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广,网络自媒体发展迅速,文化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新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办好新媒体平台,将各类平台有机融合并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一项新任务。
新阵地——品牌战略 “五媒”联动
从一张蜡纸印刷的《营烟职工报》、企业广播站、黑板报,到创办《营口烟草》内刊、建立企业发展历史展厅,宣传阵地建设一直是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卷烟厂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2015年,营口卷烟厂搭建“营烟网报”网站、开通企业微信公众号,加大了新媒体建设的力度。
几年来,以“营烟网报”为核心,营口卷烟厂党委陆续完成“家园之声”微信群、视频大屏幕、企业史馆和文化长廊的建设,与主流媒体开展合作,借助“站、群、屏、馆、报”资源,探索矩阵式发展的全媒体传播模式,形成“五媒”联动新格局。
目前,“营烟网报”、“家园之声”微信群、微视频制作已经成为营口卷烟厂新媒体建设的品牌。2018年、2019年营口卷烟厂分别荣获“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传媒融合创新优秀传播媒体二等奖和中国企业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与品牌传播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新作品——内容为王 凝心聚力
新媒体不仅要在载体形式上创新,更要在思想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为员工搭建高质量的文化平台。
围绕党的理论学习、企业发展形势宣传,“营烟网报”积极发挥新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舆论导向作用,组织党员群众围绕党的理论学习和企业发展目标,立足第一现场,深入报道工作落实和特色活动开展情况。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苦难辉煌》读书会、精益管理“金点子”征集、寻找在营口卷烟厂工作的三代人、品牌创业故事、纪念建厂110周年标识设计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在“营烟网报”开辟专栏集中报道,引导、激励员工把个人梦想融入企业发展,立足岗位、奋发有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新体验——线上线下 共建共享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新媒体时代,员工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新媒体建设也要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营口卷烟厂党委以员工微信群为纽带,打造了“家园之声”和“家园之声1+1”,两个同步运行,搭建了线上线下、实时共享的互动平台。企业借助新媒体开展的纪念建厂110周年标识设计、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等网络票选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闻现场报道是“家园之声”的一大看点——员工在现场,以图文的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让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举措、重要事件都可以实时发布。
每逢企业重大活动,营口卷烟厂还成立网络联合报道组,开通手机云直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现场直播,让更多员工、家属与关心企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活动、共享发展成果。
新融合——兼容并包 融合发展
以新媒体建设理念和成果为依托,2018年,营口卷烟厂党委对原有的企业史馆进行了改造升级,加入了电子照片墙、企业微视频展播大屏幕、电子留言等,大幅提升企业史馆的视听体验。通过扫描史馆中的二维码,可以了解“辽宁烟草工业史馆”“古瓷书院”等公众号的内容。史馆外侧还建成职工文化长廊,对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企业活动等进行展示。
近年来,营口卷烟厂的新媒体平台在“五媒”联动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背后是理念的融合、资源的融合、功能的融合和人员的融合。只有越来越多先进的元素、人员、工具、手段、方式不断融入新媒体建设,文化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才能更适应发展需要。
新团队——细分层级 人尽其才
搞好新媒体建设,人才是重要驱动力。要运用新思维、组建新团队、掌握新技能、制定新制度,逐步形成专业化、联合化、规范化的新闻报道、视频制作、组织策划、媒体运营等细分团队,全面保障新媒体的日常运行与长远发展。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队伍,要先解决观念和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相较传统媒体,新媒体对宣传队伍提出了很多新的具体要求。比如,文案要灵活运用网络语言;制作视频、微电影等要具备摄像、剪辑、特效制作等技能。
营口卷烟厂在新媒体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从三个方面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逐步健全宣传报道三级组织架构,即第一级班组/科室级、第二级支部级、第三级工厂级,对企业内各级自媒体进行规范管理,独立完成相关任务,使整个企业的宣传工作形成有机整体;以行业、公司微视频大赛为契机,建立专业化的微视频制作小组,开展专业化培训;开启团队化运营模式,对企业大型活动进行高质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