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我们的科技研发人员吗?不是。企业创新的主体是我们的全体员工。”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旭东将员工推到了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2004年6月25日成立的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南纤科协),明确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员工,骨干是科技人员,核心是技术研发部门”写进了协会的章程,而南纤科协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专业性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自主创新氛围,提高广大员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正是有了全体员工集体智慧的浇灌,‘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浆液精细过滤及高密度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这朵奇葩,才会在南纤这座大花园里傲然绽放。”陈旭东深有感触地说。
让自主创新意识“弥漫”南纤
记者在南纤办公室里翻阅了近年来南纤的年度工作报告,总经理陈旭东、副总经理杨占平等公司领导在各种场合所作的报告以及发表的讲话中,“自主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并且占有相当大的分量。
“大会讲,小会讲,逢会就讲;对你说,对我说,见人就说。”南纤技术开发组组长曹建华这样形容南纤领导层强调自主创新的频率。
他接着介绍,近年来南纤不断将自主创新工作引向深入,促进全体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南纤党委和总经理室坚持把宣传醋纤工业的新发展、新动向放在首位,让员工认清市场激烈竞争和技术迅猛发展对行业不断构成威胁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从而化压力为动力,增强竞争意识,把工作做得更出色;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动脑筋,不断改进提高。
南纤科协的成立,为全体员工的群众性创新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南纤自主创新工作坚持群众性创新与专业性创新相结合、一般性创新与重点技术改造相结合。日常工作中,南纤从多方面鼓励员工开展小改小革活动,改进操作、改进工艺、改进设备。鼓励员工和技术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知识更新,适应自主创新的要求。同时,管理者、技术人员结合生产实际和战略规划,确定重点科研项目,发动和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科研力量,组织攻关,提高创新项目的技术含金量,广泛开展群众性科研攻关活动。
“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一方面考虑如何按要求把它做好,另一方面就去考虑如何改进一下、创新一下,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南纤的一位员工这样说。在南纤,自主创新工作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你的想法我们愿意听
“我们鼓励每一位员工进行自主创新。这里所谓的自主创新,并不单单指科技成果,每一位员工的小改小革、创新工作的思路甚至是一些还不太成熟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我们欢迎。”陈旭东恳切地说。
南纤建立了有效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的机制,制定了《群众性管理活动程序》、《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创新和合理化建议奖励程序》、《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和奖励办法》等制度,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管理,使技术创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合理化建议收集、评估、立项、审批、实施、实施运行效果评估、奖励等一系列程序。
针对员工反映的、自称是“不成熟的建议”、“不值得一提的想法”,南纤科协于2004年12月进一步修订了《合理化建议管理程序》,将合理化建议细分为部门级合理化建议和综合合理化建议,并相应修改了其他程序,使得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无论大小都有回音、有奖励。部门级合理化建议,即员工提出的一般的小改小革,工作量不大、技术含量较低、产生效益较小的合理化建议。综合合理化建议,即员工提出的较复杂的,涉及工艺、技术、安全等方面,或技术含量较高,或涉及到多个部门(工段),或实施工作量较小但效益、意义较大的合理化建议。
“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浆液精细过滤及高密度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补丝枪作为保证丝束质量不可或缺的设备,有时候会“带病”上阵不易被操作人员及时发现,从而对丝束质量造成影响,维修人员定期不定期挨个检查,不仅劳动强度很大,效果也不好。丝束车间工程师张学东、刘铭、国张钢、张健4人经过反复试验,自制了补丝枪监测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受到奖励。
南纤科协秘书组成员张航介绍,2000年以来,南纤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3859条,取得经济效益2083万元。仅在“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浆液精细过滤及高密度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公司收到的合理化建议就达700多条。
搭建自主创新“擂台”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搭建自主创新“擂台”,坚持将技术难题进行全公司招标。这是南纤在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这种鼓励群众性创新的方式之外,主动出击寻求群众性创新的一种有效做法。
据曹建华介绍,南纤每年都坚持拿出一些在生产中碰到的生产和技术上的难题在全公司进行公开招标,鼓励、引导员工参与创新,参与投标,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员工可以一个人也可以自发组成小组参与投标。投标方案经评估后实施,公司按方案实施以后按取得的效果和效益给予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参与意识和改进意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招标,我们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使我们的技术创新跨越一个个难关,工作不断推向前进。”陈旭东说。
随着“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浆液精细过滤及高密度生产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350孔喷丝帽“上马”后,丙酮单耗也随之升高,丙酮回收成本加大。2003年,南纤将这个项目作为一个技术难题在全公司招标,由纺丝区域工程师卢玉平、陆俊忠带领的纺丝区域QC小组抢下了这个项目。在技术攻关过程中,他们发明了“高温进床法”,通过研究丙酮吸附丝束干燥工艺,突破了塞拉尼斯公司VLA气体温度不得高于37℃的技术瓶颈,精确控制了VLA气体的相对湿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丙酮回收成本,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废气污染。这项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张航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南纤已经面向全公司公开招标技术难题20项,已经已攻克15项,取得经济效益2162万元。2002年至2005年,公司有13个QC小组获得江苏省优秀QC小组称号,有2个QC小组获全国优秀QC小组称号;2003年至今,南纤公司共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19项专利。
行文至此,记者忽然发现,有精神、有能力,更有800多名南纤员工智慧的结晶在闪耀,自主创新在南纤似乎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南纤获得全国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不是偶然,“烟用二醋酸纤维素浆液精细过滤及高密度生产技术研究”项目也仅仅是他们很多自主创新项目中的一个代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