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墨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4-06-05来源:墨玉县统计局

  2013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继续攀升,发展质量继续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9.23亿元,保持和田地区七县一市第二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14.7%。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3.79:8.61:47.6调整为41.28:8.94:49.78;第一产业占比下降2.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涨0.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占比上涨2.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5404元,增长14%。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农业产值15.46亿元,增长7.3%;林业产值4816万元,同比下降18.2%;牧业产值7.55亿元,增长14.4%;渔业产值904.4万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63万元,增长0.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0.63亿元,同比增长10%。

  ——主要种植业持续稳定。粮食:2013年我县粮食正复播种面积63.98万亩,同比增加1.68万亩,单产432公斤,总产27.64万吨,同比增加4413吨,增长1.6%。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3.58万亩、玉米套复播面积27.2万亩、水稻面积3.2万亩。特色种植业:全年实现特色种植面积11.4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完成棉花面积6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37万亩、蔬菜(含菜用瓜)面积2.79万亩、瓜果类播种面积1.6万亩。其他作物6.6万亩,较去年减少3.5万亩,下降34.3%。设施农业:全县设施农业墙体大棚1049座,产值973.6万元,棚均收入达到9281元,较上年同比增加1093元,增长13.3%。拱棚3500座,棚均收入达到4025元,产值1408.8万元,产量7788吨。全县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2382.4万元,总产量达到11796吨。

  ——林业生产成效显著。全县完成新造林作业面积38829亩,其中:防护林4749亩,经济林34080亩;完成补植造林面积56232亩;完成农田防护林带更新造林面积564亩,长度44.97公里,进一步巩固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完成林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面积5000亩,其中:核桃4700亩,红枣300亩;完成核桃精品园建设面积1.06万亩,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林果精品园建设总面积32.01万亩,其中:核桃23.75万亩、红枣4.55万亩、葡萄1.54万亩、其它2.17万亩;全年林果实用技能培训23608人次,培训农村科技明白人2500人。林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425.71元。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在玉西、玉北开发区完成水土开发面积近3万亩,完成防护林配套面积3906亩(长度42.17公里);定植酸枣2.3万亩,定植新疆杨和沙枣等苗木163.95万株,铺设主干道59.3公里,架设供电线路33公里,安装变压器13台,打机电井15眼。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2013年,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牲畜存栏121.59万头(只),较去年同期增加2.54万头(只),增长2.1%。其中:大牲畜存栏15.82万头,减少1.85万头,下降10.5%;羊存栏105.73万只,增加4.37万只,增长4.3%;家禽存栏166.03万只,减少6.1万只,下降3.5%。牲畜出栏91.87万头(只),同比增加0.85万头(只),增长0.9%,其中:大牲畜出栏9.38万头,同比增加1.01万头,增长12.1%;羊出栏82.47万只,减少0.11万只,下降0.1%;家禽出栏661.76万只,增加437.6万只,增长195.2%。

  畜产品产量中肉类总产量达2.82万吨,同比增长26.5%;牛奶产量1.21万吨,下降10.4 %;禽蛋总产量0.42万吨,下降2.3%;各类毛产量0.22万吨,增长4.8%。

  ——渔业产业稳步健康发展。2013年全县坚持走渔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紧紧围绕渔民增收,大力发展池塘养殖和水库养殖,加大科技投入,渔业产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全年我县渔业产值达904.4万元,同比增长6.3%。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6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01万千瓦,增长19.2%。拖拉机拥有量达6402台,增长15.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465台,同比增长19.2%;小型拖拉机937台,与去年持平。全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2050万元,机械化耕地面积50.6千公顷,耕地机械化程度99%。机播面积25.91千公顷,播种机械化程度47.1%。

  ——劳务输出工作结硕果。2013年,墨玉县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从培训、管理、服务等着手,重点抓好培训基地和劳务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劳务基地,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着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外转移并实现稳定就业。全年实现劳务输出13.8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600人,同比增长2.7%,劳务创收5.76亿元,同比增加8700万元,增长17.8%。全县农牧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达121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2%,同比增长1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43.9%。工业企业户数916户,新增152户,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4亿元,增长50.2%;个体企业实现产值0.47亿元,增长30.6%。重工业增势强劲,拉动工业生产稳步向前。全年重工业完成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59.3%,占工业企业产值的81.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全年销售产值完成1.35亿元,产品销售率为100.97%。自来水生产298.97万吨,增长24.6%;粘土砖28169.26万块,增长271.1%;麻仁糖415.6吨,增长171.6%;发电量1465.89万千瓦小时,增长19.7%。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县施工总承包和专业建筑企业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4%。从产值构成比重看,住宅用房实现产值1.87亿元,增长365%;办公用房实现产值1亿元,增长59.9%。全年施工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3.1%和1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2亿元,全地区县市排名第二位,较上年增加2.51亿元,同比增长10.2%。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全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上升到41.7%。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要行业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管理、教育等投资大幅增长,分别完成投资1.67亿元、2.35亿元、2.23亿元和2.87亿元,增长55.9%、295%、5.5%和305.9%,有力拉动了全县的大幅增长。

  投资结构合理改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3.31:23.2:73.49,二、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分别较上年提高2.1个和1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投资增长较快。全县实施重大建设项目39个,完成投资13.9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72亿元,新开工项目7.23亿元。落实招商项目27个,到位资金2.55亿元,同比增长37.6%。完成计划内保障性住房4290套,其中:廉租住房3000套,公共租赁房1290套。本年完成农村富民安居房10200户,施工房屋面积达64万平方米,全县近五万农牧民喜迁新居。

五、商 业

  消费市场保持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2%。

  按城乡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5亿元,增长10.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6亿元,增长10.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0.29亿元,增长9.2%;商品零售3.23亿元,增长10.9%。

六、财政与金融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002万元,增长2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7亿元,增收3661万元,增长30.4%,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7.2%,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66亿元,全区县市排名第一位,较上年同期增支1.7亿元,增长6.1%。财政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的投入继续加大。同时由于今年形势的严峻造成公共安全支出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公共安全支出1.77亿元,同比增加1167万元,增长7.1%。

  金融形势运行良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09亿元,比年初增加1.92亿元,增长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81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增长10.3%,呈逐年增加趋势。

  各项贷款余额17.05亿元,比年初增加3.95亿元。从贷款的构成情况看:短期贷款5.45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中长期贷款11.6亿元,比年初增加2.72亿元,增长30.6%。

七、税 收

  国税税收增速放缓。全年国家税务局实现税收5605万元,增收198万元,增长3.7%,增速较上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完成增值税2983万元,增长17.4%;企业所得税1253万元,下降14.1%;车辆购置税1367万元,下降2.9%。

  地税税收增长迅速。2013年,我县实现地方税收1.66亿元,同比增长35.4%,增速较上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营业税收入9468万元,增长35.3%,占地税收入的56.9%。

八、交通、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道路建设项目34个,建设里程214.2公里,重点公路建设2个,总长58公里,完成投资1.6亿元。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60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1600公里,沥青路面占44.4%。年内修补城乡主干道破损路面2.33万平米,危桥改造13座。查处路政违法案件14起,比去年34起下降58%。全年累计完成旅客运量368.8万人次,增长18.4%,其中长途客运11.8万人次。全年运输拾花工3.27万人,高峰期日发车辆105班次,输送务工人员达4018人。

  旅游业蓬勃发展。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和手段,开发并推广具有民族特色手工旅游商品四大类16个品种。2013年实现旅游收入321.4万元,增长36.6%。接待国内外游客7.68万人次,增长13.8%。

九、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359所,其中:幼儿园160所、小学171所、初级中学24所、民族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学校1所;在职教职工6751人,专任老师6254人;共有班级3064个,在校学生103057名;开设维汉双语班1695个,学生52836名,其中:学前双语班636个,在园幼儿17918名,占全县幼儿学生总数的96.2%;学前双语教师683名,占全县幼儿教师总数的99.4%。

  全县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辍学率控制在1.5%,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到99.4%,辍学率为控制在3%以内。

  2013年,全县普通高中毕业生总数473名,比2012年减少50人,下降9.6%;考入内高班、内初班学生463名,较上年同期增加23人,增长5.2%。

  科学事业取得新成效。2013年,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狠抓科技工作统筹管理,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全年筛选并确定科技项目43个,其中科技三项经费项目32个,科技特派员项目11个,共计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68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8%。引进新品种38个,新技术11项,申请专件14件。实施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1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7个,争取到位资金531万元。全年举办各类科技文化及实用技术培训班478期,累计培训农牧民13.58万人(次),下发科普宣传资料10235份。2011年-2012年被国家、自治区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县,县农业科技园区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2013年村级文化室竣工283座,举办公益性展览6次,参展作品220幅。百日广场文化活动37场次,开展乡村百日文化活动155场次,其中刁羊赛21场次、摔跤58场次、斗狗28场次、斗鸡48场次。举办种类篮球比赛46场次、足球比赛50场次,累计观众人数达25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稳定发展。拥有广播电视发射塔1座,2013年陆续推出了《今日墨玉》、《新农村新变化》、《惠农政策访谈》、《法制讲座》、《农民之友》、《妇女之友〉等14个电视广播专栏。全年制作《墨玉新闻》1292篇,新装有线电视350户,维修主干线6.5公里,维护有线电视用户919户,放映影片2454场次,完成364套农村电影投影机的安装调试。开展三下乡文艺演出170场,观众7万余人。全年完成9.3万套“户户通”,安装调试“大喇叭”2260个,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共有卫生单位440个,卫生机构床位2599张,其中:县直医疗机构拥有床位800张,16个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1327张,民营医疗机构拥有床位472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为4.7张。卫生技术人员1153人,其中执业医师235人,注册护士289人。农村居民健康规范化建档率为90%。设立农村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16个,村级卫生所364个,乡村医生785人。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47.8万人,参合率99.8%,补偿受益人数47.62万人。十一种疫苗接种人数51.1万人,覆盖率达98.9%;糖丸强化免疫接种实接种儿童数131862人次,接种率达98.7%。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54.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27万人,农业人口为48.65万人,同比分别增长0.2%和2.1%;男性人口27.9万人,女性人口26.43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5.6(性别比女=100)。从民族构成看,维吾尔族人口52.38万人,占96.4%,汉族人口1.93万人,占3.5%,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67人。

  全年出生10993人,出生率为21.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4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7%,较去年同期持平。领取“两证”家庭达27710户,农牧民领证率30.5%,全县累计采取各种节育措施73022人,其中采取长效节育措施70439人,综合节育率77.7%,长效节育率74.9%。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8.5‰。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年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55.08元,较上年增收643.55元,增长18.3% ,其中:第一产业收入2510.31元,同比增加356.25元,增长16.5%,占比60.4%;第二产业收入160.51元,同比增加27.37元,增长20.6%,占比3.9%;第三产业人均收入199.99元,同比增加63.59元,增长46.6%,占比4.8%;人均劳务输出收入达1214.88元,同比增长15.5%,占比29.2%;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69.39元,同比增长93%,占比1.7%。

十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及汉语语言培训235期13256人次,实现就业人数4436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606人。认真落实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为农村妇女、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办理小额担保贷款92笔42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12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9%。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3874人,工资总额达8.21亿元,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116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55.08元,增长18.3%。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城镇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等五项保险应参保人数55109人,实际参保缴费人数55019人,参保率为100%;完成保险基金征缴17860万元,征缴率9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6400人,完成基金征缴195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8696人,参保率为100%,其中居民养老保险1703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36993人。为2176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干部职工支付养老金4086万元。医疗保险享受待遇住院11482人次,慢性病和医疗门诊待遇105764人次,支付医疗保险金4140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岁以上享受待遇30123人,支付养老保险金1090万元。

  民政事业稳步发展。城乡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为13143名城市低保、86279名农村低保、2965名农村五保发放春节一次性生活补助2034.1万元、发放物价补贴1628.6万元、发放城市低保金3686.62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2084.8万元、发放农村五保金251.9万元。大力开展医疗救助工作,资助85776人农村低保对象、5207人农村五保和孤儿参加合作医疗。医疗救助6143人次,支出求助金2097.6万元。积极开展救灾工作,为5272户16366受灾群众累计发放救灾面粉750吨,煤炭2017吨,衣物12900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4人,其中流浪未成年人16人、疆外流浪人员11人。全年办理婚姻登记9812对。

十三、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2013年全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同比都呈上升态势,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89起、死亡33人、伤166人、直接经济损失60.4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99起,上升110%;死亡人数上升17人,上升106.3%;受伤人数上升72人,上升76.6%;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0.1万元,上升49.7%。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墨玉统计年鉴-2013》为准。
  2.公报中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其它均按现价计算。
  3.人口数据包含四十七团和二二四团人口。
  4.本公报中涉及到的设施农业、特色种植、林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招商引资、财政、金融、税收、交通运输、旅游、教育、科教、文化、卫生、劳保、社会福利、安全生产等方面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