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4-01-13来源:梅河口市统计局

    2012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强市、商贸活市、生态兴市”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三强一大两优”产业发展格局,上项目促增长,转方式促升级,惠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为实现中等城市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1.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1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101元,增长14.8%。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10.0:48.8:41.1,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48.9%、43.9%。

    财政收入实现较大突破。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6.4亿元,增长32.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6亿元,增长27.8%。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3.1亿元,增长34.3%。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5.2亿元,增长27.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亿元,增长20.2%;教育支出6.1亿元,增长4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亿元,增长4.5%;医疗卫生支出2.9亿元,增长29.6%;节能保护支出2.3亿元,增长44.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亿元,增长45.6%;交通运输支出1.2亿元,增长2.3%。

    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速度和效益双增长。全年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6.0亿元,同比增长40.4%;实现利润21.3亿元,增长50.6%;实现税金21.2亿元,增长58.0%。民营经济全部从业人员达到16.7万人,同比增长32.5%。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9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实现种植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4.4%;林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85.7%;牧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3.1%;渔业增加值0.8亿元,增长56.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3.4%。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42.0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53.3万吨。其中,玉米产量31.4万吨,水稻产量19.9万吨,豆类产量0.5万吨,全市肉类总产量10.2万吨。

    截至2012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6.5万千瓦,增长6.4%。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665台、柴油机5131台,联合收获机械432台,分别增长22.0%、1.1%和27.0%。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水稻标准化育秧面积达到92万平方米,日光温室15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0.9%和17.6%。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95个,增长2.8%。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98.8亿元,增长40%。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24个,有机食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5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个。全年全市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量达22万吨,实现产值5.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00万元,带动农户28000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继续增加,截止201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8户,比上年末增加了19户。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食品、能源三大支柱行业完成增加值64.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0.3%。其中,医药工业完成增加值28.3亿元;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22.2亿元;能源工业完成增加值14.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1%、27.5%和17.6%。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民营企业105户,比上年末增加17户;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0.1亿元,增长19.7%,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3亿元,增长9.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赢利能力继续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利润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77.6%。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工程结算收入49.2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总额4.0亿元,增长33.3%;建筑施工面积302.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4.0万平方米,下降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城镇投资149.0亿元,增长49.1%。全市共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3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53个。固定资产投资按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3亿元,增长-78.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4.6亿元,增长31.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2亿元,增长31.2%。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商品房销售面积75.7万平方米,增长50.0%,其中住宅销售62.2万平方米,增长49.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按经营地划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9.3亿元,增长17.3%;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98亿元,增长15.9%,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高于乡村1.4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统计,实现商品零售额82.6亿元,增长17.0%,餐饮收入额22.6亿元,增长16.2%。

    六、对外经济

    201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38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2%,其中,实现进口总额2691万美元,增长405.6%;实现出口总额4689万美元,下降7.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0%。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6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省资金130亿元。

    七、交通、邮电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发运量437万吨,增长35.7%;完成旅客运输量1837万人,增长8.6%。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82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达到112公里。

    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31892辆,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载客汽车达到23472辆,增长13.1%;载货汽车4271辆,减少2.7%。全市私人汽车保有量28462辆,增长8.2%。

    八、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5.1亿元,比年初增加20.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0.4亿元,比年初增加20.0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7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6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2.3亿元,比年初增加4.9亿元。

    九、教育

    2012年末,全市小学81所,招生4828人,在校生41018人。初中11所,招生3309人,在校生9133人。高中学校2所,招生2186人,在校生7088人。完全中学3所,招生1411人,在校生409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招生1830人,在校生5140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招生1038人,在校生343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74人。学前教育机构89个,其中独立设置幼儿园66所,附设学前班23个,入园(班)幼儿为2190人,在园(班)幼儿为1106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剧场、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9万册。全市现有农家书屋303个,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全市农村文化大院发展到192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发展到303个。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35场次,其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65场次,广场文化活动24场次,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活动46场次。

    2012年,我市在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3枚、银牌8枚、铜牌10枚。全市现有健身广场105个,61个行政村配建了体育器材。全民健身活动站点219个。

    有无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各1座。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292小时,其中播出自制节目时间4434小时;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6930小时,其中播出自制节目时间4191小时。全年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63个,其中医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乡镇卫生院19个,村卫生室26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6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34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73人、注册护士1092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2296张,其中,医院床位1662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17383人。全年出生人口5535人,出生率为8.96‰,比上年提高0.5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103人,死亡率为9.88‰,比上年提高3.8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2‰,比上年降低3.34个千分点。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3.8。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年末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统计口径)45176人,其中在岗职工44915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188元。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40元,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79元,增长10.1%。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2012年末,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7165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6%;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79051人,增长1.1%;失业保险参保28121人,同比增长6.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309人,同比增长12.9%;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9905人,同比增长10.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330811人,增长2.1%,在乡农民参合率达到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8528人,下降17.9%。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2年,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7980吨,氨氮排放量1230吨,二氧化硫(SO2)排放量1569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5121吨。全市空气质量状况总体稳定,全年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8天。

    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好转,各类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工矿商贸领域连续两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各项事故主要指标与上年相比均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251起,同比下降19.0%;死亡20人,同比下降41.2%;受伤161人,同比下降19.1%。在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发生事故103起,占总起数的41%,同比下降33.5%;死亡20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00%,同比下降41.2%;受伤161人,占总受伤人数的100%,同比下降19.1%。消防火灾发生事故148起,占总起数的59%,同比下降4.5%。

    说明:

    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国家核实反馈后的数据为准。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本公报部分数据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