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深入执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定“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路径,多方施策促发展、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现代化美好八公山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9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9亿元,同比下降3.8%;第三产业增加值27.4亿元,同比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29.5:68.3。
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40.2 |
1.5 |
其中:第一产业 |
0.9 |
3.5 |
第二产业 |
11.9 |
-3.8 |
第三产业 |
27.4 |
4.1 |
其中:农林牧渔业 |
0.9 |
3.7 |
工业 |
11.3 |
-4.3 |
建筑业 |
0.6 |
8.5 |
批发和零售业 |
5.1 |
0.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2 |
5.0 |
住宿和餐饮业 |
1.8 |
10.5 |
金融业 |
3.8 |
9.5 |
房地产业 |
2.5 |
1.7 |
营利性服务业 |
4.2 |
10.2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7.7 |
-0.2 |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139300人,其中城镇人口133041人,乡村人口6259人;男性人口71556人,女性人口6774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1.37%、48.63%;出生人口397人,出生率2.8‰,比上年增长0.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08人,死亡率5‰,比上年下降4.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2.2‰,比上年增长4.4个千分点。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7万人。
2023年全区人口及构成
单位:人
指标 |
年末数 |
比重(%) |
年末总人口 |
139300 |
— |
其中:男 |
71556 |
51.37 |
女 |
67744 |
48.63 |
城镇 |
133041 |
95.51 |
乡村 |
6259 |
4.49 |
其中:0-17岁 |
14299 |
10.26 |
18-34岁 |
22560 |
16.20 |
35-59岁 |
60582 |
43.49 |
60岁以上 |
41859 |
30.05 |
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291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62人。全年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 1264户,其中企业 258 户,个体户 1006户。年末,全区市场主体 8285户,同比增长6.4%,其中民营企业1559户,比上年增长17.5%。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1户,其中工业企业5户,批发业企业2户,零售业、餐饮业、资质内建筑业及房地产业企业各1户。
二、农业
全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88万亩,比上年增长1.6%。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409亩,比上年增长0.4%;水稻种植面积6785亩,比上年增长0.1%。油菜种植面积2632.37亩,比上年增长5.7%。蔬菜种植面积1.23万亩,比上年增长2.7%。园林水果种植面积3730亩,比上年增长1.9%。
全年全区粮食产量0.65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水稻产量2863吨,增产1.7%;小麦产量3287吨,增产1.8%。油菜籽产量438吨,增产2.3%。蔬菜产量3.09万吨,增产3.7%。园林水果产量3527.6吨,增产2%。
全年肉类产量1933吨,比上年增长9.2%。禽蛋产量3581吨,比上年增长9.3%。水产品产量1025吨,比上年增长4.4%。年末生猪存栏2589头,比上年下降15.4%;全年生猪出栏3885头,比上年增长0.86%。
2023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吨 |
6508.1 |
1.56 |
蔬菜 |
吨 |
30917.2 |
3.7 |
肉类 |
吨 |
1933 |
9.21 |
禽蛋 |
吨 |
3581 |
9.34 |
水产品 |
吨 |
1025 |
4.38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6%。分行业看,重点监测的1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8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9%,食品制造业增长48.6%,金属制品业增长42.8%,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38.8%。
2023年重点行业增加值及增速汇总表
单位:%
行业大类 |
增加值占比 |
增速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8.8 |
9.1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0.9 |
4.2 |
食品制造业 |
3.0 |
48.6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1.3 |
-62.9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0.2 |
-4.1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1.2 |
38.8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9.1 |
15.3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2.4 |
4.8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0.1 |
-0.5 |
金属制品业 |
3.7 |
42.8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9 |
-24.3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2 |
-49.1 |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
1.7 |
-91.6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12.6 |
109.0 |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商品混凝土产量比上年增长12%,砖块产量增长14.6 %,矿山专用设备增长23.4 %,速冻食品下降7.8%,水泥产量下降7.8%。
2023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速冻食品 |
吨 |
2887 |
-7.8 |
鞋 |
万双 |
93.5 |
-60.2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万吨 |
25 |
-77.1 |
水泥 |
万吨 |
131 |
-7.8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52636 |
12.0 |
砖 |
万块 |
13666 |
14.6 |
矿山专用设备 |
吨 |
1099.52 |
23.4 |
全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4.9%;利润总额-0.3亿元,增长16.4%;营业收入利润率-1.9%,增长0.5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0.6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5家,与上年持平。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10.5%;金融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9.5%;房地产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1.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3.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5.6%。八公山风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51.3%、门票收入同比增长58.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3.7%。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4.1%,技改投资下降37.3%,民间投资下降72.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4.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2%。商品房销售面积0.6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5%。全年全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5个,竣工项目33个。其中,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增6个,竣工4个。
六、经济贸易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5.8%。按行业统计,批发行业销售额增长3.6%;零售业销售额下降1.3%;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5.7%;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6.2%。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2.2%。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别看,粮油食品类增长28.5%,烟酒类增长83.8%,金银珠宝类增长119.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5.2%,日用品类增长64.3%,书报杂志类增长5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7.1%,汽车类下降33.9%。
全年进出口总额3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57.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9万美元,增长61.1%。
七、财政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税收部门收入2.5亿元,增长62.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亿元,比上年增长8%。重点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增长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1%,城乡社区支出增长6.4%,农林水支出增长2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6.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增长3.9%。全年民生类支出5.2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总量的88.5%。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74元,比上年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70元,比上年增长7.3%。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6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9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52人。全年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51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万人。
年末188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1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累计保障1108人次。
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0个,养老服务床位993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1个。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区属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13所(不含3所市属中学),其中初级中学2所,城市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0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54人,小学4342人。年末八公山区作为淮南市第一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县区通过省级评估。
年末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全年产值7.9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5.5%。全区发明专利有效数增至5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1件,比上年增长33.8%。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家企业入库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东辰橡塑获得省商标示范企业称号。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4个,其中二级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4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个体医疗机构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村卫生室2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79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4人,注册护士377人,乡村医生6人。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561张,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床位数523张、卫生院床位数28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 47.6万人次。
年末全区有文化馆(图书馆)1个,文化站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3个,农家书屋21个,社区书屋21个,美好乡村文化广场8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2个。全年组织开展安徽省乡村“四季村晚”群众文艺展演,“童心向党 逐梦未来”“六一”少儿艺术展演,“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活动暨庆“八一”文艺汇演,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社区运动会广场舞比赛,“重阳节”老有所学健身展演等各类活动。
占地7万平方米的八公山体育公园12月全面完成体育设施建设,内设篮球场2个、足球场2个,健身步道1.5公里、乒乓球场地1块以及健身路径、健身广场等设施。年末区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个,国民体质监测群众1500余人。全年举办八公山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参加淮南市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全民健身技能展演及健身技能培训等多项体育活动。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3.9公顷,比上年增长20%。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1.9公顷,基础设施用地12公顷。全年全区总用水量262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403.02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456.37万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180.36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补水量580.25万立方米。
当年全区新增人工成片造林面积48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1.5千公顷,森林覆盖率16.3%,较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7.5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6.58万立方米。
全年全区PM2.5年均浓度为38.2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9%;PM10年均浓度为65.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2%;优良天数比率为80.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19.2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5.9%。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6.8%。
全年全区未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4、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