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烟再出发】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纪实系列报道之四

2021-06-30来源:都市时报

前言

2021年6月,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全面投产。

这次易地技改,红河卷烟厂得到了多方支持,从国家烟草专卖局到云南中烟,都给予了项目极大的关心和指导。

红云红河集团内部同心勠力,为保障易地技改项目的科学规划、精准布局,组建易地技改指挥部,建立项目推进管理组织机构,由集团领导担任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保障技改项目“一盘棋”运行。

这一次技改,对于红河卷烟厂而言,历时最久,投资规模之大,比历次技改的总和还要多。

易地技改项目于2013年9月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项目建设批复,2016年4月22日获得中国烟草总公司项目初步设计批复,2018年5月开工建设。项目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64亿元。

这次易地技改,红河卷烟厂攻坚克难,全厂从上到下表现出的斗志与热情,是红烟精神的具体体现。

这次易地技改,为红烟故事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在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尚处收尾阶段,国内就有烟厂前来考察。看设备、看厂房,当然能对工厂有所了解,但绝非全部,要全面的了解易地技改后的红河卷烟厂,还需要关注其“看不见”的部分——智能工厂建设。

红河卷烟厂信息网络部部长何毅讲,烟草行业以前搞信息化,大家都没有太多经验,物流做物流的系统、制丝做制丝的系统,卷包做卷包的系统,各做各的,没有一个顶层规划,所以各个系统之间是“不讲话的”。

这种“不讲话”的状态,对于一个工厂而言,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何毅分析,工厂作为一个生产组织,不管是你搞生产的、搞质量的、搞设备的,所有业务都是围绕着生产在做,是有交叉有关联的,如果是在信息化方面各建各的,就是“信息孤岛”,协同和效率都会出现问题。

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尝试之一,是顶层设计,工厂各个业务线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一个整体。

“智能化的基础是什么?是把数据用起来,如果只是加减乘除,那叫统计。而智能制造是能把数据整合起来,形成数据中心或者数据库,然后针对生产,进行很多关联性的分析。数据就会有很多能力了,你可以做诊断,可以做预测。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靠系统集成,这才是进入智能化的基础。”何毅说。

他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首先,红河卷烟厂智能工厂建设的特点,是采集各类业务数据、过程实时数据、供应链数据,并构建相关的机理模型、数据驱动模型,实现业务的分析、诊断、预测及决策,进而通过智能化工具的应用,来优化和提升业务的决策与执行。这样一来,工厂将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形成创新发展的优势。

何毅表达的另一层意思是,红河卷烟厂智能工厂建设,目前还在打基础阶段。然而,即便是基础,也足够庞大,比如在系统建设时,一台卷包机,需要收集的数据就达到5万多条。

红河卷烟厂智能工厂的顶层设计始于2017年。在易地技改招标前,物流、制丝等等子系统做什么、不做什么,它们之间接口是什么,数据从哪里来,都已经规范清楚,再进行招标实施,最终形成了由21个子系统构成的完成系统。

同时,红河卷烟厂根据智能工厂的建设,重塑其管理和业务。优化此前脱节、冗长的业务线,重新划分职能边界,使其和系统匹配。这样的调整,使工厂的业务、管理、系统成为一个了整体。

何毅说,在智能制造这条路上,红河卷烟厂只是开了个头,因为智能化的终极目的,是针对很多业务场景的能力提升。比如,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去提升工艺质量管控的能力,提供精准排场的能力或者协同调度的能力。

“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路,不是我们的技改完了就有能力了,它是一个持续建设的过程。”何毅说。2021年底,工厂可以具备建智能工厂的数字基础,也就是数据是规范的、系统是集成的。未来5到10年,红河卷烟厂将根据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去建立智能化应用场景。而何毅预计,红河卷烟厂最终建设成为真正的智能工厂,可能要10年以上。

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但红烟人深知其价值。

“我们为什么不为后人做点事情呢?过几年,我们这些人退休了,可能看不到5到10年之后开出的那朵花,但我相信到那天,那时候的人会说,我之所以能种出这朵花来,是因为以前已经打下了基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何毅说。

绿色 低耗

红河卷烟厂智能工厂建设,可以大致概括为:以易地搬迁技改为契机,以智能工厂建设为切入点,采用新一代的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提升生产制造力水平,实现制造过程的优质、高效、低耗、绿色及安全,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就低耗、绿色而言。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规划之初,就提出了争创行业“三星级绿色工房”的建设目标,最大限度确保易地技改项目实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 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目标。

如用燃气锅炉替代传统燃煤锅炉;采用电制冷设计,替代传统溴化锂工艺;采用光导管技术、太阳能技术,完善供电照明解决方案;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对制丝工艺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采用集中水处理设计,对生产、生活废水排放进行回收利用。

红河卷烟厂的低耗与绿色,并非只是在建设与设备层面,智能工厂的建设,同样有助于此。在何毅心中,红河卷烟厂智能工厂真正建成,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可对于红烟人而言,智能工厂建设带来的改变,可能很快就会发生。

何毅介绍,他们正在尝试着建设一个应用场景,针对动力车间,以达到低耗、绿色的目的。

在卷烟行业,长期以来,动力与生产的关联性不那么强。比较传统做法是,一个工厂的生产管理部告诉动力车间,什么时候生产,动力车间就在那个时间段提供动力保障。目前来看,这种属于粗放式的保障供给,能耗较高。

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计划将动力与生产做“强关联”。具体做法是,由智能制造系统将工厂的详细排产发给动力部门,不只是告诉后者今天要生产,而是详细到工厂的某台设备将于几点几分开始工作,并且,会提供一个能源需求曲线发给动力部门。

“强关联”的基础是更为详尽的排产计划。目前业内排产的普遍做法是,由相关部门出具一个计划,各业务线根据计划自己组织生产。而红河卷烟厂则可以依靠智能制造系统,达到高级排产的效果——精确到某一台设备开始运行的时间。

这个应用场景是工厂正在建设的8个课题之一,不用等5到10年,或许年内就能实现。易地技改,让红河卷烟厂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改变已经发生。接下来,还会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改变,红烟人精益求精。

“这种追求,应该是一种红烟文化,用一个态度和一种标准去做事情。不这么做,心里也不舒服。”何毅说。

回顾整个易地技改历程,红烟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今看位于小石山的红河卷烟厂新厂,红烟人实现了不俗的成就。从困难到成就,如果非要究其原因,单从某一点入手,都有点像管中窥豹。能做好易地技改这千头万绪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红烟人“拓荒牛”的精神在发挥作用,这其中包含了责任、务实、奉献、协作、精益求精、吃苦耐劳……

红烟精神厚重、广博、静水深流,塑造当下,也创造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