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15来源:文成县统计局
2011年,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 综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3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17亿元,同比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26.06亿元,同比增长9.6%。
 
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由2010年的11.1:33.6:55.3调整为11.6:33.9:54.6。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43.2%和5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7、4.38和5.29个百分点。按照户籍人口计算,2011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20元(折合1938美元),同比增长8.3%。
 
二、 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5.28亿元,同比增长8.3%;林业产值0.50亿元,同比下降8.1%;牧业产值2.18亿元,同比下降7.4%;渔业产值0.06亿元,同比下降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亿元,与2010年持平。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8万公顷,同比增长0.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9万公顷,同比增长1.2%。全年粮食总产量6.38万吨,同比增长3.6%。全年肉类总产量9258吨,同比下降9.7 %。
 
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扶持培育10个粮食功能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共购置符合目录的农业机械1300台(套),秧盘0.35万只,其中手扶拖拉机6台、手扶插秧机4台、植保机械667台、简易保鲜储藏设备2台套、小型耕作机械128台套、茶叶生产加工机械130台、水帘降温设备4台套、畜牧机械347台、水产养殖机械3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73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3.39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53.9%。年末拥有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比2010年增加4家,其中产值超5千万元企业14家,比2010年增加2家。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5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利润总额6994万元,同比下降45.0%,税金总额8326万元,同比增长18.1%。规模企业七项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192.03分,其中产品销售率94.59%、总资产贡献率10.92%、资本保值增值率110.07%、资产负债率69.18%、流动资产周转率2.03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3.04%、全员劳动生产率17.06万元/人。
 
表1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产值(单位:万元)

行 业 名 称
2011年产值
2010年产值
同比增长
                                   
247323
220139
12.3
农副食品加工业                         
27400
16810
63.0
饮料制造业                              
6915
6364
8.7
纺织业                                 
3798
4567
-16.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4420
4298
2.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002
6347
136.4
医药制造业                             
5101
4437
1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412
4493
42.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1539
67058
6.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1480
14354
-20.0
通用设备制造业                         
15165
13605
11.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8103
8447
-4.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3408
34660
25.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5606
32138
-20.3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973
2562
16.1

2011年末,全县拥有资质内建筑企业8家,实现产值9.25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78亿元,同比增长10.6%;安装工程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2.1 %。实现竣工产值4.72亿元,同比增长10.8 %。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4.3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0.44万平方米。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18亿元,同比增长66.1%,其中完成工业性投资4.27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限额以上投资22.22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限额以上项目投资18.64亿元,同比增长65.6%;房地产开发投资3.58亿元,同比下降23.7%。完成50-500万元项目投资7.10亿元,同比增长196.9%。实现农户投资4.85亿元,同比增长117.5%。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98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2.11亿元,同比增长100.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62亿元,同比下降1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4.36亿元,同比增长37.2%。完成农村投资14.54亿元,同比增长72.5%。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3850万元,同比增长121.3%;第二产业投资3.36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投资18.48亿元,同比增长46.3%。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6亿元,同比增长19.6%。从地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0.17亿元, 同比增长18.2%;乡村实现零售额2.48亿元,同比增长33.0%。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0.2亿元,同比增长18.0%;零售业零售额20.23亿元,同比增长18.4%;住宿业零售额0.35亿元,同比增长39.2%;餐饮业零售额1.89亿元,同比增长31.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社区9家便民网点、行政村175家便利店建设。
 
全年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283.69万人次,同比增长33.2%;实现旅游总收入16.08亿元,同比增长28.2%;各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32.09万人次,同比增长28.0%;实现门票收入738.44万元,同比增长17.9%。年末拥有星级饭店6家,客房349间。拥有旅行社5家,持证导游112名,其中国导33名。农家乐休闲旅游亮点突出,西坑畲族镇梧溪村获得市级农家乐精品培育项目,13家经营户评为二星级农家乐,3家经营户为三星级农家乐。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552万美元,同比下降18.8%,其中出口总额2484万美元,同比下降18.6%。全年实现外贸出口供货值2.16亿元,同比下降1.3 %,其中外贸公司实现出口供货值1.60亿元,同比下降18.9 %。新增出口经营备案权企业5家,其中农副产品自营出口企业1家。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61.07万人,比上年增长1.3%,旅客周转量37339.6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2%;货运量144.5万吨,比上年增长3.7%,货运周转量19829.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年末拥有公路总里程192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含准四级)1749公里,高级、次高级公路1613公里。实有公共汽车15辆,全年实现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25万人次。年末客运班车通村率为87.5%。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857.65万元,比上年增长1.1%。电信业务收入13929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5.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4.9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数1.89万户。全年函件总量44.60万件,包裹总量7820件,订销报刊杂志448.11万份。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40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收入增幅分别为28.7%、1.7%、51.3%和13.6%。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63亿元,同比增长40.3%。其中,教育支出4.02亿元,同比增长1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6亿元,同比增长57.3%;医疗卫生支出2.34亿元,同比增长99.3%;农林水事务支出3.53亿元,同比增长110.8%。实现基金总收入11.50亿元,同比增长127.0%;基金总支出11.58亿元,同比增长105.7%。
 
年末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1.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单位存款36.70亿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51.72亿元。外汇存款5.59亿美元,同比增长4.1%。年末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7.54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短期贷款59.28亿元,同比增长26.1%;中长期贷款7.81亿元,同比增长1.0%。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0856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39万元,同比增长20.8%;人身险保费收入5716万元,同比增长18.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494万元,同比增长49.8%,其中财产险赔款3036万元,同比增长51.2%;人身险赔款457.7万元,同比增长41.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末,全县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中学20所,小学28所,分别拥有教师80人、894人和119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99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47万人。全县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入学(园)率分别为92 %、100 %、100 %、96.88 %。
 
教学装备不断完善。教育城域网公网出口速率从100兆升级到1000兆,实现全县中小学网络视频收视点全覆盖。新增计算机334台、服务器10台、多媒体73套、图书8.6万册。全县学校图书馆(室)建成率100%,实验室仪器、音体美器材配齐率100%。实现县实验小学、珊溪中学等5所学校的电子图书馆与市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建成教育数字图书馆“书香文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小学创成温州市首批“示范数字化校园”,文成中学、实验二中、珊溪镇小3所学校创成温州市级“数字化校园”。2011年,创成温州市现代化学校2所、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3所、温州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5所、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2所、温州市艺术特色学校1所、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3所。
 
全年争取国家星火计划1项;省、市科技项目22项;落实县级科技项目85项。新增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个,省级研发中心创建单位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项,市级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县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创建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个。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32项,专利申请授权量84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分别拥有国家、省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3个和35个。新增大会岭和道岭红枫古道、坦岐炼铁厂旧址、苦马塘岩葬墓群、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等四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公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年组织送戏下乡200场、送书下乡万余册、送数字电影下乡2676场、文化走亲4场。选送17副美术、书法作品参加温州市展览;大合唱《香格里拉》参加温州市委组织部举办的非公企业大合唱比赛获银奖;舞蹈《好一片美丽的茉莉花》获温州市第八届城市社区舞蹈比赛金奖;小品《十里茶楼》获温州市小戏小品大赛创作银奖、表演铜奖;二胡独奏《红军哥哥回来了》获市第二届民族器乐大赛金奖;声乐节目获得温州市第五届声乐大赛3个铜奖;小品《夜归者》获浙江省第二十二届戏剧小品邀请赛获创作金奖、表演金奖、最佳女演员奖。年末总藏书量为141.28千册。
 
全县拥有医疗机构195家,其中医院 2家、卫生院10家。全社会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67人,其中医生431人、注册护士247人;拥有病床531张。根据县行政区划调整实际,2011年完成改扩建69家村卫生室,新建27家村卫生室,48家医疗巡诊点建设,对新建的村卫生室和医疗巡诊点按规定配备必备的医疗设施和器械,基本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村级卫生服务全覆盖。成功创建大峃、珊溪、南田等3家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峃、黄坦等2家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东溪、二源等4家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2011年,医疗机构诊治病人106万人次。婴儿死亡率为3.7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01‰、产妇住院分娩比率为99.97%、传染病发病率为77.7/10万。
 
2011年,新建全民健身苑(点)296个、篮球场40个、乒乓球场15个,改造灯光篮球场14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4.41万平方米,自然村普及率达40%。竞技比赛成绩喜人。参加省级比赛共获得4金3银2铜;在参加市级以上的各项比赛中,田径类获得6金9银6铜,跆拳道5金4银2铜,团体第三名;摔跤8金9银5铜,团体第一名;女排甲组、乙组第一名;柔道9金9银7银;乒乓球2银3铜;武术2银;拳击2金1铜。目前全县拥有单项体育协会11个,体育俱乐部14个,社会办体育、体育社会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十一、人口计生、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12.84万户,总人口38.65万人,比上年净增加101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4万人,女性18.14万人,男女比例为113:100。全县出生人口10723人,出生率27.7‰,死亡人口2162人,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22.1‰。2011年计划生育率为90.51%(包括往年出生补报)。
 
2011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39217元,同比增长6.4%,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4791元,同比增长8.6%。据城乡居民住户调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10元,同比增长13.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923元,同比增长11.4%,其中食品支出6302元;城镇恩格尔系数为48.8%;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1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7435元,同比增长2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93元,同比增长40.1%,其中食品支出2645元;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8.2%;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9.54平方米。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10辆,家用电脑76.7台,电冰箱113.3台,彩色电视机213.3台,洗衣机110.0台,照相机31.7架;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辆,家用电脑10.67台,彩色电视机95.33台,洗衣机81.33台,电冰箱72台,空调机8.67台。
 
社会就业形势稳定。全年新增就业1319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9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8人。全年登记求职者1048人次,介绍606人成功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5%,比上年降低0.17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9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0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829.8万元。目前,我县拥有社会福利院1所、农村敬老院18所、光荣院1所,分别拥有床位46张、790张和46张。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98%,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100%。拥有民间组织94家,其中社会团体62家,民办非企业32家。现有生态墓地30座,覆盖354个行政村,覆盖率为92%。2011年,依法完成结婚登记3490对、离婚登记472对、收养登记8人次。
 
2011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9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0.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01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2.7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为100%。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拥有耕地面积38.92万亩,森林面积9.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0.43%,活立木蓄积量393.13万立方米,当年造林108公顷。
 
据文成县环境监测站监测,2011年县域内县控以上10个地表水站位水质均满足功能区要求。县城集中饮用水源地珊溪水库水质满足饮用水功能区要求。文成瑞安行政区域交界断面结果达到地表水Ⅱ类水标准,满足功能区要求。县城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有效监测天数为341天,其中达到Ⅰ级标准的142天, 达到Ⅱ级标准的19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4%。县城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53.4分贝,比上年下降1.2分贝,符合功能区标准要求。县城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5.4分贝,符合道路交通噪声标准。
 
201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2起,死亡11人,受伤78人,直接经济损失99.42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6起、死亡10人、受伤78人、直接经济损失14.42万元;火灾事故5起、死亡0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工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1起、死亡1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
 
注:
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是指批发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零售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