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点凸现今日红云新形象(下)

2007-04-01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陈芳 徐蕾
    统筹协调 管理迈上新台阶
 
    2006年12月18日~19日,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研讨座谈会上,以红云集团成立一年多来的管理创新实践、管理创新特点和取得成效为内容的《红云的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的交流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成立以来,红云集团根据实际情况,在集团重组、管理任务加重、管理问题增多的情况下,经过不断的摸索,逐渐形成了“统筹协调”的管理特点,保证了集团平稳运行,为中国烟草行业公司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国家烟草专卖局张保振副局长给予红云集团高度评价,认为红云集团成立以来的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红云集团所取得的业绩,是对集团领导班子能力的一个认可,红云集团所获得的效益,是对集团管理水平的一个肯定。
 
    预算管理方面,红云集团将决策目标与计划资源以预算方式数量化和价值化,把总体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环节,明确资金审批权限,运用会计平台统一集团财务账套,统一会计政策、科目和核算内容,以财务业务一体化统一资金管理,加强内部专卖管理和同级审计“两项检查”,以“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为主线,认真开展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预结算审计和内控制度评审,坚持审计和监察监督关口前移,形成了集团内部经济活动以防范为主的监督体系。
 
    物资管理方面,红云集团采用“集中控制、统一采购、统筹供应、多点存放”的管理模式,启动烟用物资管理系统,对各生产厂原物资管理部门进行了业务拆分与归并,清理物资管理遗留问题,盘活集团物资周转,推行供应商资质认证和压缩调整,理顺价格体系,形成物资采购最高限价。2006年红云集团(云南省内)管理、销售和财务“三项费用”均有所下降,特别是财务费用下降比例达到了106.41%,有效控制了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同时,消化了原春城卷烟厂9.5亿不良资产和归还原曲靖卷烟厂贷款18.5亿元,实现了集团“零贷款”经营,整合优势初步显现。
 
    质量管理方面,红云集团通过加快各个生产厂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和运行方式的调整步伐,缩短管理链、增大管理幅度,突出抓好生产、质量、现场、降耗和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强化对质量薄弱环节的控制,努力做到快速响应、柔性生产、精益求精。2006年6月29日,云南省第28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上,红云集团两个QC成果分获云南省QC成果第1名和第10名,作为云南省唯一代表参加中质协举办的2006年QC成果发布。5天后,红云集团10项QC小组成果分获云南省烟草工业第三次优秀QC小组成果多项大奖,受到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和云南质量管理协会表彰。之后红云集团的QC小组成果在全国质量管理成果评选中荣获2个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显示了红云集团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
 
    财税管理方面,作为全国纳税500强企业第6位的红云集团,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报社会的原则,积极争取协调,集团在行业率先实行“核定基数、确定比例、同比增减、统一入库”的财税模式,保证了地方财政收入,赢得了各级政府的肯定支持,促进了集团的重组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
 
    持续发展 和谐红云新局面
 
    红云集团总裁朱绍明在总结集团一年来的发展时说过,企业发展要靠和谐,尤其是深层次改革重组的红云集团,必须以和谐理念统领全局,在人心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红云集团以全国烟草文化建设工作确立的行业企业文化试点为契机,在思想上高度统一的红云人认真践行“两个至上促发展、立足岗位添光彩”的行动准则,举办了“我为红云添光彩”、“红云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八荣八耻”、“青春献红云,岗位添光彩”、“岗位座右铭”、“红云之星”评选等多个主题实践活动,凝聚了人心,激发了职工的责任心和创造力,营造出“和谐红云”的良好氛围。
 
    红云将强化员工责任感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树立“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属地管理”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了全年安全工作“六无”目标,顺利通过云南省政府大型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考核。
 
    拓宽成长通道,强化人才基础。集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视人才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和人才强企战略,围绕党政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完善“能上能下”的岗位机制,拓宽知人识人渠道,选人用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工作业绩和专业技术水平为导向,按管理及综合业务、专业技术、营销、操作技能四大系列,坚持公平公开、竞争聘用、分级考核、动态管理、平衡推进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建设,抓好国家局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试点和技能技师鉴定评聘分开工作,从集团科研、工程、农业三个系列试行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和聘任改革,并逐步推行到其它专业技术系列,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进一步开辟晋升通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今年集团拟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8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占60%。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全员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细化培训对象,整合培训资源,培养内部培训师队伍,加强企校合作,实施在职在岗人员短期和长期陪岗培训,重点提高岗位技能和执行力,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破格奖励,努力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培育结构不断优化、层次明显提升、业务更加精湛的员工队伍。
 
    2006年,红云集团开展各类岗位能力培训145批次2981人,组织红云集团首届烟机设备维修及省烟草工业系统烟叶分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经过培训、选拔,红云集团涌现出一大批技能高手,在2006年烟机设备维修高级技师培训鉴定上,红云集团实现了特有工种高级技师的零突破,张昆华等5位技师成为红云集团首批特有工种高级技师,这标志着红云集团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
 
    红云集团在文化促管理、促发展的同时,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完善职代会、党政联席会、党委会、总裁办公会、政工会等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集团机关工作作风民主评议。在红云集团开展的评优树模工程中,评选出10名“红云之星”,涌现出7名国家、行业和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劳模。
 
    树立统一的集团形象不仅是集团品牌打造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云集团系统规划内外宣传,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建立起通报会制度与社会主流媒体沟通协作,积极参与协办了30多项有重大影响的各类社会评选,完成了7.2万余条广告语的征集、评选工作,有效提升了集团的知名度和形象。红云集团网站访问量已跃居中国烟草工业企业网站第1位。
 
    作为一个从红土高原走出来的优秀企业,红云人热爱这一方热土,始终牢记“企业与社会和谐”的宗旨,积极支持兴边富民、抗震救灾、捐资助学、文化扶贫、爱心助残等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实践和打造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今,集团用于“兴边富民”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就达到近3亿元。
 
    “争做中国卷烟工业企业排头兵”的誓言犹在耳旁,做大做强品牌的目标仍在前方,志存高远的红云人将迎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迈进新的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