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休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01来源:休宁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扎实推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4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1.54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18.32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8∶39.9∶38.3变化为今年的20.2∶43.1∶36.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按年末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8120元(折合2811美元),比上年增加3013元。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7.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91万人;第二产业4.96万人;第三产业4.99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158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36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8%。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4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8.52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2.51亿元,增长11.6%;牧业产值5.96亿元,增长4.0%;渔业产值0.31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4亿元,增长9.1%。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380公顷,比上年增长0.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264公顷,比上年下降0.3%;油料种植面积6173公顷,下降11.3%;棉花种植面积23公顷,下降42.5%;蔬菜种植面积6048公顷,增长3.99%。

全年粮食产量103533吨,增长2.9%;油料产量9408吨,增长35.6%;茶叶产量7144吨,增长6.8%;蔬菜产量67071吨,增长2.2%;棉花产量42吨,下降56.7%。

年末生猪存栏22.74万头,比上年增长3.2%;全年生猪出栏27.36万头,增长2.3%。全年肉类总产量25317吨,增长1.4%;禽蛋产量4087吨,增长17.5%。蚕茧产量436吨,下降9.5%。水产品产量3395吨,增长3.7%。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 14.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5%。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785吨,下降6.4%。农村用电量3665万千瓦时,增长9.3%。有效灌溉面积11.02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4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0.0%,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1.2%和38.6%,轻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3.3%和56.7%。

在1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有5个行业增势强劲。具体为:木材加工及其制品业增长77.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5.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0.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53.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5.6%,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3.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啤酒产量82245千升,增长44.6%;精制茶产量77162吨,增长36.4%;化学试剂5384吨,增长68.7%;优质钢丝11344吨,增长66.8%;水泥产量76.58万吨,增长45.5%;铜材产量41013吨,增长65.8%。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39.74%,比上年提高 68.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4.2亿元,增长69.3%;利税总额3.55亿元,增长55.5%,其中利润总额2.44亿元,增长51.5%。在15个工业行业中有12个行业的利税总额保持增长。全县有18户企业实现利润超200万元,累计实现利润2.3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94.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五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产值3.678亿元,增长3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城镇投资46.11亿元,增长28.3%;农村投资3.36亿元,增长69.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商品房销售面积18.91万平方米,增长2.1%;商品房销售额6.76亿元,增长27.5%。

全年共完成133个县“十大工程”会战项目投资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0.15亿元,增长17.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09亿元,增长15.0%。分行业看,批发和贸易业零售额14.9亿元,增长15.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4亿元,增长27.2%。

全年游客总接待量26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入境旅游人数9.3万人次,增长29.3%。旅游总收入20.01亿元,增长56.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814万美元,增长22.3%。

六、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9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出口6919万美元,增长24.0%。2011年全县新引进项目57个,其中工业项目26个,占新引进项目总数的45.6%。全年共引进市外资金51.6亿元,增长44.5%;实际利用外资4004.2万美元,增长33.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实际利用外资先进县”和“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县”称号。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

年末县域公路里程1208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67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3408辆,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297辆,增长23.0%。

全年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业增加值0.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0577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891.9万元,增长3.1%;电信(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19685万元,增长14.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4571户,比上年末减少884户,下降1.6%;其中农村电话用户36736户,下降4.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6404户,比上年增加16936户,增长56.7%。每百人拥有电话数(含移动电话)62.1部,比上年增加3.2部。年末互联网用户20451户,比上年增长17.6%。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6.03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7亿元,增长52.6%。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61.0%,营业税增长44.9%。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2.62亿元,增长3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1.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1.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6.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0.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60.9%;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86.8%。全年36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47亿元,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0.15亿元,比年初增加9.31亿元,增长18.3%。其中,单位存款18.53亿元,增长1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1.395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增长22.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9.696亿元,比年初增加8.42亿元,增长39.6%。其中,短期贷款14.31亿元,增长68.4%;中长期贷款14.17亿元,增长23.0%。

 

九、教育、文化、科技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8所,在校生11578人,比上年减少84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5.3%,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初中升学率为76.3%,比上年提高23.5百分点。小学校34所,在校生11774人,比上年减少664人,小学学龄儿

童入学率为100.06%。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3378人。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站)22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1个。拥有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家。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0%。完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1个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送电影”工程稳步推进,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体系初步建成,“吴鲁衡”注册商标成为“中华老字号”。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6.4万册,比上年增长7.6%。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5.5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新增国家火炬、星火计划项目3项,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组建了全市第一家省级科技服务平台。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启动了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县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完成了5个乡3卫生院所和113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8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4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40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数7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2人,注册护师、护士27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农民达23.4万人,参合率达98.9%。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年报,2011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75521人,比上年增加14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28人,比上年增加724人。2011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6.76‰,人口死亡率为2.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3‰。在总人口中,男性140906人,占总人口的51.1%;女性134615人,占总人口的48.9%;男女性别比为104.7:100。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3元,比上年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419元,增长20.8%,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6.0%,衣着支出增长15.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8.7%,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7.3 %,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7.5%,居住类支出增长53.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24元,增长1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53.6元,增长2.4%,其中食品支出1982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平方米。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2011年末,参加新农保人数17.1万人,参保率达96.8 %。年末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261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72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500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0134人和6906人。

以关注困难群体、保障基本民生为重点,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2011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9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511人。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8个,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2220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5个。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

4、人口数据来源于县公安局人口统计年报。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