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05来源:宁国市统计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推进“五区”建设,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重为10.5:64.1:25.4,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42116元,折合6685美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6.6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1万人,减少0.1万人;第二产业8.9万人,增加0.2万人;第三产业8.6万人,增加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增长8.5%,林业产值增长0.1%,牧业产值增长0.9%,渔业产值增长4.1%。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13206吨,比上年增长5.3%。全年肉类总产量5.3万吨,生猪出栏21.6万头,生猪存栏11.5万头,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6430吨,增长4.0%;山核桃产量8150吨,下降22.8%。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万吨,比上年下降0.3%;农村用电量19732万千瓦时,增长11.5%;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13.32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1亿元,增长25.8%,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3亿元,增长25.4%;“三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42.9亿元,增长54.6%,其中我市的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主导产业完成总产值159.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6%;分别增长37.7%、48.2%和58.8%;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10.1亿元,增长91.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7.3%,比上年提高37.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7.1亿元,增长47.2%;实现利税40.9亿元,增长73.3%;实现利润28.1亿元,增长56.6%。

全年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注册企业165家,截至12月底,开发区共有注册企业875家,其中工业企业56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70.1亿元,增长45.1%;实现税收收入9.6亿元,增长34.7%。

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5.8亿元,增长44.9%;工程结算收入13.4亿元,增长2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6亿元,增长31.9%;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5.3亿元,增长18.0%;第二产业投资88.2亿元,增长31.6%,其中工业投资86.9亿元,增长58.3%;第三产业投资47.1亿元,增长34.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7亿元,与上年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38万平方米,下降23.1%。

2011年,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项目建设落地年”活动,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中鼎新扩建、凤形整体搬迁、司尔特迁扩建等一批牵动性强、影响力大的工业项目进展迅速。省级开发区加速向河沥溪、汪溪拓展,港口生态工业园“一纵四横”主干道路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宣宁、宁绩高速的加快建设,宁千高速的即将开工,以及皖赣铁路扩能改造、直升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前期工作都在有序推进。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56208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19119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0.1%和12.6%;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7万辆,比上年增长20.5%,其中私人汽车1.8万辆,增长33.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1.8万户,增长4.7%;移动电话用户35.0万户,增长6.3%。每百人拥有电话120.6部(含移动电话),比上年增加6.2部;互联网宽带用户达59747户,增长73.5%。

六、商业、外贸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增长17.6%。分城乡看:城镇市场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6亿元,增长17.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4.5亿元,增长17.3%。

全年进出口总额41084万美元,增长81.6%;其中,出口34083万美元,增长93.3%;进口7001万美元,增长40.4%。

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49.2亿元,增长47.9%;其中工业项目172.0亿元,占到位资金的69.0%;实际利用外资9751万美元,增长41.0%,当年新增外商投资项目1个,合同外资1500万美元。全市在建招商引资项目256个,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96个;在建招商引资项目中工业项目198个,占77.3%;农业项目13个,三产及其它45个。

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50.8万人次,增长28.0%,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8614人次,增长31.4%;旅游总收入16.1亿元,增长25.1%,其中门票收入0.4亿元,增长12.0%。全市共有4A级风景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7.0亿元,增长34.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1亿元,增长32.3%;全市完成税收收入22.9亿元,增长27.2%;全市完成财政支出25.6亿元,增长38.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4.0亿元,比年初增加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1亿元,比年初增加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05.0亿元,比年初增加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8亿元,增长23.5%;人身险保费收入1.0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0.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0.5亿元,人身险赔付0.4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2家,其中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20家,科技服务机构12家。全年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5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0余项,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5项。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经费支出3.3亿元。

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4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省级重点新产品5项。新增国家火炬(星火)计划项目6项。通过省级创新型企业认定2家,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全国创新型企业百强行列。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08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8件,专利授权量达131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件。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31所,在校学生49227人,其中: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4366人,增长22.5%;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7351人,下降0.8%;普通初中21所,在校生11097人,下降14.4%;小学34所,在校生17645人,与上年持平;幼儿园81所,在园人数8763人,增长9.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98.0%,高中升学率95.3%。全年输送本科学生106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市共放映电影1460场次,观众15.2万人次,外地各类艺术团体来我市演出90余场。《今日宁国》为4开8版双面彩印,全年发行256期,共282万份。年末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8.2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共88个。全年编发广播新闻4260条,广播专题372期;全年编发电视新闻2592条,专题片252期。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个,村级卫生室169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46人,医疗床位157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7人,床位4.2张。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8.8%,共补偿104.2万人次,补偿金额7099万元。

2011年,我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人数32895人,达标率92%。全年举办运动会50次,全民健身活动20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7万人次。

十、环境保护

我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1894公顷,年末森林面积187.5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738.4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73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5.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8.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93‰,下降0.56个千分点。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1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6178元,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13元,增长18.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4912人,参加离退休社会统筹的离退休职工8880人;参加失业保险33970人,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175.6万元;全市共有45175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年末全市共有敬老院和福利院18个,床位1860张,收养1586人;享受低保救济人员15782人,其中城市居民4785人,农村居民10997人,全年发放保障金3905万元,城乡低保覆盖率达1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4]年末总人口取自公安年报;人口自然增长率取自计生年报。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