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卷烟厂为员工铺设成才之路

2006-07-29来源:延吉卷烟厂作者:文正浩
    近年来,吉林省延吉卷烟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3个环节,加强高素质领导人才、优秀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企业1650名在岗员工中有管理人员332名、技术工人782名、大中专生370名、硕士研究生19名、高级职称人员21名和工人技师45名,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结构。
 
    延吉卷烟厂历来十分重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十五”期间,企业投资280万元建成了一个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电教室(可接收卫星通信)、两个豪华教室和4个普通教室,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名学员。与此同时,他们平均每年投入教育经费110万元,并以每年15%的幅度递增。为使培训机构正规化,企业还专门设立了培训中心,配备专职主任1名,具体负责培训工作;聘任专职教员3名、兼职教员4~8名;并设立了相应的专业教研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培训提高了员工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既保证了人员的受训面和受训时间,又保证了兼职教员的授课时间和授课质量。同时,实行部门“一把手”负责制还加强了对“一把手”的考核力度,纠正了部门本位主义和搞教育培训不能短期受益、耽误生产、耽误工作的片面观点。
 
    在教育培训方向上,延吉卷烟厂看准自身需求,做到“三主动”,即主动调研、主动适应、主动服务。教育培训过程则注重层次性和实效性。他们对决策层注重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培训;对中层管理人员注重高级管理和协调能力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注重技术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培训;对技术工人注重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劳动效率的培训。同时,企业还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先后完成了“战略管理与决策”、“生产与运作管理”等18项培训。目前员工培训信息量占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信息量的70%左右。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在“九五”期间自编《新型卷烟设备》等20多种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十五”期间企业又自编和制作了200多万字的《营销人员必读》、《设备维修经验手册》等10多种培训教材和50多种多媒体培训模块,为培训工作实现正规化、模式化、现代化和网络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1年至2005年间,延吉卷烟厂共组织了210期送外培训班、270期厂级培训班和90期部门级培训班,培训3.5万余人次,超额完成“十五”培训规划,并保证了年人均教育培训学时达到50小时以上,培训面达100%,大大提升了企业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素质。
 
    建立与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实行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延吉卷烟厂制定出《延吉卷烟厂员工培训管理规定》、《延吉卷烟厂科学技术进步奖、小改小革奖、合理化建议奖、学术论文及通讯类奖评审标准》等15个培训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为人才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人才选拔机制上,企业规定中层干部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近几年来企业有40多名优秀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在收入分配机制上,他们向高技术、高难度、高贡献岗位倾斜,规定考上硕士研究生者在校期间岗位工资与中层干部相同,拿到博士研究生学位证书者可获得2万元奖金。
 
    激励机制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5年来,企业共完成各类技术创新项目357项,收到合理化建议510条,发表论文95篇,较好地解决了梗丝膨化塔经常着火、1500Kg烘丝工序干头干尾严重等一些长期困扰企业的技术难题,填补了15项技术空白,直接或间接创造效益2.6亿元。对一些技术创新和好点子,企业都给予了重奖,5年来发放特殊贡献奖和小改小革奖奖金共计90多万元。
 
    在教育培训内容上,延吉卷烟厂强调“三实”,即实际、实用、实效;在教育培训形式上注重灵活多样,多部门配合,全员参与。他们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联合举办工商管理课程班,邀请大学教授和专家来为企业员工“充电”,并聘请中国科技大学的教授来厂讲授“卷烟工艺学”、“烟草烟气化学”等专业知识,受到了技术人员的普遍欢迎。
 
    企业还坚持长远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鼓励青年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班,通过函授、业余大学等途径接受再教育,促使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现有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数比过去增加了20%,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和技师的比例分别提高了30%和40%。 一系列教育培训改革举措的实行完善了培训机制,改进了培训方式,提高了培训质量,为员工铺设了一条成才之路,同时也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硕果累累。今年4月,延吉卷烟厂被评为全国烟草行业“十五”教育培训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