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烟集团:在变革中迈步

2006-11-25来源:中国烟草作者:颉虎平
    走进河南新郑烟草(集团)公司办公大楼,涂着黄漆的工作桌、木制的靠背椅、简单的脸盆架,时光似乎倒流至上世纪80年代的岁月,而桌子上的电脑液晶显示屏、摆放齐整的文件夹,分明显示这是今时今日。
 
    摆设依旧,但变化在悄然发生。
 
    新烟集团自组建以来,奋发进取,理清发展思路,发扬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2003年,销售卷烟105万箱,创税利19.66亿元,“红旗渠”品牌销售总量达到34.27万箱。
 
    2004年累计生产卷烟106.4万箱,实现税利23.12亿元,“红旗渠”全年销售56.25万箱(含外加工),销量在全国名优卷烟中居第7位。
 
    2005年共生产卷烟106.59万箱,销售卷烟116.10万箱,创税利25.23亿元,“红旗渠”销售94.22(含外加工)万箱,成为销售28个省、市、自治区,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中国第六大名优卷烟品牌。
 
    透过跳动的数据,一个按照“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要求,围绕“河南卷烟工业崛起”奋斗目标,在变革中迈步前进的烟草集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起步:从联合重组开始
 
    2003年2月10日,新郑、安阳、洛阳卷烟厂经过调研论证,认为三家企业实施联合重组,条件基本具备,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新郑、安阳、洛阳卷烟厂重组联合协议书》。
 
    当时,河南这个烟草大省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全行业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大大加快,以品牌扩张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发展战略开始加快实施,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企业已初显峥嵘;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缺乏强势企业和优势品牌,河南烟草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较弱,“大而不强”的矛盾十分突出。
 
    新烟集团总经理赵志正介绍说,原新郑卷烟厂投资8亿元建成的现代化生产线,尽管年生产能力可达68万箱,但开工率不足60%;而安阳卷烟厂虽有品牌和市场优势,但囿于产量计划,市场供应年年短缺;洛阳卷烟厂发展势头不错,但因其规模较小,进一步发展同样受到制约。面对激烈的竞争,如果不改变“小、散、低”的状况,如果三家企业仍然单打独斗,不仅会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做强、品牌做大的梦想也会化为泡影,甚至将来会有被别人吞并,直至消失的危险。
 
    联合起来求生存,联合起来谋发展。三家企业一致认为,实施联合重组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三家共同发展,对做强河南烟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2003年7月9日,按照国家局、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河南省局的部署,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三家企业重组为河南新郑烟草(集团)公司。
 
    对于此次重组,赵志正曾多次讲,中共十六大“通过政策和市场引导,培育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决策是正确的,国家局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推动重组的举动是及时有效的,新烟集团积极探索企业重组的发展之路是有益的。他认为,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
 
    在联合重组的具体操作中,新烟集团实施人才战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从三厂公开选拔最优秀的人才,集中群智;及时实施文化战略,通过融合三厂的企业文化来凝聚职工思想;狠抓品牌战略,通过强化品牌管理,以品牌错位发展推进品牌整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张力和持久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加快技改步伐,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此外,新烟集团积极推行基础管理战略,重新构建产、供、销体系,通过对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使存量资产得到明显优化,并积极推动激励战略,确立“收入靠贡献”的分配机制,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目前,新烟集团通过品牌有效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转变增长方式,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品牌得到较快扩张,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整个集团呈现出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
 
    稳健:做好基础性工作
 
    很多企业用自身“鲜活”的事实证明,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如果一味求快,忽视了基础性的工作,那么企业离跌倒也就不远了。
 
    新烟集团已经在发展的道路上迈步前进,怎样才能走得“稳”成了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采访赵志正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淡化企业发展,强化品牌发展,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联合重组后,新烟集团得以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核心是确立了符合国际烟草发展轨迹的产品”,赵志正认为,未来中国烟草的发展就是做大品牌,对于集团现在的快速发展要理性对待,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目前,新烟集团的卷烟品牌主要有“红旗渠”、“金芒果”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荷马”(Homer)。针对集团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2006年,在集团一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赵志正在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以培育‘红旗渠’全国名优大品牌为目标,全面构建品牌保障体系,努力为河南烟草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工作指导思想。
 
    围绕指导思想,新烟集团积极筹划,将品牌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2006年的重点工作。通过加强市场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科研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原辅料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生产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管理改革创新,保证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无论是哪一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人上”,赵志正特别强调了人才在企业品牌建设、长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正对他办公桌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字,“聚宝”两个字赫然纸上,取“古今成大业者,皆通集贤之道,聚宝者为人才也”之意。作为新烟集团的“舵手”,赵志正把韩非子提出的“欲善其事,尽己之力下策,尽众之力中策,尽众之智上策”作为座右铭,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整个集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努力营造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此外,对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良好的社会形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夯实基础的同时,新烟集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通过“送温暖”工程、组织“爱心助学”捐款等活动,切实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了一份力量。2006年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公益中国行大型援助活动新闻发布会暨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企业家)颁奖大会”上,新烟集团荣获了“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称号,赵志正也获得了“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的荣誉称号。
 
    种种迹象表明,一个在发展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强化基础性工作,力求稳健迈步的新烟集团已清晰可见。
 
    前行:创新能力是根本
 
    变者恒久,应对恒艰。近年来,行业卷烟工业企业数量急剧减少,联合重组大者趋大、强者愈强的特征更加明显,国务院有关文件下发后,行业改革与发展随之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的发展阶段,简单“制造”的道路已然走到了尽头。企业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加工,而不依靠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价值,哪怕规模做得再大,企业的路也会越走越窄。如果再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企业将始终在原有水平徘徊,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
 
    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某种程度上,企业的创新能力甚至是比生产线更为重要的财富。
 
    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新烟集团重组后,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红旗渠”品牌销量由重组之初的34.27万箱,达到2005年的94.22万箱,连续两年以超过70%的速度递增,市场覆盖面达到28个省、市、自治区,至今年11月中旬有望突破百万大箱。
 
    但新烟集团的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对过去3年的发展不可高估,主要是大而不强。品牌实现了较好的整合与置换,但技术领域仍然薄弱,还没有与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形成有序的交错发展。在取得第一阶段的成效后,新烟集团工作方向正在向“红旗渠”品牌做大后如何进一步做精做强调整,保持品牌的竞争力。
 
    “新烟集团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抓技术进步”,赵志正说。在技术创新方面,新烟集团以全国烟草科学技术大会为动力,努力做好几项工作:一是保持新一轮重组改革与当前科研和生产经营两不误,实现由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向技术创新有序转移。目前,新烟集团正在探索一条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的新途径,于今年年初引进了国际先进的IPD(产品集成研发)项目,目的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二是围绕国家局确定的技术创新目标,大胆引进技术人才。围绕国家局提出的烟草科技创新战略,新烟集团与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烟草研究院合作,围绕提高河南浓香型烟叶品质在豫西建立原料基地,成立了“红旗渠”品牌原料研究所,专门从河南农业大学引进博士一名,作为学科带头人展开工作;为改善卷烟调香技术,从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研究所引进博士一名;为攻克减害降焦课题,从郑州大学化学系引进博士一名。
 
    三是在企业具备一定实力后,在科技进步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到今年年底,新烟集团三家工厂技术改造将相继完成,这为集团进一步提质、降耗、增利创造了条件。今后集团将利用郑州烟草研究院和河南农业大学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主动争取产、学、研结合,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大投资,建设更完善的科研队伍,建立规模更大的原料基地,为把“红旗渠”培育成为中式卷烟代表品牌之一而努力。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创新,进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管是什么创新,最终要体现在企业核心能力上,而企业的核心能力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能力,还包括企业的管理能力、战略能力等。”分管技术工作的新烟集团副总经理李世勇认为,技术创新仅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谈技术创新是片面的,应该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李世勇说,“这种能力最终要反映在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国际竞争力上,否则就是无效的创新”。
 
    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企业在各个环节付出恒久的努力,不能仅仅依靠过去那种“绝活”、“绝招”的套路,如果掌握它们的人才“走”了,那时企业怎么办?如果“绝活”、“绝招”过时,被别人赶超了,企业又该怎么办?因此,新烟集团把注意力聚焦在如何形成完善的流程、完整的体系上面,只有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困则变,变则通,通则兴。新烟集团重组前后的发展历程表明,市场经济迫使每一个企业组织和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变革,去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才能实现发展。如今,新烟集团正以培育强势大品牌为突出重点和工作主线迈步前行,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