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烟草: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做精做强

2006-05-28来源: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作者: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组建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14年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实现了健康发展。
 
   “十五”期间创新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做法
 
    “十五”期间,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基本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中心、应用为目的”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了对市场导向作用的认识,逐步建立起消费者识别和科技情报分析系统。集团的技术部门和销售部门从不同角度认真分析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烟草科技发展变化的趋势和消费者现实的潜在的需求。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借助专业调研公司的力量,定期对国际烟草动态、行业环境、公司品牌的市场表现、竞争品牌等进行调研。这对准确把握市场、指导产品研发改进、技术研究和管理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努力提高技术创新适应市场的能力。首先把市场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着眼点,并将其努力转化为研究思路和课题,转换为技术和管理标准,然后,再到市场上验证产品与市场需求的相符性,并不断地纠正偏差。
 
  第三,提出并确定了“瞄准技术前沿,突破关键技术,注重系统集成,形成知识产权,加速转化应用”的技术创新工作指导方针,着力建立和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
 
  “十五”期间,围绕管理创新,坚持狠抓基础,苦练内功,形成了符合上海烟草发展实际的“深、实、新、细”的管理特色。
 
  一是以目标管理为主线,形成集中统一的管理运行模式。根据集团化的管理要求,建立了以集团年度目标、生产经营目标和综合计划为一体的目标体系。
 
  二是探索实施资质认证采购管理办法,提升物资科学化管理水平。根据物资供应市场的现状,确定了“强强联合、规模采购、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的物资采购策略,并选择与供应方建立“以规范为基础、质量为前提、双赢为目标”的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三是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根据“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行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要求,先后制定了《预算管理规定》、《预算编制程序》和《预算控制程序》三个主体性制度,以及《预算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定,促进了预算管理从对投入产出重视不够的相对粗放状态向讲求价值效益的集约化方向转变。
 
  四是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十五”期间,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确立了“管理扁平、层次压缩、资源合理配置”的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注重信息化整体规划同分步实施相结合、技术创新同业务需求相结合,通过产供销、财务、人力资源三大集成系统构建企业的ERP系统(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基本实现了全面支持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的管理信息化。
 
   “十一五”期间集团技术创新工作的思路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具有集团特色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坚持遵循卷烟市场和烟草科技发展的规律,努力培育以“高舒适、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为品质特征的集团特色产品。抓好“中华”、“红双喜”和“中南海”等品牌的维护改进,不断注入新技术,赋予新内涵。同时,对消费者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市场细分后的消费者研究,把握他们的需求,持续研发和储备适合细分市场的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卷烟减害降焦技术、补香技术和改善烟气舒适度技术,提高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上海烟草(集团)公司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科学规划好“十一五”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针对集团发展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提出在五大重点研究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即烟叶原料资源的保障能力,特色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能力,烟叶、烟气分析和评价技术研究和应用能力,卷烟减害降焦技术研究和应用能力,香精香料、烟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能力。围绕提高和稳定产品品质、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减害降焦、资源节约和降低成本、环保材料和清洁生产等主题,开展系统有效的技术研究和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完善“目标明晰、职能明确、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中心、应用为目的”的技术研究应用机制。突出市场需求对产品研发和维护的导向作用,突出集成创新和成果的转化应用,突出发挥技术创新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重点技术领域科技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以“满足市场需求、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及对企业竞争力贡献度”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激励机制,使之成为“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内在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