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烟厂:三次创业铸就特色发展之路

2006-12-19来源:经理日报作者:阮新民
  近年来,中国烟草市场群雄逐鹿,改制重组如火如荼。在外烟“大兵压境”和国内“同室操戈”的残酷竞争中,在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凸现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形势下,中国烟草工业新一轮市场大洗牌、实力大比拼、品牌大会战,已是箭在弦上,势在必发,成为烟草企业、同时也是媒体的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回顾北京卷烟厂36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以“中南海”品牌建树为主导的生产经营模式,追溯、展现他们长期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审视、借鉴他们运筹企业发展的理念和谋略,显然有着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企业的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换言之,在当今这个烟草行业改革力度最大、企业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敏感时期”,我们在对北京卷烟厂的历史进程、崛起主因、现实状态、未来走向进行一次较为系统而必要的总结、反思、梳理与再认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烟草工业在拥有较大实力和规模的基础上,如何以科技意识和现代管理全方位地系统运作企业,更大力度地提升以品牌为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力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展雄风,开辟出新的更大的战略空间,进行一次 “解剖麻雀”式的探讨。并对于烟草工业在既有其令人刮目相看的“强势”,又存在着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如何顺应中国烟草的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发展趋势,抓住中国烟草业近年来体制变革的大转型和品牌塑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扩大内涵和外延从而扩大再生产中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进行了一次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剖析。相信对于我们企业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定将产生相当的辐射性效应和某种典型示范的启迪性作用。
 
  北京,令人心驰神往的伟大首都;“中南海”,有着京戏般魄力的卷烟品牌。走进北京卷烟厂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座置身于花园中的现代化工厂。“科技先导、纯净奉献”八个大字,醒目地闪烁在办公楼前。办公楼大门口,“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北京1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第一位”和“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三块铜牌,似乎在悄悄地向人们叙述着北京卷烟厂的奋斗历程。
 
  企业大厦,初塑成形。北京卷烟厂始建于1970年,如今已走过36个岁月,经历了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从建厂到1985年。1970年北京卷烟厂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为填补首都卷烟工业的空白,从无到有,经过15年的努力,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中草药技术为特色的混合型安全系列产品。从1986年开始的第二次创业,北京卷烟厂又经过15年的奋斗,完成了迁入新厂区恢复生产,培育出以混合型中南海为主的低焦油产品,将混合型卷烟研发、生产和出口推向更高层次。第三次创业是从2001年开始的。为迎接“入世”和北京奥运,2001年年底,北京卷烟厂正式提出了开展第三次创业的奋斗目标。2003年伴随着全国烟草行业兼并重组的改革形势,北京卷烟厂加入上海烟草集团,今年企业将进行“十一五”易地技术改造,她将为北京卷烟厂的腾飞,为中南海品牌的做大做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卷烟厂经过36年的发展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尤其是近二十年实现了长足发展,2005年与1986年相比,卷烟产量增长2.2倍,实现税利增长8.2倍。
 
  创新进取,跨越新高。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卷烟零售市场全面放开,全国烟草行业扶优扶强,关闭小烟厂政策的推出,使大企业不断涌现,卷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卷烟市场出现了新格局。同时,卷烟消费向着多元化发展,国内外名优卷烟竞相登场。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摆脱企业困境,实现新的发展,成为摆在北京卷烟厂党政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厂领导班子通过认真学习,解放思想,确定了“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发展名优及混合型低焦油卷烟,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方式转变,建设成为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外向型现代化企业”指导思想,树立了“科技先导,纯净奉献”企业使命,制定了“抓管理、创名牌、拓市场、增效益”工作方针,确定了“辉煌中南海,跨越新高度”奋斗目标。
 
  经过努力,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北京卷烟厂已经初步实现了三个基本转变:一是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中南海香烟从小有名气发展成为有一定市场规模的名优产品,成为企业效益增长点。二是实现了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初步建立起“一头是产品开发,一头是市场拓展,中间是生产保证”的哑铃型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保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工作的落实。三是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方式转变。初步建立以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为主线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十五”期间,是北京卷烟厂承上启下迈上新台阶的时期。面对领导班子更替、非典、重组、体制等内外环境影响和变化,企业效益总体保持了较高增长。2005年与2000年相比,中南海卷烟产量增长45万多支,实现税利增长4亿多元。2000年原国家局倪益谨局长来北京卷烟厂视察时提出了“企业求强、产品求精、管理求严”的要求,北京卷烟厂进一步强化管理。继续贯彻ISO9000标准,2001年通过2000版换版认证,成为全国烟草行业首家通过认证的烟草企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开展节约降耗工程和招投标比质比价采购,取得了良好成效。进一步加强方针目标管理,继续强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企业创新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进入二十一世纪,北京卷烟厂不断翻开新篇章。2001年,北京卷烟厂以“三讲”为动力,确定了第三次创业目标;2002年,顺利进行了新老班子交接;2003年,战胜“非典”并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签订了联合重组协议书;2004年,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进行了有效管理衔接并实现平稳过渡;2005年,积极推进中南海品牌整合、三项制度改革;2006年,全面推行管理创新、企业标准化工作和易地技术改造工作,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目前,北京卷烟厂全厂干部职工,在上海烟草(集团)公司领导下,正着手制定“十一五”计划,为做精做强北京卷烟厂、做精做强中南海品牌而奋斗着。
 
  基本经验,三大亮点。回顾北京卷烟厂36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三点:
 
  第一,坚持行业改革发展工作方针,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在抓产品开发上,始终把不断抢占科技制高点,发展混合型卷烟,作为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立足点。成功研制开发“低焦油中南海”和“红中南海”系列产品,初步形成北京卷烟拳头产品,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在抓市场上,积极落实产销一体化改革措施,在“三个为主”工作要求指导下,以树立中南海名牌产品为目标,积极开拓市场,创造需求,引导消费,促进了中南海香烟在首都、外埠、海外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中南海特色之路。
 
  第二,坚持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两个轮子一起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在科技进步上,不断加强与首都科研单位和国外公司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合作,抢占科技制高点,并加快技改,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在科学管理上,以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为主线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坚持质量否决权,建立专项奖励制度,实行比质比价招投标采购,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开展QC小组活动,推动企业管理整体上水平。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改革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更新观念上,以市场为导向,树立 “丝丝支支精雕细做,新型安全品位超群”质量方针和“抓管理、创名牌、拓市场、增效益”企业经营理念,以及“利润为中心”,“生产围着市场转”,“质量零缺陷”等管理思想和目标。导入CI战略,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出崭新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企业文化建设也迈上一个新台阶。积极稳妥开展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建立干部轮岗制度、主任工程师聘任制度、干部职工离岗休养退养制度;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向生产一线,向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倾斜的奖励分配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干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