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数据驱动生产成为提升工厂综合实力新的“价值蓝海”。如何用数据提升管理效能,实现从“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的转变,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卷烟厂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智能集控中心——“最强大脑”
从一片烟叶到一包卷烟,大量的数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这些数据与产品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有效运用这些数据,发挥其在卷烟生产中的价值?合肥卷烟厂以质量为中心,以数据集成为切入点,将生产、质量、设备、物流等领域的数据孤岛进行联通,使“神经末梢”与“神经中枢”有效对接,庞大的数据流如“血液”汇集到智能集控中心这一“最强大脑”,形成“联合作战体系”。
“最强大脑”的高速运转离不开“神经末梢”的快速感知。在智能集控中心设计之初,合肥卷烟厂就将海量实时数据快速处理能力作为“标配”,运用流式计算技术,使生产终端能够及时感知,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完成相关处理工作,让数据集成更加高效,成功解决了关键质量指标参数过程跟踪的难题。
“最强大脑”的及时诊断离不开机体自身的洞察力。在智能集控中心建设过程中,合肥卷烟厂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对工艺参数、质量指标以及过程工艺质量实现情况进行全景态势监视,对生产运行及设备状态进行常规监视,实现对过程工艺质量实现趋势、制丝环节关键参数的监视报警,切实提升对生产现场状态的洞察能力。
“最强大脑”运转的关键在于对各项信息的快速精准决策。合肥卷烟厂在卷烟生产制造重点工序上开展相关实践,围绕制丝线松散回潮、叶丝干燥两道工序开展自适应加工控制研究,持续训练自适应控制模型,输出设备参数建议值,在允许范围内与设备控制联动,有效提升了关键指标的控制精度。今年上半年,合肥卷烟厂薄板烘丝出口水分偏差等3项指标创企业历史最优。
工业视觉检测——“火眼金睛”
相较于数字型数据,图像数据更直观、更形象。为将图像数据运用好,给智能生产制造装上“智慧眼睛”,合肥卷烟厂积极运用工业视觉检测技术,深挖图像数据价值,不断丰富数据资产的价值内涵。
卷烟小盒外观质量是广大消费者所关注的,但是传统的卷烟外观在线监测装置采用的是“填鸭式”被动处理技术,即事前设置标准样品图像,通过局部对比分析,进行小盒外观检测判断。这样一来,因为没有数据沉淀功能,检测过程中往往存在误剔除、漏剔除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人工调整。
为让设备更智能、生产更智慧,合肥卷烟厂积极探索图像数据智慧化运用,研制安徽中烟首台全方位AI在线烟盒外观质量缺陷检测装置,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对生产过程中的小盒外观进行选择性消化积累,不断完善检测能力。相较于传统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有效解决了数据无法沉淀的问题,它犹如“火眼金睛”,让小盒外观质量缺陷产品再无“漏网之鱼”。
同时,相关AI图像技术还运用到制丝生产线烟丝宽度测量中,在切丝机出口布设摄像机,在线拍摄并测量图像中烟丝宽度,识别花片、长丝等烟丝结构,发现异常及时报警,有效提升了烟丝宽度控制精度,解决了烟丝宽度检测效率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