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靠什么?“一靠精神,二靠能力。”这是南纤人给出的答案。
“有精神没能力,自主创新永远停留在空想中、停留在口头上;有能力没精神,自主创新难以开展起来。”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旭东对这个答案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浆液精细过滤及高密度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答案。该项目既是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创新,又是一项集成性的创新,涉及化学、物理、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创新。这次获奖无疑是对南纤整体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阅、一次肯定。
自主创新战略是基础
战略决定成败。自主创新,是南纤的既定战略。
1998年,陈旭东接过了南纤的“帅旗”。就在这一年,南纤将自主创新提到了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来考虑。
如南纤技术开发组组长曹建华所讲,项目一期工程完全由外方技术人员掌控,甚至连工地上的司机都是外国人。那时正在进行的二期工程,中方的工程技术人员也仅仅是“打杂的”。当时已经是中外合作的第12个年头了,中方工程技术人员还是“配角”。这在陈旭东看来是不能再继续下去的。
“国家花了很大代价,以技贸结合的方式,从国外引进了烟用醋纤丝束生产技术,不是仅仅为了生产点丝束、节省点外汇,而是要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进而进行自主创新,锻造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吃透了国家局的精神,陈旭东向全体职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就在那一年,南纤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核心战略,一方面要求各级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营造创新的氛围;另一方面针对现状,提出“两个阶段论”,即第一个阶段(一期、二期工程)学习、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第二个阶段(三期、四期工程)改进、提高、创新。并提出了以纺丝为突破口,“二期学习借鉴,三期以我为主,四期完全由我”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战略方针。
完成这一战略方针,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关键。为此,南纤将战略重点转移到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来带动科技水平的提高,力争在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浆液精细过滤及高密度生产技术研究”项目随之提上日程。
“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够达到今天这个高度,一是得益于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没有战略就没有现在的成果;二是得益于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见证了南纤近20年发展历史的工程师周庆感触颇深。
南纤确定了自主创新的战略后,采取措施在物质层面为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企业技术改造、研究开发的费用逐年增加,由当初的年均5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000万元以上。南纤还建成了拥有一流检测设备的质量检测中心,成立了技术研究开发组,建成了丝束和醋片生产的小试装置,加大了丝束和醋片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开发以及产品的应用技术研究。当前,投资近6000万元的南纤技术中心大楼正在紧张建设中,将于2008年交付使用,届时它将为南纤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构筑更好的平台。
人才是关键
“要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是根本。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南纤人认为,只有关心、尊重、重视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队伍,并提供施展才干的空间和舞台,为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创造条件,使之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才能多层次地开展自主创新,在创新之路上阔步前进,不断发展壮大。
南纤通过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以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坚持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培养企业特有的专家队伍。就在记者到南纤采访之际,他们正在举行一场专业人才招聘会。2000年开始,他们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技术人才51名,将他们充实到关键技术岗位,增添了企业技术后备力量。
另一方面,南纤坚持培养内部人才,从内部选拔人员充实到管理者队伍、技术人员队伍。
1998年以来,南纤与南通大学等院校合作,相继开设了机电大专班、化工大专班和化纤大专班,职工在职坚持大专课程学习的累计83人,在职攻读学士学位的27人,在职攻读工程硕士、MBA的32人,还选派了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南纤制定了鼓励员工自学考试的奖励办法,并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记者在南纤采访时看到,厂区宣传栏里张贴着两份南通大学自考科目学习的课程表,不时有员工停下来驻足查看。
与此同时,南纤从建立工段长、工程师、班组长月度和季度自我小结和工作业绩考评制度入手,将创新作为工作业绩的考评重点,纳入星级员工考评的重要标准,激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创新。他们先后召开了3次科技创新大会,拿出151万元,重奖了43个创新成果。对承担主要技术管理职责、技术创新业绩显著的35名工程技术人员及骨干员工加薪晋级,与39名具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人才签订五年期劳动合同,并每月增发岗位津贴。
通过一系列创新的举措,南纤不仅培养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实现了工艺技术本土化、关键设备国产化和规格品种系列化。目前,丝束规格品种已由建厂初期塞纤引进的3个发展到目前的40个,增加的37个品种完全是由南纤人自主研发出来的。
“内外脑”结合是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不等于闭门造车。我们既要以企业为主要创新主体,又要积极‘走出去’寻求合作,‘内外脑’结合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陈旭东表述了他的另一个观点,“创新层次越高,越显示出分工协作的重要性。”
他介绍,南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坚持内联和外协相结合的方式,已经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内部联合,就是充分发挥各专业工程师的专长和优势,共同投入到科研开发活动中去,使科研成果更贴近生产实际。外部协作,即南纤借助与国内、国外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借助外部人才优势和高新技术,在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借助“外脑”,加强技术交流和研发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浆液精细过滤及高密度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南纤进一步与国内多家机械厂合作,使机械设备进一步国产化。曹建华举例说,南纤一期工程设备国产化率仅为9.1%,从二期工程开始,南纤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把目光瞄准国内企业,把一些原为国外才能生产的大、中型重要设备一步步地转移到国内企业生产,目前国产化率已达到91%。这一做法不仅节省了大量外汇,还带动了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创新的层面,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02年起,南纤进一步以市场为导向,创立了“中华烟、南纤丝”项目。在项目中,南纤技术人员与上烟集团上海卷烟厂的技术人员联合研发,使“南纤丝”符合“中华”卷烟的生产要求,南纤也逐渐成为上海烟草(集团)公司重要的丝束供应商,并连续3年获得“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优秀供应商”称号。
目前,“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浆液精细过滤及高密度生产技术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南纤四期工程项目、昆纤和珠纤的改造及二期工程建设。2005年6月后,3家公司每年可净增产量2.56万吨、利润2.02亿元,可节约外汇8295万美元;同时滤棒生产率提高10%,每年净增效益3.23亿元。项目实施后,仅南纤低旦醋纤的年生产能力就从0.65万吨提高到现在的3.2万吨,3家醋纤公司的低旦醋纤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2.8万吨,将大大缓解全国烟草行业低旦醋纤紧张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