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元月,国家烟草专卖局透露,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着重培育10个左右重点骨干企业,这对烟草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重大革命。江西烟草是继续在夹缝中跳舞,还是跨越“生命的高度”创造新的“蓝海”?
我们带着疑问采访了江西中烟工业公司副总经理郑伟
记者:2005年作为“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又是江西烟草、工商分设后的第一年,江西中烟工业公司的现状如何?
郑伟:去年我们按照“做强金圣、做大庐山、做稳赣烟”的品牌发展思路,加快品牌整合,全省卷烟牌号由19个品牌、73个规格减少为7个品牌、25个规格,百牌号集中度由39.72%提高至67.1%,主导品牌得到了稳步发展,省外市场也得到有效突破。2005年全年生产卷烟同比增长14.8%;销售卷烟同比增长5.49%;实现税利30.33亿元,净增3.05亿元,同比增长11.19%,其中利润4.37亿元,同比增长3.43%。同时,2005年也是南昌、井冈山、兴国烟厂联合重组的第一年,3家企业合计生产卷烟56.71万箱,销售卷烟57.31万箱,实现税利26.24亿元。
记者:据悉,目前全国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已经减少到44家,江西烟草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在立足江西及外部市场拓展上又面临哪些问题?
郑伟:2006年,我们依然坚持“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着力培育主导骨干品牌的发展规划,力争年内将卷烟品牌压缩到4个牌号以内,其中南昌卷烟总厂只保留两个百牌号品牌。同时,我们力争在今年完成全省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和公司制改造,建立烟草现代企业制度,确保江西卷烟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我们现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外部环境日益严峻的压力,全省卷烟工业面临“散、弱、小”的现状,该如何加快调整与发展?全省卷烟品牌培育该如何适应行业改革和市场竞争的要求?我们该如何加快发展来应对外部环境改变带来的严峻挑战?二是企业自身差距的压力。国家局今年工作重点就是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与部分兄弟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不小。三是干部职工队伍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压力。我们迫切需要一批既熟悉企业运作,又有宏观把握能力;既有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又有企业基层工作经验;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系列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都亟待我们解决。这对我们来说是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烟草行业的改革中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
记者:您认为企业除了需要遵循市场本身的规律,其内在的发展动力来自何处?在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必须具备怎样的企业精神?
郑伟:我个人认为创新非常重要,贴近市场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烟草行业正在推进的按订单组织货源,将会是一场不亚于工商分设的重大革命。我们将围绕市场做分析研究进行产品研发,力求提高主导骨干产品适应市场、满足消费的能力和水平。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在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是围绕品牌的减害机理、核心技术、品牌提升方面的各项工作,开展调香技术、烟支保润、降焦技术、烟丝降耗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攻关。
人本主义,和谐、共生、竞争与发展,是我们新时期的企业精神,只有在企业文化方面进一步升华,让员工不仅仅具有归属感,而且能够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事业发展的“蓝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商海无情,您认为要如何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郑伟: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几年来品牌的发展史成就了江西卷烟工业的发展史,也就是企业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史,我们始终都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作为提升竞争实力的重点来抓,努力实现由区域品牌向全国性品牌的转变。当然,从《2005年烟草行业卷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与分析报告》来看,南昌卷烟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在全国33家重点企业中排名仅在第19位,这从侧面反映出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高。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我们仍将坚持把品牌培育成中式卷烟代表品牌,加大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实行项目责任制,建立引进人才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奖励机制,以项目为纽带,进一步加大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开展各项技术攻关。
对企业而言,一个创新的出现再配合差异化策略,也不可能营造出永远的“蓝海”,江西卷烟工业如何才能保持持续领先地位,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出新帝国,那将是整个企业都必须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