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15来源:洞头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际形势复杂,国内调控加紧,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积极落实中央“调结构、控物价”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落地和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增长,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亿元,较上年下降0.8%;第二产业增加值15.78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亿元,增长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554元(按户籍人口计算),较上年增长8.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4731美元。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9.7:37.9:52.4调整9.6:40.1:50.3为,二产增加值较快增长,占比较上年有所提高2.8个百分点,三产中房地产下降明显,批零、住餐和居民服务等行业增速放缓,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

二、渔农业经济

积极实施精品农业思路,加大新技术新设施和新品种的投入和引进,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社会投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渔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11年实现渔农业总产值8.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与上年基本持平;农作物播种面积1272公顷,较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39公顷,较上年下降0.7%;粮食总产量达2698吨,较上年增长0.5%。

加大渔船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培育养殖新品种,提高渔业生产效益。2011年全县拥有机动渔船2615艘,其中投入渔业生产1139艘,机械动力达9.77万千瓦;其中184-440千瓦的335艘。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15.01万吨,较上年增长5.3%;其中捕捞产量13.45万吨,增长3.9%;养殖产品15.61万吨,增长19.2%。实现渔业总产值7.94亿元,较上年增长2.7%;其中捕捞产值6.27亿元,较长2.7%;养殖产值1.67亿元,增长2.6%。海水养殖面积达4.76万亩,其中羊栖菜1.5万亩,平均亩产在1400斤左右,产量8583吨;紫菜养殖面积约2.4万亩,受烂菜影响,产量、产值低于去年。

三、工业经济和节能减排

工业企业面临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高涨、银根紧缩和融资成本上升等诸多困难,以及民间融资和高利贷风波,工业生产在起伏中增长,效益情况不容乐观,增长后劲明显不足。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3.72亿元,较上年增长11.2%。六大主要行业实现产值51.79亿元,较上年增长8.2%,除机械汽配基本持平,其它行业均呈增长态势。

全县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企业16家,实现产值46.62亿元,较上年增长11.8%;实现利税总额达5.12亿元,增长9.7%;利润总额达0.91亿元,下降51.5%;资产负债率67.2%,下降4.3个百分点。随着工业项目继续推进,以及丽水36-1项目投入,工业性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工业性投资5.65亿元,增长40.5%。

积极引导工业企业、服务业单位、捕捞船只和居民等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1年全社会耗能276250吨标煤,单位GDP能耗下降4.5%。三次产业能耗效率呈现一降二升态势,随着渔船技改和渔业生产规模减少,一产单位能耗下降0.9%;二产受益于工业企业技改和结构性节能,单位能耗下降11.2%;三产受海运业的高速发展增速较快,能耗规模不断扩大,单位能耗能耗上升5.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围绕市政府提出的“1650”大都市建设目标,推进灵霓半岛一体化,积极开展与温州港集团的战略合作,全力组织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7亿元,同比增长48.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9.92亿元,同比增长88.6%。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128个,比上年增加3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0个,增加28个。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13.3亿元,增长75.9%;非国有单位投资12.5亿元,增长65.6%;农村私人投资1.57亿元,增长16.3%。全年安排重点工程项目54个,其中新开建项目15个,续建项目39个,全年重点工程投资8.92亿元,同比增长21.8%。

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均呈下降态势,本年内实施房地产项目10个,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54亿元,较上年下降9.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4.47万平方米,增长35.1%;竣工面积306.32万平方米,下降10.2%;商品房销售面积2.41万平方米,下降58.7%。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在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拉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以及外来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等因素作用下,今年我县社会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9.36亿元,较上年增长22.8%;其中石油及其制品销售额32.39亿元,增长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7亿元,增长16.1%;其中批零贸易业10.69亿元,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1.98亿元,增长8.6%。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3.8%;其中出口总额5041万美元,下降8.2%。自营出口主要产品有药品、机构汽配、化工、水产品和服装,其中药品出口972万美元,增长19.2%;机械汽配1581万美元,下降32.3.%,主要大门镇的船舶制造外迁停产;化工产品595万美元,下降9.5%。实际利用外资386万美元。

积极实施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总战略,以“六城联创”为推手,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望海楼景区基本建成,金海岸开元度假村建成试营业,举办渔家乐风情旅游节、海姐大赛等节庆活动,创成省级旅游经济强县,成功入选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开拓新客源地,旅游业呈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246.4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实现社会旅游综合收入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国际旅游者1588人次。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依托港口资源,海运业稳步增长,2011年末,沿海客运船只7艘,客位数822座,沿海货运船只数123艘,吨位数达38.84万吨;货运车辆364辆,吨位数802吨;公路客运车213辆,客运班车通村率达97.2%;出租车115辆。全年实现客运量115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8%,客运周转量16248万人公里,增长10.8%;完成全社会货运量1177万吨,增长37.6%,货物周转量105.85亿吨公里,增长27.3%;港口货物吞吐量683万吨,增长40.5%。

201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668万元,较上年增长5.1%;其中移动收入4165万元,增长4.2%;电信业务收入2505万元,增长3.0%。年末邮政局(所)数5个,邮路单程总长112公里,农村邮路6条,城市投递段道6条,农村投递路线条数14条,步班投递路线条数12条。

加快电力建设,科学电力调度,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011年,全年用电量17551万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3.4%;其中工业用电5837万千瓦时,增长11.1%;第三产业用电3236万千瓦时,增长24.7%,保持电力消费与经济同步增长;居民生活用电7148万千瓦时,增长7.4%。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7.02亿元,较上年增长34.4%;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增长贡献较大的是消费税,全年累计消费税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262.3%。地方财政收入3.07亿元,增长12.3%,因成品油税费改革引起增值税25%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划出不计入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明显落后于一般预算总收入。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26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当年本级支出9.46亿元,同比增长26.3%。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63亿元,增长1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54亿元,增长63.0%;医疗卫生支出0.75亿元,增长65.3%;农林水事务支出2.83亿元,增长10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8亿元,增长41.4%。

我县积极实施扶持微小企业和实体企业发展政策,克服资本紧缩和民间借贷风波等困难,信贷规模继续扩大,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20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53亿元,较上年增长30.0%,存款规模较上年扩大近1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49亿元,较上年增长16.0%;贷款规模较上年扩大4.9亿元。贷款余额短期贷款21.89亿元,较上年增长25.0%,中长期贷款10.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7所,专任教师数931人,在校学生11824人,其中高中及中职在校生3234人,普通中学学生4446人,小学学生5609人;招生数2530人,毕业生数2339。各阶段入学率、升学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9.99%,其中女童入学率99.97%,小学生入学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生升学率达98.79%,高中毕业生升生率87.62%。

积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大力培育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11年底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型企业5家,省农业科技企业7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市级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2011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4项,科技成果鉴定36项,全县专利申请95件,授权69件,分别较上年增加34件和29件,授权中发明专利2件。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1.5亿元,新产品产值率3.25%,较上年略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7%。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成立洞头县市民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启动,拥有图书馆1个,藏书总量已达11.4万册,乡镇文化站6个,广播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72.8%,文化建筑面积1.47万平米。海岛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组织举办激情演绎广场、洞头县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十个百”系列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实施“农家书屋”、“广电进渔船”等工程,电影放映1116场,艺术表演10场次。海洋动物故事、洞头妈祖祭典两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举办洞头县第四届运动会、首届渔农民运动会、温州市横渡半屏山海峡游泳活动等大型体育赛事,大力推广普及排舞、健身气功、太极拳等健身运动,激发了海岛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相继建成省级体育强乡镇4个,小康体育村34个,建成健身苑点145个、农村篮球场32个。2011年获国家级以上比赛金牌2枚,铜牌1枚;全年获省级金牌7枚,银牌6枚,获市级金牌4枚。

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7家(全社会口径,下同),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381人,其中执业医生128人,注册护士93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15.47人;病床169张,每万人拥有病床数13.14张,医疗机构诊所病人2.55万人次。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保障水平,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人均筹资额、报销住院补偿率分别为98.18%、360元、80%,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口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积极落实儿童预防补种任务,“一类”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11月1日全县常住人口8.77万人,较户籍人口减少3.92万人,较2000年减少0.87万人。公安资料显示,2011年我县年末总户数3.99万户,人口总量12.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8万人,总人口中女性人口6.66万人。人口出生率10.48‰,死亡率5.91‰,自然增长率4.57‰;计划生育符合率94.0%,其中一孩率56.2%。

随着渔农产品价格上涨,家庭经营性收入呈快速增长,以及务工工资上涨、退休人员调资、国家对渔农业的补贴力度加大等作用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71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493元,名义上分别增长12.1%和17.4%,剔除物价指数,实际增长5.7%和10.7%,城镇居民收入仍低于GDP的增长,主要是城镇居民中行政事业单位比重较大,而这部分人员2011年没有明显增资。城乡居民收入比明显缩小,由上年的2.32缩小为2.17。

受物价高涨等影响,今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尤其是食品类支出明显增加,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意愿减弱。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48元,同比增长8.9%,其中食品类支出5527元,同比增长20.8%,增幅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09元,同比增长21.0%,其中食品类支出4167元,同比增长25.0%。受食品物价涨幅较大影响,居民生活实际质量在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5.7%,呈不降反升的态势。

十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大力开展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2011全县“充分就业村”43个,占50.6%,“充分就业社区”8个,占100%,城镇新增就业1233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3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2%。

社保“一卡通”扎实推进,完成机房建设、应用软件的改造、新系统平台建设,省市专线联网的联通调试并投入使用。2011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229人,较上年增加3214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61人,较上年增加178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02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49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186人,分别较上年增加606人、1894人和119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3.9万人。

根据实际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时发放低保对象物价补贴,加大对困难家庭重度残疾人员基本生活补助,开展孤儿基本生活发放工作,城镇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月由380元调整为430元,农村由230元调整为310元。2011年末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2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24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09人,发放保障资金407万元。加快推进以老年人为重点的福利服务,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78人,集中供养率98%,对福利院床位实行2500元/每个床位的资金补助,老年电大洞头分校岭背教学点被评为省级示范教学点。

十二、环境保护

2008年以来,紧紧围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目标,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着力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路子,并于2011年6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核查。目前已创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创成市级生态村37个,县级生态村26个,覆盖率达到75%。

积极开展鱼粉、羊栖菜加工企业等传统行业的结构调整,实现结构减排关停、转产企业共34家,全县传统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认真实施节能降耗、能源结构调整等措施,开展对医药化工污水处理、石化企业的改用低硫重质柴油,并逐步进行‘油改气’工程,以液化气作为燃料,大幅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适时启动二氧化硫减排预警响应,工业企业及全社会耗煤量持续下降。

注:

1、本公报的GDP及其相关数据为预计数,其他相关数据为年度初步汇总数据;

2、个别数据口径与去年不一致,增长速度采用同口径对比。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