个,旅行社12家。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4.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进口总额16.61亿美元,增长25.0%,出口总额18.04亿美元,增长21.8%。在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出口1.65亿美元,下降27.1%;生产企业出口14.76亿美元,增长35.1%;外贸企业出口1.64亿美元,增长0.5%。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301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6%。

八、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28.81亿元,增长27.7%,其中税收收入27.12亿元,增长2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21.18亿元,增长18.5%。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速回落。201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91.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增速比去年回落10.4个百分点,当年新增存款49.0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351.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91.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增速比去年回落3.1个百分点,当年新增贷款80.00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2011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75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占GDP比重1.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行业企业达到11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8.7亿元,占规模上工业总产值21.9%。用于科技事业的财政一般预算拨款6979万元,增长19.2%。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个、技术创新基金补助项目2个,新增省技术改造“双千工程”计划项目5个。“质量强区”建设扎实推进,精益管理模式加快推广,5家企业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新增省名牌产品9个。新增专利授权量128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7件,比上年增长176.0%,创我区历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新高。

教育事业保持稳定。全区现有幼儿园153所,在园幼儿27671人,比上年增加2115人;普通小学43所,在校生45404人,比上年增加1888人;初中21所,在校生16399人,比上年减少1089人,高中5所,在校生7905人,比上年增加468人。2011年高考上线人数1984人,其中文理科重点线人数达237人,比上年增加39人。

教育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大。4万平方米的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区中心幼儿园、金清镇中心小学等项目进场施工,4所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改造完成。

全年教育经费预算54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4.4%。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文化“三下乡”送演出135场、电影2600场、图书1.1万册,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100%,数字电视整转率99%。完成灵山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新增省级文保单位1处。

成功举办区首届农民运动会、第四届老年运动会、“越剧进校园”等文体活动,创建省体育强镇1个、省小康体育村36个。

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推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办镇(街道)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市恩泽医疗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区二院新院区建成投用。第九轮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30元,覆盖率为97.1%。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1家,床位152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554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044人,注册护士921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73人,全区拥有卫生防疫人员35人。

十一、能源消耗、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用电量23.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3%。第一产业0.23亿千瓦时,增长14.6%;第二产业16.62亿千瓦时,增长8.6%,其中,工业16.29亿千瓦时,增长8.3%;第三产业2.80亿千瓦时,增长13.3%;居民生活4.22亿千瓦时,增长9.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0.38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5.6%。万元GDP综合能耗0.360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9%。

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开展对重金属污染、小冶炼、场外拆解、露天焚烧等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共取缔各类非法场外拆解1841个,关停污染企业383家。路桥滨海污水处理等工程进展顺利,新建截污管线23公里,完成八个小区、三百多家单位的排污纳管改造。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6.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有35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7.5%。完成96个村的供水管网改造,城乡供水实现“同网、同质、同价”。

新农村建设推进有力。开展了“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建设活动,创建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个。

十二、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平稳增长。201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45834人,其中男性人口224386人,女性人口221448人,男女性别比为101.3:100。全年共出生4765人,死亡2589人,人口出生率为10.7‰,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8‰,与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比上年下降0.9个千分点。

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100%,完成农民素质培训2975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012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再就业3016人。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1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291人,新增2290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6931人,新增930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569人,新增16529人;工伤参保职工达215875人,新增1702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394人,新增27000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区拥有福利院10个,床位1326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10人,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156人。全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375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0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106元,增长14.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由上年的2.35缩小到2.3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4%,基尼系数为0.32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5%,基尼系数为0.3023。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48.02平方米和52.92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分别拥有生活用汽车61辆和41辆。全年城镇以上单位职工平均工资39278元,增长4.4%。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3.▲全社会用电量为路桥供电局供电数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