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嵊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16来源:嵊泗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启动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环境,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1],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按在地统计口径核算[2],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8.04亿元,比上年减少13.4%;第三产业增加值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2007—2011年五年年均增长9.1%(见图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06年的17.5:47.1:35.4调整为25.6:14.3:60.1(见图2)。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达到70846元,折合10969美元。

海洋经济迅猛发展。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出101.45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44.95亿元,按在地统计口径核算,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11.0%,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0.1%。

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44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五年年均增长12.5%;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4.37亿元,比上年增长9.3%,五年年均增长12.1%(见图3)。主要税种二增二减:增值税0.13亿元,增长6.2%;企业所得税0.34亿元,增长2.3%;营业税1.42亿元,减少34.3%;城镇土地使用税0.09亿元,减少61.5%。全年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支出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63.8%,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科学技术、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154.3%、14.0%、10.2%和7.5%。

物价上涨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3.3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上涨6.4%。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高,比上年上涨11.7%,其中水产品类价格上涨18.8%,肉禽及制品类价格上涨9.7%,鲜菜类价格上涨6.6%。(见图4)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渔业总产值23.58亿元,增长21.0%;种植业总产值1268万元,增长10.8%;林业总产值45万元,下降15.1%;畜牧业总产值854万元,下降21.8%。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调减。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公顷,下降2.1%。粮食播种面积50公顷,粮食产量225吨,分别比上年下降7.4%和5.9%;蔬菜播种面积180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2899吨,比上年增长5.3%;水果及果用瓜产量340吨,比上年下降2.9%。全年生猪出栏6260头,减少16.3%。家禽出栏1.51万只,减少1.9%。全年肉类产量479吨,减少16.1%,其中猪肉产量438吨,减少16.3%;禽肉产量30吨,持平;禽蛋产量26吨,减少23.5%。

海洋捕捞形势较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8.31万吨,比上年减少6.0%(见表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3.49万吨,比上年增长6.1%;实现捕捞产值2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分品种看,鱼类、蟹类、头足类产量比上年增长,全年鱼类产量19.51万吨、蟹类产量0.99万吨、头足类产量1.0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8%、45.9%和19.7%;而虾类产量有所下降,全年虾类产量1.87万吨,下降12.1%。远洋渔业生产良好,年末共有远洋渔船4艘,全年远洋渔业产量1250吨,比上年增长11.7%;实现远洋渔业产值163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

海水养殖有序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养殖专业合作社18家,深水网箱养殖企业3家。“马鞍列岛现代渔业综合区”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4个主导园区和4个精品园被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建设。第一、二批创建点嵊泗县刺参特色渔业精品园和嵊泗县枸杞后头湾贻贝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园已基本建设完毕,第五批现代渔业精品园组织申报工作顺利完成。2011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2.68万亩、海水养殖产量4.82万吨、海水养殖产值1.16亿元。全年贻贝养殖面积2.5万亩,比上年增长1.2%,但受台风“梅花”影响,贻贝养殖损失严重,年末贻贝养殖产量4.76万吨,贻贝养殖产值0.95亿元,分别比上年减少39.6%和24.7%。海洋综合管理力度和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嵊山、枸杞和花鸟基本实施了岛礁资源的群管模式,增殖放流工作圆满完成。全年顺利放流黑鲷45.4万尾,真鲷21.5万尾,赤点石斑鱼2万尾,海蜇5657万只,等边浅蛤3900万粒。紫贻贝人工育苗、杂色蛤(本地沙蛤)人工育苗和小刀蛏育苗获得成功。

年末全县拥有各种机动渔船2512艘,其中捕捞渔船1885艘,养殖渔船391艘。渔船总吨位13.04万吨,总功率23.13万千瓦,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9%。各类钢质渔船1082艘,增加1.3%。功率在184千瓦以上的有727艘,比上年减少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12.5%,对全县工业拉动作用明显。重点行业贡献突出,占全县主导地位的水产加工、电力供应、石材开采三大行业产值均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年实现产值10.27亿元、2.36亿元和2.6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0%、17.2%和7.4%。个私工业实现总产值14.6亿元,增长10%。全县工业销售产值18.78亿元,增长9.1%,产销率93.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利税总额5613万元,增长12.4%;利润总额2621万元,增长14.4%。列入市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考评得分为236.35分,低于全市81.25分。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家,期末从业人员2421人。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6619万元,上交税金877万元。建筑施工房屋面积27.4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7.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7.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呈下滑态势。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25.05亿元,按在地统计口径测算,比上年下降16.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63亿元,比上年下降10%,民间投资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1亿元,比上年下降75.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以交通、港口建设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12亿元,比上年减少16.7%。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额16.71亿元,比上年减少13.7%,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6.7%。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回落。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407万元,比上年下降42.5%。房屋施工面积6.29万平方米,下降56.7%;房屋竣工面积2.25万平方米,下降77.6%。商品房销售面积3.26万平方米,下降44.6%;商品房销售额18788万元,下降46.1%。商品房待售面积4.43万平方米,下降13.2%,其中待售住宅面积1.62万平方米,下降16.5%。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菜园经济适用房第一期61套已完成销售对象的资格审核。全面完成了2011年我县200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0平方米公共租赁房和600平方米廉租房的指标任务。目前,全县保障性住房面积达到11133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129套,改造困难家庭危旧房393户。

五、交通、港口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2011年,全县水、陆货运量1749.9万吨,比上年增长13.4%;水、陆货物周转量977437.8万吨公里,增长51.1%;水、陆客运量452.1万人,比上年增长5.2%;水、陆旅客周转量11323.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8%。海运运力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末全县海运企业16家,拥有各种海运船只181艘,总吨位26.41万吨,净载重量38.97万吨,总功率13.80万千瓦,载客量4792客位,集装箱标准箱位1242TEU。全年海上货物运输量1588.90万吨,增长14.4%,海上货物周转量950435.8万吨公里,增长49.3%。年末全县机动车辆保有量5768辆,其中营运性车辆661辆,非营运性车辆5107辆。

2011年全县港口货物吞吐量8810.1万吨,比上年增长9.9%,占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的33.8%。其中马迹山港货物吞吐量6117.6万吨,增长8.5%;绿华港货物吞吐量1915.38万吨,增长9.2%;洋山申港货物吞吐量327.10万吨,增长101.9%。年末,全县拥有港口码头泊位51个,其中生产性泊位48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9个。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9359万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城乡移动电话用户9.62万户,本地电话用户3.31万户,3G用户1.15万户。数据网络服务较快发展,年末全县拥有互联网用户1.61万户,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60万户。完成国际、国内邮政特快专递2.03万件,增长3.1%。全年订销报刊累计200.03万份,报刊流转额220.9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11.7%。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见图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41亿元,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5亿元,增长18.3%。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个百分点;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4]商品销售额12.55亿元,其中石油及石油制品类销售额10.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2%和47.7%。

商品交易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31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成交品种丰富,其中粮食类成交额708万元;油脂油料类成交量571吨,成交额625万元;肉食禽蛋类成交量3365吨,成交额7185万元;水产品类成交量8717吨,成交额12307万元;蔬菜类成交量11569吨,成交额6087万元;干鲜果类成交量3670吨,成交额2279万元。

对外贸易持续走旺。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进口总额12.41亿美元,增长1.3倍。出口总额3.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4%。其中,油品类进口量和进口额为168.99万吨和12.41亿美元,分别增长1.1倍和1.3倍;油品类出口量和出口额为32.71万吨和3.11亿美元,分别增长10.2%和51.3%;水产品出口总额547万美元,下降7.5%。

招商引资情况良好。2011年我县新引进项目8个(物流项目2个、文化产业项目2个、海运项目1个、商贸项目2个、综合项目1个),增资项目2个,协议项目总投资7.25亿元,合同利用市外内资5.1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4.66亿元。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

旅游经济健康发展。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海洋文化的挖掘以及旅游设施接待能力的提高,年末全县拥有旅行社18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4]6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客房收入5451万元,比上年增长34.9%;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入住率为48.9%,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旅游带动群众创业致富效果明显,渔家乐、渔家宾馆和餐饮服务等行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渔家宾馆376家、房间4310间,床位8598张。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3.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24.2%,比2006年增长2.1倍和2.8倍。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运行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39.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短期贷款20.94亿元,增长11.5%;中长期贷款18.27亿元,增长9.0%。

保险业稳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769.67万元,增长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13.52万元,增长15.7%;人身险保费收入6056.15万元,增长3.4%。全年赔款支出1913.07万元,增加69.3%,其中,财产险支出1462.60万元,增加89.0%;人身险支出450.47万元,增长26.6%;给付支出718.67万元,下降7.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45项,其中省级项目8项,市级项目14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贻贝产业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6项,转化科技成果7项。全年新增省科技型企业1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个。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抓好专利申请工作。全年申请专利48件,授权专利3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0.0%和85.7%。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所,招生832人,其中高中招生335人;毕业学生1018人,其中高中毕业生366人;在校学生266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39人。普通小学8所,招生476人,在校学生2888人,毕业学生563人。幼儿园11所,其中民办3所,在园幼儿1697人。2011年全县高考总上线率97%,本科上线率64.7%。初中入学率99.9%,初中升高中率99.8%,学前一年(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9%。全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17人,毕业学生92人,在校学生289人。电大在校学生382人,毕业学生133人。报名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72人次,报考292课次,实考153课次,获得单科合格94课次,全年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人数15人。

人才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20人,其中高级职称195人,中级职称1331人,初级职称1694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积极发展群众性文体事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两馆一院”功能充分发挥,全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活动89次,举办文艺培训班69次,举办摄影、美术、书法等各类展览11次,县影剧院共放映电影457场次,观众1.97万人次,放映收入49.79万元,并实现了3D电影对外营业放映。年末县公共图书馆藏书9.72万册次,全年图书流通量0.73万人次。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其中有1.41万户居民完成数字电视整转,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2%。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开展全民健身运动21次,参加人数2.3万人次。举办县级体育比赛12次,参加市级以上体育运动会8次。

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县共有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个。医疗机构卫生床位326张,卫生事业从业人员538人,卫生技术人员435人,其中执业医师129人,注册护士143人。渔农村卫生室17个、从业人员22人。卫生服务网络更趋完善,全县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

十、市政建设和新渔农村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长度15.35公里,排水管道长度37.52公里。全年供水总量219万立方米,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20万立方米。进一步推进绿化工程,逐步打造园林县城。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87.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87.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73.8公顷,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4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28%。

新渔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设要求,深入实施渔农民饮用水、村庄示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和强塘固房等惠民工程,新渔农村建设成效明显。至2011年末,全县共有18个社区(包括洋山镇4个城市社区)获得渔农村小康社区称号,其中全面小康社区6个,基本小康社区8个,初步小康社区4个。菜园镇金沙社区和五龙乡的东山、朝阳社区三个精品社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取得实效,全年共启动待整治村建设2个、已整治村建设3个、中心村培育2个,“生活污水处理、农户卫生改厕、村内主干道硬化、垃圾收集处理、村庄绿化”五个项目建设按计划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村庄整治32个,实施渔农村风貌改造8个,省级文明县城复评顺利通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2.4%。

十一、能源和环境保护

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上升5.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8%。全社会用电量36344.58万千瓦时(包括小洋山和宝钢用电量),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工业用电6247.79万千瓦时,增长6.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267.63万千瓦时,增长7.5%。

生态建设成效显着。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审查审批制度,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82个,县级立项项目环评率达到100%。2011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五年累计新增围垦成陆面积5000亩,建设完成生态廊道1000余亩,城镇景观林2620亩,沿海防护林28351亩。全县水资源总量2067.2万立方米。认真做好环境信访调处工作,共受理群众信访案件44起,处理率100%,信访处理满意率96%以上,生态环境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嵊山镇国家级生态镇申报和基湖村市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顺利完成,高场湾村、基湖村、花鸟村等17个村被市生态办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全县顺利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县”称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县现有3镇、4乡,8个居民委员会,38个村民委员会。2011年末,全县总户数30563户,户籍总人口79034人(见图6),其中非农业人口33903人,占总人口的42.89%。在总人口中,男性38640人,占48.9%;女性40394人,占51.1%。全年出生人口352人,出生率4.4‰;死亡人口616人,死亡率7.76‰;人口继续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1‰。全县迁入人口639人,迁出人口764人,机械增长率为-1.69‰。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2011年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8.69%。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155人,帮助3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解决就业困难人员185人。年末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5%。共有2287名渔农民接受了培训,新增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6人。年末从事第一产业的渔农村从业人员12520人,比上年增加115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渔农村从业人员14459人,比上年减少343人,占全部渔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3.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21元,比上年增长12.2%(见图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从县城居民收入的构成来看,除财产性收入比上年下降14.5%外,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转移性收入均呈增长态势,分别比上年增长9.8%、35.1%和24.0%。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899元,比上年增长17.9%(见图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75:1缩小为1.67:1。县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52元,比上年增长13.0%;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94元,增长15.7%。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6]分别为37.9%和45.5%。县城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49平方米,保持上年水平;渔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2%。

社保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733人,其中参保职工15997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30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13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175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011人。年末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40115人,参保率95.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县共有低保户779户,低保对象1357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206户、361人,渔农村低保对象573户、996人。全县共有敬老院4所,社会福利院1所,共有床位217张,收养96人。全县77户困难家庭实现脱贫。年末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5.89%和100%。

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县安全生产三项指标持续“零增长”(不包括水上交通运输),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3起,死亡(失踪)9人,直接经济损失158.1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8.33%,50%,7.65%,未发生一起3人以上较大事故。全年全县发生群众集体上访39批次、502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批次下降20.4%、人次下降9.4%。平安建设成绩突出,连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称号,2011年我县“平安浙江”建设满意率为99.91%,比上年提升了0.37个百分点,再次位居全市第一。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在地统计口径是指县政府统计部门对落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单位,除少数难以按区域划分其经营活动的单位外,不论其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经营方式均依法由其所在县级行政区域的政府统计部门行使统计职能。虽然洋山深水港、LNG项目投资均在我县政治区域,但其行政管理权限属于上海,最终项目注册地在上海。为此,我们按在地统计口径,剔除洋山港投资和LNG项目投资所产生的建筑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真实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现状。

3、本公报中所列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和餐饮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5、旅游总收入数据从2006年起按照新口径调整。

6、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