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点凸现今日红云新形象(中)

2007-03-30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陈芳 徐蕾
    自主创新  持久动力新征途
 
    红云集团成立后,扩大规模化效益,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强化品牌优势,规避企业发展风险是红云稳定集团根基,打牢发展基础的重要保证。但红云的新优势在哪呢?红云如何在中国烟草竞争加剧的今天占据明天发展的先机?红云人自问。红云人选择了“自主创新”这四字箴言!
 
    创新的关键是技术,没有技术支撑的创新是无本之木。围绕品牌发展规划,红云集团按“垂直领导、集中管理、统筹立项、分项实施、资源共享”的组织运行模式,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基础,整合技术资源,统一科技规划,项目管理、人员调配、经费使用和规章制度,初步建立民“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体系的保障下,红云集团围绕“八大重点专项”、 “七个专项课题”,制定实施科技创新工作计划,明确集团主攻方向和重点科研项目攻关,积极开展运用研究和研究成果转化,实施了《中式卷烟特色工艺研究》等多项国家局和云南中烟指定项目,在特色烟叶品种选育、替代进口原料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并逐步运用。
 
    迎战市场需要,还要争取市场主动权。只有通过创新,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变化趋势,创造出具有影响力的产品,才能争取到市场主动权,保证“一览众山小”的高位优势。为此,红云集团从“产品设计是从技术层面上实现品牌发展”的设计理念出发,在市场开拓中注意不断加深对需求的理解,在产品设计上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主动吸纳和借鉴消费者的智慧,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目标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期望;当样品生产出来后,又让消费者做“鉴定师”,根据所提出建议,完善新产品的设计,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及心理需要。在新产品上市前,从内在品质、包装设计到辅料应用,要进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修改或调整,以求找到直抵消费者内心感受的精准定位。红云集团在产品研发的一系列过程中,将产品的市场调研做在了前头,既使产品研发有目标性,同时又保证了产品的一步到位,保证了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从产品研发之初,就争取到了市场主动权。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支撑的如意“云烟”、吉祥“云烟”和软“红山茶”相继投放市场,丰富了品牌产品链,以富有竞争力的品牌抢占了市场制高点。
 
    创新不仅包括知识创新,同时还包括产权保护。在知识就是生产力的今天,知识产权就意味着企业的生命线。为此,红云集团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向中国海关总署提出了集团10个商标的商标权海关备案保护。其中,云烟等7个商标专用权已通过审核并予以公布,云烟和小熊猫等10个品牌再度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7个品牌被为云南名牌产品。这一年,红云集团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9项专利申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云南中烟科技进步奖6项,努力推进集团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量质双抓  运作加速新步伐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是企业生存的第一原则。对于烟草企业来说,以优质产品满足市场则是企业的基本任务。按照产销平衡、库存合理的原则,红云集团科学组织生产。依据市场反馈信息调配生产要素,根据发货需求对月作业计划进行预安排,制定到周具体到日,从产品设计、生产的各个环节细化品牌规格期量标准,编制产品制造手册,统一产品制造标准和流程,主动调控联营企业生产计划进度,派驻专门质检人员加强质量监管,按照“零缺陷”的目标和“严细实”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动开展了“三标一体”宣贯工作,以标准化管理促进细节管理,以品质确保品牌市场竞争力。
 
    按照集团的运作模式,红云集团各个生产厂加快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和运行方式的调整步伐,缩短管理链、增大管理幅度,突出抓好生产、质量、现场、降耗和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强化对质量薄弱环节的控制,顺利完成商标改版和换版工作,保证集团产品符合新《卷烟国标》要求,努力做到快速响应、柔性生产、精益求精,促进了产品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2007年6月29日,在云南省第28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上,红云集团两个QC成果分获云南省QC成果第一名和第10名,作为云南省唯一代表参加中质协举办的2006年QC成果发布。5天后,红云集团10项QC小组成果分获云南省烟草工业第三次优秀QC小组成果多项大奖,受到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和云南质量管理协会表彰。之后红云集团的QC小组成果在全国质量管理成果评选中荣获2个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显示了红云集团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2006年,红云集团抽检产品合格率均为100%,市场投诉次数较去年同期降低了47%,集团被评为云南质量效益先进型企业。
 
    管理出成效,技改有保障。针对集团今后的发展战略,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根据集团组建实际,调整优化了昆烟易地技改总体方案,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拟定了设备引进选型方案,土地“三通一平”及各种管线线路改迁等基础工作已基本就绪。结合集团品牌发展战略,在前期《中式卷烟特色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更具红云特色的制丝工艺,采用了更能满足不同产品加工需求的制丝工艺布局,为提高制丝工艺对产品风格的贡献率创造了有利的工艺技术条件。
 
    差异竞争  资源优势新提升
 
    面对卷烟同质化的趋势,按照品牌整合需求,在自主创新的支撑下,红云集团在确保烟叶有效供给的前提下突出原料差异化特质。
 
    原料供应是烟业生产的第一环,赢在起跑线是红云人的奋斗目标之一。红云集团始终把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科学利用作为原料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对下属各厂原料和计划资源的整合,基本实现了烟叶生产、收购、调拨、仓储和管理“五统一”运作,加强工商联动共建基地,互补资源优势,形成了24个、总面积近百万亩的稳定原料基地。这些原料基地既包括原有的云烟之乡昆明、曲靖、保山,也有贵州、福建等烟叶优质产区。其中,在坚持“合作共赢、长远发展”的原料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福建三明市烟区烟叶规模突破100万担,上等烟比例超过52%,基地化生产超90%,生产技术不断创新,烟农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及烟田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成绩突出,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实现了烟区和卷烟产业的长期友好合作,保证了工商双方的共同发展。
 
    利用集团原料基地的示范作用,红云人从烟叶种植、烤烟生产管理、烟叶收购等三大环节加大了提高原料质量,推进原料差异化竞争模式。红云集团启动实施以烤烟品种、生态环境和仓储管理为主要内容,计划历时三年的原料差异化战略,深入开展烟叶原料分组加料、分模块在线生产等研究,建立原料数据库,承担了云南全省美引烤烟新品选育80%的任务,在5个县区4个不同生态区完成了10多个新品选育工作,开发出特质烟叶生产基地。其中,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扩大至1.3万亩,宜良万亩示范点成为全国最大的替代烟叶种植点。原料品种的试验、筛选工作是夯实原料基础和保障原料的重要环节。为推进烤烟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红云集团在2007年新年伊始就在在昆明市石林、宜良、嵩明、禄劝、西山5县区及曲靖市陆良县,落实了4000亩美引新品种生产示范和84亩省内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目的是筛选出工农业双方均满意的优良品种,在集团基地县种植,以增强集团的原料品种优势。
 
    自2005年率先在省外创办了自己的烟叶基地之后,每年,红云集团分管原料工作的高层领导都会亲赴省外原料基地考察,深入田间地块,了解烟叶的生产及采烤情况。在烤烟收购前,就工商交接相关问题,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的磋商,调动当地烟草公司的积极性,保证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烟叶购进中,红云人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严格执行智能型全封闭密码收购程序,建立一级昆明基地,启用了日吞吐量2万担的烟叶物流收购中心,采取随机确定交烟车辆检验货位、随机确定取样烟包、随机安排验级员的“三随机”二次验级模式,努力做到烟叶收购公平公正,实现国家、烟农、政府、商业和工业“五满意”,有效保证了红云集团品牌特有风格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