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9-04-21来源:亳州市统计局

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12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0.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96.8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570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7 :40.1:42.2调整为16.5 :38.9:44.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人均GDP 24547元,比上年增加2162元。

表1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56.8万人,比上年增加6万人;常住人口为523.7万人,城镇化率41%,较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6‰;死亡人口3.8万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10.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8%。

表2  201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比上年增长11.7%,提供就业岗位17.4万个,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330个,安置就业见习150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5%,较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75.5千公顷,比上年扩大5.5千公顷,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38.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4千公顷,扩大1.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6千公顷,扩大0.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8.3千公顷,扩大3.6千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56.6千公顷,扩大6.8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487.8万吨,下降2.6%。其中,夏粮302.3万吨,下降3.6%;秋粮185.5万吨,下降0.9%。油料产量3.9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0.2万吨,增长11.8%。蔬菜产量269.9万吨,增长6.8%。

表3  2018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23.3万头,比上年下降0.7%;全年生猪出栏260.7万头,增长2.9%。肉类总产量30万吨,增长4.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1万吨,增长2%。禽蛋产量7万吨,增长2.5%。牛奶产量0.8万吨,增长16.7%。水产品产量5.1万吨,增长1.8%。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8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全覆盖的省辖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新建农产品安全民生工程快速检测体系77套。新认证“三品一标”企业38家、产品73个,新增巩店香椿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年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49家,较上年新增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0家。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社)11个,年末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905个,合作组织成员111.2万人。获批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省五星级农家乐1个,建成扶贫农家小院40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0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增幅分别比规模工业高了1.9个和0.4个百分点。

表4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全市32个工业行业中,23个保持增长,增长面达71.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1.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2.6%,医药制造业增长7.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1.5%,五大主导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5.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8%;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5%。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26.5%、鲜、冷藏肉增长20.4%、白酒增长2.7%、服装增长55.7%、塑料制品增长38%、商品混凝土增长125.6%。

表5  2018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7.7%。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利税增长5.2%,其中利润增长4%。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10个行业利润均超亿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1.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06.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0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7.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比上年增长18%。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1%;民间投资增长2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5.4%,第三产业投资7.8%。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51.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3.7%。

表6  2018年全市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商品房销售面积627.7万平方米,增长8.2%;商品房销售额392.4亿元,增长16.7%。

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725个、完成投资115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16个,比上年增加134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66个,增加62个;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210个,增加57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1个,增加29个。383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6.4亿元,投资完成率147.9%,位居全省第1位;207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222个(含储备项目开工32个),开工率107.3%,位居全省第4位;竣工项目124个,竣工率140.9%,位居全省第2位。投资完成率、开工率、竣工率等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市经开区群康药业中药饮片生产、亳芜产业园区汉盛中成药生产、谯城区美誉医药产业园、涡阳县绿色生态建筑生产中心、蒙城县盛客电动车产业园、利辛县万成辉机电机械装备生产等105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或主体完工。市经开区梧桐树纺织产业园、亳芜产业园区浪潮云计算产业园、谯城区长白山制药中医药产业园区、涡阳县鸿路钢构绿色装配式建筑生产、蒙城县华能150MW风电、利辛县板集煤矿复建等38个超10亿元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0.2亿元,增长1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9.8亿元,增长11.7%。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18.6亿元,增长11.1%;餐饮收入71.4亿元,增长15.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95.8亿元,增长12.3%。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0.8%、11.5%和9.9%。其中,粮油类增长24.8%,肉禽蛋类增长16.3%,服装类增长11.7%,化妆品类增长9.4%,日用品类增长2.4%,中西药品类增长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2%,汽车类增长7.1%。

商贸流通示范创建成效显著,获批首批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新增3家“安徽老字号”企业、8家国家级绿色餐饮和国家级酒家酒店企业。新建改造5个农贸市场、5个社区菜店。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出口7.2亿美元,增长19.1%;进口1.2亿美元,增长87.4%。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7%,贸易型企业出口增长99%。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86.3%和6.9%。大力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孵化进出口实绩企业63家。先后组织44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达成出口成交额近亿美元;组织112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表7  2018年全市出口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22.3亿元,增长36.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亿美元,增长15.4%。组织参加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全市集中签约和招商活动签约项目73个,总签约金额795亿元,同比增长10.7 %。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培育3家外经主体。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2%;国内游客2697.9万人次,增长18.4%。旅游总收入205.8亿元,增长19.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54.7万美元,增长27.9%;国内旅游收入204.4亿元,增长19.9%。年末全市共有4A级旅游景点(区)7处,星级酒店16家,旅行社30家。建成北部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林拥城景区旅游服务综合体,新建旅游停车场36个、旅游标识标牌160块,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00座。推出“道源问道”中华传统文化之旅精品示范线路,获批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2个。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7条,成功创建省优秀旅游乡镇6个、旅游示范村12个,获批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个。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0.7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3496万人,下降13.3%,公路和水运货物运输量35027万吨,增长3%;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30亿人公里,下降9.4%,公路和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983.4亿吨公里,增长5.5%。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55万吨,下降76.1%。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57.8万辆,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私人汽车49.9万辆,增长14.7%。轿车拥有量24.4万辆,增长16%,其中私人轿车23.6万辆,增长16.1%。全市城区年末公交营运车辆1240辆,出租车营运车辆3005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102.6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4.8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7.8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1.8万门,比上年增加3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86.5万户。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3万户,增加25.9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2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18.4%。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5.3%,营业税下降66.7%,企业所得税增长34.5%。财政支出343.6亿元,增长5.7%,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分别增长0.7%、9.6%、6.8%、12.6%。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强化脱贫资金保障,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8亿元,较上年增长92%,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蒙城县、谯城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不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292.5亿元,占总支出的85.2%。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64.3亿元,同比增长13.9%,年度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2112.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9.4亿元,增长14.6%。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40.1亿元,增长13.8%;住户存款余额1277.7亿元,增长1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5.6亿元,增长24.4%。其中,短期贷款705.4亿元,增长7.6%;中长期贷款935.7亿元,增长39%,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414.2亿元,增长39.8%。

表8  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

年末全市共有9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股民(含基金)总数8万个,比上年增长21.2%。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6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8家,人寿保险公司18家。全年保险业保费总收入82.6亿元,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1.7亿元,增长18.6%;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0.8亿元,增长16.3%。赔款和给付21.6亿元,下降16.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20.6亿元,增长47.6%;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7亿元,下降4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1.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4所,在校生6.2万人。普通高中27所,在校生8.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5%,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普通初中267所,在校生23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1115所,在校生53.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1.1万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76.3万人。“教育扶贫联络员架起农村娃扶智连心桥”的工作经验被国家扶贫领导小组推荐为“2018年全国扶贫优秀案例”。 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总数突破8人。

表9  2018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3万人,比上年增长2.1%。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6.7%。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和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获批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各1个,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省重大科技专项11项,新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青年创客空间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中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聚力招才引智,新建高水平创新平台5个,新增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45人。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154件,授权专利2007件。亳州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86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基地3个。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7543场,送戏下乡2635场,为全市1424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0.6万册。全市组织群众文化活动800多场次、开展城市广场公益演出300场、组织扶贫文艺宣传演出79场、送戏进敬老院300场,完成627个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名录38项,市级名录112项。广播电台4 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4座,有线电视用户7.2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年出版报纸 2种,总印数1007万份。市文化馆正式建成,市广电中心主体封顶,市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市博物馆成为全省首家夜间开放的博物馆。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90个,其中医院78个,卫生院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技术人员1999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97人,注册护士8904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21454张。全年诊疗2252.6万人次。村卫生室128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228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562.4万人,参合率达105.7%。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440个,其中体育场17个,体育馆2座。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30枚金牌、26枚银牌和43枚铜牌。“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170次,其中现代体育项目群众活动131次,民间传统体育群众活动39次。初步建成“十五分钟健身圈”,市体育馆正式投用,国际全程马拉松赛、全国航模公开赛等20余项知名赛事在我市举办。

十一、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

全年共投入城市建设维护资金15. 6亿元。市区新修主干路网26.8公里,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市主城区新增道路补盲摄像机3100台;新增医院、学校、景区、龙头企业重点部位补盲摄像机1500台;市视频数据平台摄像机接入达6.3万台。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16.1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99.5%。液化气年家庭用量0.2万吨,用气人口35.4万人,城市气化率达97 %。年末园林绿地面积3708.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9平方米。中心城区发展边界增加到218平方公里,城市蓝线、绿地布局、建设用地性质得到科学优化调整。三县一区新城区路网、电网、水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老城区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管网、小街巷改造和断头路打通等工程有序实施,新城建设、老城改造齐头并进、持续提速,群众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48处,规划面积93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65.3万平方米,搬迁农户7223户。全年市级美丽乡村财政专项投入42959.8万元,省级中心村编制建设项目645个。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80个,改造农村厕所10.2万户,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583吨。拆除农村破旧房屋248.3万平方米。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3.1万亩,整改违法用地3484亩,补充耕地3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91万亩。建设“四好农村路”206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52座,新增通客车建制村40个。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投资2.7亿元。铺设天然气镇镇通管道84.9公里。村级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11元,比上年增长9%。人均消费性支出19402元,增长7.2%。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7.6%,衣着增长9%,居住增长6.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6%。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7]为30.9%,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0.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5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6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768元,增长9.4%。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6.7%,衣着增长50.2%,居住增长14.4%,交通通信下降44.1%。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2%,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7.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6.1万人。全市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5.7万人和20.6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年末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15.8万人。全市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发放低保金4.7亿元,城镇低保年末保障1万人,农村低保年末保障16.7万人。

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1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48个,乡镇、街道及县(市、区)级社区服务中心88个,综合性社区服务站10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1亿元,筹集公益金3226.8万元。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批准建设用地2200.1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648.5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229公顷。补充耕地2191.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1.3万公顷。人工造林10.3千公顷,建设森林生态廊道360公里。

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8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4种,煤炭储量达50.6亿吨。

全市用水总量量10.5亿立方米。年平均气温16.2℃;年日照总时数2002.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50.4毫米。市科普公园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中心基本建成,市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成投入使用。

年末全市有各类气象台站5个,自动观测点147个,市、县级环境监测站4个。全市有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生态镇、56个省级生态村、12个市级生态镇、94个市级生态村。

全市9个水功能区全部达标。涡河龙亢断面水质保持Ⅳ类,西淝河马店孜断面水质保持Ⅲ类,涡河涡阳义门大桥断面水质保持Ⅴ类及以上,涡河岳坊大桥断面水质基本保持Ⅴ类及以上。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3天,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61%,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1.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5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9分贝。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为169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污染达标区面积42.6平方公里。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90起、死亡70人、伤56人,按可比口径,分别同比下降35.7%、25.5%和48.6%。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6人。开展城乡基础设施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排查单位或风险点5万余处,排查隐患1200余处,整改1197处,整改率99.8%。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5]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含企业人员。

[7]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