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4-08来源:邵阳市统计局

  2012年是全球、全国经济运行最复杂、最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经济发展困难最多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和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周密部署,精心谋划,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全市经济实现了稳中求进、进中求快的预期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初步核算,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0.8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98.07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79.47亿元,增长14.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14425元,比上年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1:38.9:36调整为24.4:38.7:36.9,三产业比重提升了0.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8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占GDP的比重达到66.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据快报统计,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增幅继续提升。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22.74亿元,增长30.2%,增速高出全市1.8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收入53.66亿元,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27.11亿元,增长29.5%;非税收入26.56亿元,增长32.5%。全市上划中央收入25.6亿元,增长23.6%,上划省级收入5.78亿元,增长27%。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8.8%,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46.5亿元,增长26.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07亿元,增长9.4%,医疗卫生支出27.89亿元,增长18.1%,教育支出57.27亿元,增长72.4%,农林水事务支出31.46亿元,增长46.2%。

  新型工业成效明显。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GDP的比重为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9%,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税金19.89亿元,增长20.2%;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5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91家,比上年增加41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8家,过5亿元企业28家;工业招商引资完成107.9亿元,增长19.8%;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108.38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1.1%;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46.28亿元,增长28.9%;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306.9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9%,增加值单耗比上年下降2.6%;全社会用电量678111万度,增长14.6%,其中工业用电量339990万度,增长5.0%。

  民生保障大力推进。全市2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6万人,为省定任务的109.6%,农村公路建设577.5公里,为省定任务的113.46%,农村危房改造35469户,为省定任务的394.1%,城市、农村低保月救助标准分别达到218.1元和98.7元,比上年提高28%和3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扩改建乡镇敬老院18所,新增廉租住房7691套,为省定任务的120.5%,新增公共租赁住房5537套,为省定任务的17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加农民人数608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参合率96.52%;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8.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9.42亿元,比上年增长4.6%。种植业完成产值198.21亿元,增长3.8%,粮食产量达到318.6万吨,比上年增长2.5%,油料总产量13.32万吨,增长8.1%,烟叶产量1.33万吨,增长22.2%,水果总产量69.05万吨,增长4.5%。畜牧业完成产值147.54亿元,增长7.2%,年内出栏生猪953.5万头,增长4.9%,肉类总产量76.38万吨,增长7.2%,禽蛋产量1.75万吨,增长3.0%,牛奶产量4.03万吨,增长4.6%。林业完成产值9.37亿元,下降12.3%。渔业完成产值9.1亿元,增长1.1%,水产品总产量9.69万吨,增长9.8%。

  农村建设有声有色。新建和改造农村配电网240个,农村用电量9.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1%。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0万千瓦,增长4.8%。积极落实各种惠农补贴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346万元,良种补贴1.14万元,农资综合直补47592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77亿元。全市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772个,比上年增加262个,合作社成员达到16万户;新增通电话自然村60个;新建农村沼气池1.02万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3.09万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9座;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1亿元,增长31.3%,年末农村贫困人口200万人,比上年减少10万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6.45万公顷,增长4.5%,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6.9万公顷,增长7.7%。

  现代农业呈现活力。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4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4298家,实现销售收入313.31亿元,增长16.1%,其中规模企业218家,销售收入218.81亿元,增长21%。休闲农庄接待游客730万人次,实现收入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18%。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280.3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4%,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持续增长。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445.9亿元,增长19.3%(现价),其中规模工业(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完成产值1210.28亿元,增长19.8%。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48.7亿元,增长14.9%,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7.04亿元,增长13%,股份制企业230.47亿元,增长13.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2.78亿元,增长18.3%;大中型企业91亿元,增长5.7%;轻工业140.2亿元,增长11.5%,重工业208.5亿元,增长17.2%;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04.95亿元,增长13.9%;省级重点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02.1亿元,增长14.1%。

  优势行业发展较快。金属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0.78亿元,增长22.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9.63亿元,增长52.6%,医药制造业11.46亿元,增长21.1%,通用设备制造业11.93亿元,增长1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95亿元,增长14.6%,农副食品加工业22.55亿元,增长11.6%。

  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590.58万吨,增长18.2%;发电量67.12亿千瓦时,增长181.5%;饮料酒10379万升,增长7.1%;人造板179.07万立方米,增长16.2%;水泥862.52万吨,增长6.8%;发电设备15.29万千瓦,增长24.8%;家具140.01万件,增长22.9%;改装汽车7944辆,下降12.2%;机制纸及纸板75.91万吨,增长7.8%;纱6.22万吨,增长19.9%。

  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实现净利润44.22亿元,增长20%,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0.97元,比上年下降0.8%,亏损面2.5%,下降0.3个百分点,利税总额95.09亿元,增长21.8%;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336.03%,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25%,出口交货值67.71亿元,增长29.6%。

  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占第二产业比重为14.6%。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金额338.48亿元,增长17.8%,完成总产值184.89亿元,增长15.7%,期末从业人员8684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221人,比上年增加2353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62.6万平方米,增长17.5%,竣工面积867.99万平方米,增长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76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城镇投资626.28亿元,增长35.4%,房地产投资75.49亿元,增长22%,农村投资59.82亿元,增长55.3%。在全部投资中,国有投资162.91亿元,增长31.7%,非国有投资598.69亿元,增长36.5%,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78.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71.3亿元,增长67.4%,第二产业投资397.95亿元,增长31.5%,第三产业投资292.35亿元,增长34.8%。

  产业投资重点突出。全市基础实施投资14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能源投资57.49亿元,增长11.5%,交通投资55.02亿元,增长5.4%,水利投资8.74亿元,增长61.9%,通讯投资1.98亿元,增长45.3%。教育投资11.44亿元,增长35.5%,卫生投资4.42亿元,增长11%。工业投资383.78亿元,增长27.5%,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4.59亿元,增长14%;采矿业投资41.88亿元,增长52.3%,制造业投资286.22亿元,增长28.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55.67亿元,增长7.9%。全市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92个,比上年增加68个,总投资12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0.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59.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7.8%,比上年增长39.5%。

  房产市场保持稳定。商品房施工面积818.82万平方米,增长13%,竣工面积169.09万平方米,下降17.3%,销售面积169.73万平方米,增长17.8%,其中现房销售面积78.95平方米,下降8.2%,住宅销售面积159.56万平方米,增长21.1%,住宅每平方米均价达到2657元,比上年增长15.7%。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需求比较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8.73亿元,增长16.6%,其中城区119.35亿元,增长19.6%,乡村实现零售额50.13亿元,增长9.3%。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33.36亿元,增长15.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5.49亿元,增长14.7%。全市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7个、农家店360家,覆盖了100%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64.25万台(部),位居全省第四,占全省销售总量的9%,发放补贴资金4.09亿元,增长10%。

  限额单位引领发展。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达到446家,比上年增加128家,实现零售额139.26亿元,增长30.8%,其中食品饮料和烟酒类零售额增长37.6%,服装和针纺织品类增长31.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7%,书报杂志类增长13.6%,金银珠宝类增长51.2%,汽车类增长44.9%。全市180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单位实现零售额9.42亿元,增长30.1%。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6%,烟酒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2.7%,交通和通信上涨0.9%,居住类上涨1.1%;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4.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9%。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72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一般贸易29535万美元,增长10.8%,加工贸易17739万美元,增长40.7%。出口41286万美元,增长18.7%,进口5988万美元,增长31.2%。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6029万美元,增长25.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887万美元,增长4%。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8801美元,增长13.2%,占出口额的21.4%,东南亚联盟国家9506万美元,增长77.4%,占23%,香港地区3062万美元,下降30.2%,占7.4%,其他有印度占7.7%,欧盟占5.9%等;主要出口产品为打火机和发制品。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新批外资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增长21.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4亿美元,增长25.3%;引进市外境内资金489.23亿元,增长15.7%,其中省外境内资金153.65亿元,增长15.8%。邵商大会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到会客商1200人,成功签约116个合同项目,总投资508.44亿元。

  外经合作继续推进。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2家,新增合同投资额1.37亿美元,增长36.9%,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邵商创办的我省首家境外工业园---泰国(湖南)工业园入园企业已达12家,比上年增加2家;外派劳务人数5339人,比上年增长23.5%,新签国际工程承包合同额7800万美元,增长30.4%。

  旅游市场不断升温。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接待国内旅游者1446万人次,增长2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2.4亿元,增长28.9%;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3.96万人次,增长171.2%,其中外国人0.93万人次,增长182%,旅游外汇收入949万美元,增长168%。

  七、交通和邮电

  区位优势日渐明显。在建洞新、武西、邵安、邵坪、怀通5条高速公路210公里,娄邵铁路扩改和沪昆高速铁路建设顺利,怀邵衡铁路和武冈机场进入立项审批,邵东机场改建工作启动。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2166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872公里,高速公路284.7公里。全市新建公路1721.3公里,其中县乡道14.4公里,乡镇到村公路1528.9公里。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市拥有民用车辆61.7万辆,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汽车21.6万辆,增长17.4%,轿车8.18万辆,增长27.8%。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1.83亿吨,比上年增长17.2%,货物周转量386.41亿吨公里,增长21.3%;客运量1.39亿人,增长11.4%,旅客周转量79.81亿人公里,增长10.1%。

  邮电业务稳中求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邮政业务量3.61亿元,增长22.4%,电信业务量29.52亿元,增长12.2%。年末局域交换机总容量665.55万门,比上年增长14.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4.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7.47万户,其中新增37.8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3.8部/百人,比上年提高2.3部/百人。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资金有效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20亿元,比年初增加203.82亿元,比上年多增38.33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11.52亿元,增长21.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4.87亿元,增长18.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25.85亿元,比年初增加100.46亿元,比上年多增19.16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3.65亿元,增长21.4%,中长期贷款余额299.10亿元,增长24.6%。全部贷款中,个人贷款159.95亿元,增长17.8%,单位贷款264.94亿元,增长19.7%,人民币消费贷款53.4亿元,增长31.1%,个人住房贷款34.13亿元,增长97.6%。

  证券市场交易低迷。年内在邵4家证券营业部新开户数4237个,比上年下降40.2%,股民保证金5.03亿元,增长0.9%,年内交易量511.05亿元,下降28.4%,股票买入量257.94亿,下降28.1%,卖出量253.11亿,下降28.6%。

  保险业务发展稳定。年末全市共有23家保险公司,其中财险9家,寿险14家。全市保费收入合计3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05亿元,增长24.3%,人身险保费收入27.93亿元,下降3.2%。保险密度439元/人,比上年下降3元/人,保险深度3.43%,比上年下降0.4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各项保险理赔案件81万件,赔付金额达9.43亿元,增长23.4%,其中财产险赔付额4.15亿元,增长33.9%,人身险赔付额5.28亿元,增长16.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基础教育不断巩固。全市3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0.77万人,比上年下降1.3%,在校生2.76万人,毕业生0.7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45万人,下降9.3%,在校生7.34万人,毕业生2.2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19万人,增长2.9%,在校生11.26万人,毕业生3.4万人。初中和小学共招生20.96万人,增长1.3%,在校生87.66万人,毕业生17.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0.04万人,在校生 0.1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58万人,增长4.3%。各类民办学校63所,在校学生6.6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

  科技创新有待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161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省厅认定的高新企业56家。全部高新企业实现产值37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加值108.38亿元,增长4.7%。全年专利申请量1218件,比上年增加89件,增长7.9%,其中发明专利175件,增长16.7%,专利授权量671件,增长13.7%。签订技术合同86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亿元。财政科学技术支出6154万元,下降5.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4个,比上年增加1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纪念馆8个。有线电视用户62.8万户,比上年增加3.9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4%。建设农家书屋1618个;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21万场,城市广场公益电影近200场。在省第四届艺术节上,我市新创作的大型历史剧《岳飞》和《草根村官》分别获田汉特别奖和田汉大奖。组织宝庆竹刻、呜哇山歌、花瑶挑花、棕包脑等项目赴台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展演和展示活动。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53个,比上年增加27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66个,拥有床位总数2.32万张,比上年增长17.2%,卫生技术人员2.39万人,增长14.4%,其中执业医师0.97万人,注册护士0.84万人,增长15.1%。

  体育运动展现生机。群众体育不断发展,全年共举办大大小小的群众体育活动180余次,参与活动的人数达150多万人次。全市共建成农民健身工程村级篮球场100个,6处全民健身路径,共投入资金330万元,全市已有694个村建有篮球场。竞技体育再创佳绩,365名运动员参加省青少年儿童18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 25枚金牌,30枚银牌,35枚铜牌;省运会参赛项目总分列全省第八,其中羽毛球金牌总数全省第二,总分第三,游泳和摔跤总分第四,举重和跆拳道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分别获得总分第六和总分第四的好成绩。以“幸运赛车”上市周年为契机,新增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74个,共有网点433个,全年销量达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务实。全市年末总人口801.34万人,比上年增加3.8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0.06万人,女性人口381.28万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为288.96万人和512.3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6.06%,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口80.9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1%。全市常住人口717万人。年内出生人口10.39万人,出生率13.05‰,死亡人口6.69万人,死亡率6.69‰,自然增长率6.36‰。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达到19596人,发放奖励扶助金1880.9万元,分别增长21.7%和62.2%,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达到1386人,发放扶助金209.9万元,增长11.1%和51.4%。

  城乡居民收支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8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消费支出10278元,增长7.2%,其中食品支出4119元,增长6.5%,恩格尔系数为40.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106元,增长20.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36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工资性收入2212元,增长20.1%,家庭经营收入2371元,增长11.4%,人均消费支出3954元,增长11.4%,恩格尔系数48.3%,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4和38.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2.1和0.6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50.3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4.6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7.39万人,增加1.0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2万人,增加0.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53.29万人,增加10.4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5.4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职工人数分别为47.48万人和3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万人和0.2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全市耕地面积444.59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40.86千公顷,旱地面积103.73千公顷。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18.5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68.4千公顷,绝收面积18.7千公顷。

  水利资源供给充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3.7%,人均占有水资源2188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470.4毫米,增长52.5%;年末水库蓄水量6.51立方米,增长76.3%,其中大型水库1.06亿立方米;全年用水总量25.96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24立方米。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全市共发现各类矿种74个,其中探明一定储量的有35个。共发现矿产地645处,探明储量的矿床229个,其中大型矿床7个,中型矿床18个。煤、铁、锰、铅、锌、锑、镉、金、硫铁矿、石膏、滑石、灰岩等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在全省占有明显优势,其中滑石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位,硫铁矿、石膏居全省第二位,锰、锌矿居全省第三位。全市保有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计达3128.24亿元。

  环境保护加大力度。财政节能环保投入资金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95%,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7%,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25573吨,比上年少排1407吨,削减率5.2%,化学需氧量99652吨,少排2033吨,削减率2.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2%,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均绿地面积7.99平方米,城市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3千公顷,增长42%,退耕还林面积13.3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6%。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

  安全生产局面平稳。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782起,比上年增加239起,增长44%,死亡人数138人,下降23.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3人,下降38.1%;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5人,与上年持平;煤矿百万吨煤死亡人数5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23起,比上年增长56.5%,死亡112人,下降1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8人,下降21.7%。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邵阳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