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驱动企业发展最根本、最持久、最强劲的动力。
深谙于此的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健全完善产品创新体系,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推进科技研发升级,把已有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完善的组织机构、顺畅的运行流程、系统的资源支撑、健全的运行机制,为新品类的颠覆性创新和传统成熟产品的延续性创新提供了体系支撑,通过不间断的持续创新,使‘真龙’产品品质达到并始终保持行业同类产品的一流水平,产品价值体验超出消费者预期,在适应、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同时努力引导需求。”广西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谢昆或对记者说道。
品牌发展委员会是广西中烟品牌管理运营的最高决策层。品牌发展委员会下达产品设计研发任务后,统一协调指挥由技术中心、市场营销中心、企业管理部、生产管理部、财务管理部、物资供应部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涵盖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管理支持三个跨部门的核心产品设计研发项目组。
品牌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确保项目组与职能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共同对产品创新的最终结果——产品的市场成功负责。
在产品设计研发中,广西中烟设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构化的并行流程。
首先是结构化,即将整个流程分为计划任务、设计验证、设计评审、准产申报、设计输出、投产上市、培育跟踪七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步骤、活动进行规范,保证不同项目的流程具有相对确定性和稳定性。这种结构化并不是完全刚性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其次是并行,不仅是产品配方、工艺、包装设计等活动的并行展开,还有采购、市场、中试及量产等其他跨部门活动的并行展开。
这种跨部门协同的项目组织结构与并行流程的相互对应,有效缩短了产品设计研发和上市周期。
“我们强调‘基于市场’的创新,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第一阶段,着眼于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并保证把后续阶段的事做正确。”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鸿介绍,他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市场需求评估机制、产品创新沟通机制、材料设计竞争机制、感官质量监控机制等与外部紧密衔接的运行机制,更好支撑产品设计研发流程高效运行。
同时,通过建立产品创新过程各项工作推进的责任落实、容错纠错等机制,既明确了各环节的任务分解、责任分工、进度时限和考核要求,确保设计研发任务按期达成,又以机制的保障宽容“探索性失误”,消除颠覆性创新的顾虑,激励研发人员大胆创新。
南宁卷烟厂将发展动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作为核心策略,倡导跨部门的联合创新,鼓励联合申报课题联合攻关,支持一线员工自发组成创新团队,挖掘“效益”潜力,推动生产制造升级。通过重新构建“厂级、模块、部门、团队、员工”五级创新改善组织体系,实施全员创新改善积分管理办法,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带动全员创新。
柳州卷烟厂以“创新驱动、精益求精、全员参与、制造提升”为原则,优化创新全过程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管理手册》。同时,围绕精益数字化工厂目标,从柔性制造、敏捷服务、数据分析三个维度进行深度挖掘,深入推进管理体系结构创新与机制优化,推动工厂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坚持为消费者、为企业创造价值,广西中烟产品创新的质量、效率也离不开各类资源的保障。产品创新将资源保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资源保障又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西中烟构建了涵盖组织机构优化与人才引进培养的组织人力资源、绩效激励与薪酬分配的绩效管理资源、需求规划与基地建设的烟叶原料资源、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资源等,以资源的全面保障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品牌科技含量的提升。
以烟叶原料资源保障为例。原料供应部部长田兆福告诉记者,他们进一步加强优质烟叶基地建设,推进均质化个性化加工,并于今年在区内开展了K326品种试验示范和工业验证,通过推广大垄高膜下深栽等先进技术、进口烟叶定向等级采购等措施,丰富了原料特色品种,提高了上等烟比例,增强了烟叶品质提升支撑能力。
在此基础上,广西中烟还着力搭建了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以数字化技术打破企业内外边界,推进人才、技术、用户的内外部交流合作以及创新资源的整合,丰富了创新生态。
无论是夯实创新前置基础的社交化知识管理平台和问题社区“创新充电宝”,还是集开放、在线、交互、社群、可视于一体的“创新工场”,都以其工具化、流程化、敏捷化、众智化特点为打通创新链条、提高创新效率奠定了基础。
目前,广西中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群,制约产品创新的技术瓶颈得以不断突破,已取得授权专利394件(其中发明专利128件)、商标专用权400件。
产品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让技术中心产品研究所从事配方研究的徐石磊感受颇深:“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大家会更多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我能为你做什么’,产品研发不再只是‘我的事’,而是‘我们的事’,协同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