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烟厂:四大核心技术彰显科技兴烟

2006-12-22来源:经理日报作者:阮新民
  当代中国,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我国自主创新水平低、自主知识产权少,以及产品质量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粗放式增长,已成为迈上发展新层次的极大制约。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践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项。北京卷烟厂以打造“四大核心技术”为代表走出的一条科技兴烟之路,他们长期重视自主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卓越思维和作为,对此作出了有着某种典型意义的印证。
 
  北京卷烟厂是国内最早应用我国传统中草药资源和现代高新科技来研制开发中式混合型卷烟的企业,在顺应国际潮流,解决吸烟与健康的问题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推出新产品。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多次来北京卷烟厂视察工作,并为打造中南海品牌指明方向。在国家局领导的热情关怀下,在北京各科研院所的大力协助下,北京卷烟厂致力于开展“降焦减害”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北京卷烟厂已经取得中草药、低焦油、低自由基和纳米四大核心技术成果,并应用于卷烟产品当中,有效地降低了香烟中有害物,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中草药添加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北京卷烟厂就开始与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以罗布麻为主的中草药添加技术研究,1979年列为北京市计委、科委的科研项目。1980年,采用制丝加香工序直接喷洒的方法,成功研制出“长乐”、“金建”牌卷烟,1983年开发出“中南海”牌卷烟,形成北京卷烟厂首批新混合型安全型系列产品,焦油含量达到15-18毫克/支。1988年,又相继推出第二代柔和型系列产品,焦油进一步降低,先后达到11-13毫克/支。该系列产品所应用“烟草混合物及其制配方法”,荣获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成为烟草行业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奖项,从而形成北京卷烟厂第一代核心技术。1985年3月,“长乐”、“中南海”卷烟,作为中国科技新产品参加日本筑波科学博览会,其独特的安全特性,引起日本消费者极大兴趣,随之开始出口到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
 
  低焦油技术。进入90年代,在国际反吸烟运动推动下,发达国家相继出台政策,限制卷烟焦油含量,低焦油卷烟市场需求逐渐升温。与此同时,北京市人大代表也提出“研发低危害健康型香烟议案”。1993年9月,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召开产品开发会议,确定了重点发展新混合型,改造精制烤烟型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北京卷烟厂根据这一方针,加快新混合型的研发步伐。一方面以日本为目标市场,于1994年年底,研制出“8毫克混合型中南海”香烟,并成功打入日本、韩国市场,堪称“中国第一支”。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内市场潜在消费需求,于1996年,研制出并率先在首都市场推出“10毫克混合型中南海”香烟,成为当时国内焦油含量最低的产品。北京卷烟厂新混合型低焦油技术,主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准,采用经验、技艺、创造性、多学科联合研制的方法,应用最新烟草科技,包括烟草配方优化、烟丝梗丝膨胀、复合滤嘴、通气稀释和激光预打孔等技术。1994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烟草大会上,“8毫克低焦油中南海”香烟受到极大关注,被国际烟草专家评价为:设计之新颖,焦油含量之低,标志中国卷烟工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后10多年来,北京卷烟厂始终坚持“科技先导、纯净奉献”企业使命,努力研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生活为理念,引导消费,相继向国内外市场推出一系列低焦油混合型产品。2004年6月1日,“1毫克混合型中南海”在日本市场推出,标志着北京卷烟厂“低焦油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低自由基技术。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北京卷烟厂瞄准国际烟草科技前沿性课题,1989年在北京市科委组织下,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始合作,研发如何降低香烟中自由基技术。通过6年时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终于找到可行的清除自由基方法。通过在制丝过程中,添加“香烟气相自由基清除剂”,使香烟中气相自由基总清除率达到26.8%。1995年,该项成果首次在北京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子和生物学全球联网组织、国际自由基学会召开的“天然抗氧剂分子机理和健康益处”国际会议上介绍,引起高度关注,得到高度评价:是国际烟草科技前沿课题的新突破,具有跨世纪的贡献。1997年,北京卷烟厂研制出“低自由基低焦油ENJOY长乐”香烟,成为全球第一支低自由基卷烟,1999年推向日本市场。2000年,“5毫克低自由基低焦油中南海”研制成功,成为当时国产高档混合型卷烟的代表。此后,北京卷烟厂又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继续合作,使自由基清除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至2005年,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9%。
 
  纳米技术。进入21世纪,人们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焦油,国际烟草科技研究表明,卷烟在燃烧中可产生的化学物质有5000多种,而其中有44种对人体产生很大危害,主要反映在亚硝胺和稠环芳烃这两类致癌物上,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名单”。2001年,北京卷烟厂与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始研究用“纳米技术”降低烟气中有害物,经过不懈努力,采用选择性吸附和选择性催化的方法,使烟气中的亚硝胺和稠环芳烃有害物,分别降低了40%和60%以上,并成功应用于香烟产品中,取得良好成效。2003年12月25日,“纳米3毫克中南海”香烟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局副局长李克明到会并指出:中南海品牌已经成为中式混合型卷烟的代表性品牌。2004年,北京卷烟厂参与的“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标志着北京卷烟厂“降焦减害”工作又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北京卷烟厂在打造核心产品技术的同时,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制造加工能力。1987年迁入新厂前,先后引进日本SANJO、JIE自动化制丝生产线等设备,提高了卷烟制造水平;引进PROTOS-70、MK-95、HLP4等卷接包设备,使产品质量和包装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九五”期间,启动“二氧化碳膨胀烟丝”技术改造,完成制丝线调整改造工程,提高了烟丝质量和工艺水平。“十五”期间,完成二氧化碳膨胀烟丝技术改造,引进FK350包装机等设备,保证了市场需求。同时建立起技术中心,实施了企业信息化(BIMS)系统。目前,北京卷烟厂正在积极开展易地技术改造的各项准备工作。
 
  北京卷烟厂打造“四大核心技术”的过程,也是全厂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长期以来,北京卷烟厂在重视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坚持从教育、培训、组织活动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广播、报纸、橱窗、专栏、网站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以多种形式大力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科技素质和文化素养。为此工厂外送学习、内邀授课,组织专题演讲会、报告会,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和服务意识。并将“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与本职工作和企业改革相结合,与争做知识型职工及评优创先活动相结合,使干部职工真正受到教育,达到提高思想素质、科技和业务素质目的。同时多次召开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典型引路来实现“种子工程”的效果,大力推广行业50强班组——制丝车间和卷包车间电修组的成功经验,组织召开“班组经验交流会”等,促进“创建”活动全面有序开展。从而为更好地实施科技兴烟、打造四大核心技术,创造了良好的企业人文环境,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工艺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