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就粤烟改革三年 “广东模式”

2006-09-28来源:中国烟草交易信息作者:孙茂勇
    正是因为将自主创新落到实处,广东中烟以产品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让品牌和市场成为企业技术资源配置的指挥棒,紧紧抓住产品的应用技术,集中精力在产品的关键要素,也就是消费者对卷烟最关注的重点上展开自主创新,实践出了一条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的新路子。
 
    为了成功地迈出“第三步”,实施跨区域联合重组,至今,广东中烟已整整酝酿了3年,“走出去”这一步已是呼之欲出。
 
    2006年,广东中烟一如既往地以自己特有的风格悄然却又坚毅地前行。
 
  这一年,对广东中烟人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成功的自豪。因为,当联合重组大潮在全国烟草行业此起彼伏之际,广东早在一年前已完成了省内重组,现在已经开始将目光瞄向省外,着手筹划起跨区域联合重组。
 
  作为全国烟草行业改革的“试验田”,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广东中烟顺利完成了省内联合重组,成功地探索出一个法人治理结构下的多点生产模式,不仅使规模和品牌原本并不突出的广东卷烟工业走出了险境,还使整体竞争实力跃居全国行业的前列。此举,被业界誉为中国卷烟工业改革的“广东模式”,称其为全国烟草行业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开辟出一条成功之路。
 
  “虽然我们在行业改革中抢先了一步,但起跑得快,并不等于一直就是领跑者。”在广东中烟工业公司总经理李根基看来,广东烟草要想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必须先夯实自己,提升整体实力,才能有力量把触角伸出去。
 
    敢为人先――领先重组构建粤烟新势力
 
    去年是广东卷烟工业合并重组后的第一年,全省卷烟工业产量183万箱,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税利总额达103亿元。当家品牌“双喜”进入全国烟草品牌产销量前十强,今年可望达到90万箱规模;新锐品牌“五叶神”的产量也是逐年递增,已成为中式卷烟品牌一支后起之秀。事实表明,粤烟正在快速成长为继云烟、沪烟、湘烟后中国卷烟工业版图上的又一股强势力量。

    粤烟的快速崛起,源于一场敢为人先的科学决策。
 
  散,曾经一直是制约广东卷烟工业发展的瓶颈。2003年,全省共有7家卷烟厂,突出弱点是品牌较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随时都面临着被省外强势品牌挤垮的可能。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曾非常精辟地用“险境”二字,概括当时广东卷烟工业所面临形势的严峻。事实上,广东卷烟工业的“险”,就险在没有全国性的强势品牌,没有产销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如果单靠企业单枪匹马闯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东卷烟工业将毫无优势而言。
 
  出路在哪里?广东中烟公司决策层认为,只有走联合重组之路才是粤烟突围的唯一选择,而要走好这条路必须以优势品牌为纽带,以强势企业为龙头,通过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来实现规模和品牌的扩张。但究竟怎么做?如何实施重组?这在当时全国行业中尚没有先例。
 
  战略,成为一张启航之帆。2003年5月,刚成立的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就根据全省实际,大胆地提出了广东卷烟工业战略重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一是强企兼并,二是全省合一,三是跨省联合。
 
  周密部署和稳步推进,让粤烟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有惊无险。2003年底,“双喜”作为一条纽带,将广州卷烟二厂、广州卷烟一厂、南海卷烟厂紧紧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拉开了粤烟强势企业扩张的序幕。在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仅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三家烟厂便成功摸索出一条重组之路。一年后,省内4家烟企再度联姻,成功地构建出一个法人、多点生产的新模式。至此,广东卷烟工业“三步走”战略顺利走完了前两步。
 
  从“七变四”,再到“四合一”,不到2年的时间,广东卷烟工业顺利走完了省内联合大重组的步伐。这种跳跃式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一个质的巨变:长期处于散弱状态的广东卷烟工业紧紧的攥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事实上,将全省卷烟工业合并成一个法人企业,不仅是广东卷烟工业史上最大的一次跨越,也是中国烟草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之一。
 
  除此之外,广东中烟还在去年率先理顺了产权关系,成为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广东卷烟工业体制改革又一次在全国抢先一步。今天,当其他省份还在酝酿重组时,广东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成绩斐然――大重组带来大变化
 
  大重组给广东卷烟工业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效益增长迅速
 
在产量没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2005年广东烟草工业税利首次突破百亿元,比2003年税利增长近一倍。其中,广东卷烟总厂以在广州属地纳税43.79亿元的成绩居广州市纳税百强排行榜首位。

  二、整体实力提升
 
  重组前,由于生产分散,总体竞争力较弱。其中,生产规模最大的广州卷烟二厂产量全国排名第16位。重组后,作为单一法人,广东卷烟总厂的卷烟产量、税利总额跃均居全国第四位。据国家局统计,2005年卷烟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只有7个,而广东目前居全国第5位。
 
  三、产品结构完善
 
  重组后“双喜”、“五叶神”等品牌,以其持续强劲的增幅显示出粤烟组团的竞争实力。今年第一季度,五大主导品牌集中度达到99.4%以上,共生产卷烟47.26万箱,在产量同比增长3.3%的情况下,实现税利29.5亿元,同比增长15.7%;“双喜”销量增幅达71.9%,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创新――粤烟崛起的动力之源
 
  粤烟的快速崛起,源于广东中烟人强烈的创新意识,源于一场敢为人先的科学决策。
 
在全省卷烟工业联合重组前,广东省内4家卷烟厂的6个生产点分散在不同地区。对此,李根基总经理认为,“由于企业间存在地域、文化、习惯、生产技术和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开展技术创新将是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认为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第一生产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企业整合一开始,广东中烟就着手在技术资源上寻求突破。无论是实施三厂联姻还是全省联合重组,都将技术资源整合作为龙头,带动其它资源整合的推进。通过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集中技术力量重点解决资源分散的难题。在整合过程中,注重强调全省卷烟工业“一盘棋”的观念,坚持技术资源调配、生产技术标准、产品研发和技术标准的“四统一”,通过品牌转移生产逐步改变各生产厂的旧有品牌情结,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品牌的扩张,从根本上扭转了技术资源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为企业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针对广东卷烟工业品牌集中度不高、单一品牌规模不大、品牌区域性明显的现实,李根基总经理认为,培育大品牌必须以强有力的技术力量为支撑。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否则,品牌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在企业整合中要始终围绕做大做强主导品牌这个中心目标,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力。
 
  创新,伴随着广东中烟企业资源整合的全过程。为不断扩大主导品牌的产量,公司通过对品牌整合,把有限的生产资源和计划指标不断向“双喜”、“五叶神”等主导品牌倾斜。一边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一边狠抓降焦减害技术的研究。并根据自身实际,坚持“少牌号、系列化、上档次、创名牌”的产品研发方向,积极推进中式卷烟技术的研究。
 
  正是因为将自主创新落到实处,广东中烟以产品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让品牌和市场成为企业技术资源配置的指挥棒,紧紧抓住产品的应用技术,集中精力在产品的关键要素也就是消费者对卷烟最关注的重点上展开自主创新,实践出了一条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的新路子。
 
  在做大“双喜”方面,广东中烟提炼了该品牌原始创新过程中所积累的技术沉淀,通过进一步提升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集合广东卷烟工业在原有产品开发方面的特点,以集成创新进行新规格和系列产品的开发。同时在工艺和设备上注重消化吸收各厂引进的设备技术,开展与产品发展有关的工艺研究和科研工作,使“双喜”系列的关键技术、特色工艺及加香加料的研发取得较大突破,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迅速提高。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仅双喜“经典醇香”系列的销量就超过20万箱,有效提升了“双喜”在中档烟品牌中的档次,扩大了消费群体,从而使“双喜”品牌在上一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去年再增35%,销售量达68万箱。
 
  在发展“五叶神”方面,广东中烟则坚持走“低危害中式卷烟”的道路,运用特色工艺,通过香精、香料协调烟气和药液气味,实现了“烟香、药香、香料香”的“三香合一”,受到市场的广泛好评。去年该品牌产量达到16.22万箱,比上一年增长24%,今年将突破18万箱。“五叶神”的快速成长,可以说是粤烟减害降焦方面应用新技术进行集成创新的一个突破。
 
  为加快创新步伐,广东中烟去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科技基础建设,包括科研项目、配套仪器设备和场地建设等,相当于公司成立前5年全省卷烟工业企业科技投入资金的总和,有效地解决了广东卷烟工业科研工作相对落后的局面。  目前,作为全国烟草行业重点改造项目之一的广州卷烟二厂异地改造项目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进入具体设计阶段。该项目3年后将建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华南地区最大的卷烟生产、研发和物流中心。业内认为,广东中烟在技术创新上的这一步隐含了该公司当前的战略选择。
 
    大家风范――责任的魅力引来世人瞩目
 
  “只有牢记‘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我们才能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作为,提高中国烟草的总体竞争实力,才能实现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去年底,总经理李根基在全国烟草行业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传递出广东烟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年的改革实践表明,广东卷烟工业改革“三步走”发展战略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思路非常吻合。无论是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还是全省卷烟工业合而为一,正是由于时刻牢记“两个利益至上”的宗旨,才确保了广东卷烟工业改革的步伐迈得快,走得稳,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前两步的改革过程中,广东中烟一贯注重兼顾国家、地方、企业和职工四个方面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并始终把稳定放在首位,没有因改革将一名职工推向社会,没有因重组影响一天的生产经营。由于全省烟厂合并涉及到地方财政税收问题,广东中烟主动做好与有关政府的沟通协调,切实保障地方的合法利益,这是广东中烟改革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指出,广东卷烟工业重组不仅走在全国的前列,还在重组中保持了稳定,促进了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责任的魅力再度引来世人的侧目。今年4月26日,广州市税务国税局和地税局首次联合推出2005年纳税百强排行榜,广东卷烟总厂和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双双获得广州市纳税百强称号。其中广东卷烟总厂以纳税43.79亿元的成绩高居广州市纳税百强榜首。
 
  纳税多少,一般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所做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此,李根基总经理表示,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是烟草行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卷烟工业的发展壮大与这“两个利益至上”的交汇点,就是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关心消费者的健康,为国家创造更多效益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种对责任观念的诠释和落实,已成为激励广东中烟不断改革前行的强大动力。随着行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广东卷烟工业如何实现行业的价值?“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只争朝夕,不断争创新优势,做大做强广东卷烟工业。”李根基说,尽管我们比别人先走一步,但目前广东卷烟工业的规模和品牌都没有值得骄傲的优势而言,稍有怠慢就会落到别人的后头。因此,不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广东进入全国“两个十多个”的目标就无从谈起。
 
  为了成功地迈出“第三步”,实施跨区域联合重组,至今,广东中烟已整整酝酿了3年。专家分析,广东市场销大于产,地产烟供不应求,市场需求的缺口较大,这是其它强势企业不具有的优势,也给广东卷烟工业继续扩展埋下伏笔。尤其是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体系的形成,广东省卷烟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更为实现区域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
 
  随着重组后粤烟规模和品牌的日益壮大,广东卷烟工业“走出去”这一步正呼之欲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