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烟:建设“智能工厂”扛起“绿色担当”

2019-06-06来源:中国烟草作者:张帅 喻允迅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许多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江南情结”,即便不曾到过实地,但想象中一定有淙淙的小桥流水,以及油纸伞下的烟雨蒙蒙。

然而,越是景色宜人的地方,生态保护的难度就越高,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的意识也就越强烈。浙江中烟作为当地的卷烟制造企业,在发展的洪流中,仍不忘自身的社会责任,着力打造“智能工厂”,扛起“绿色担当”。

“绿色工房”登上新台阶

时光回溯到2005年,当时烟草行业整体处于高速增长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层出不穷,培育出一批高技术含量、高加工水平、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品牌。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改造,造就出一批技术先进、设备精良、产品升级、环境优美、效益突出的现代化卷烟工业企业。

当时的杭州卷烟厂尽管处在行业发展前列,但由于企业主体部分位于西湖风景保护区外围和南宋遗址边缘,随着形势发展变化,无论从加工技术、品牌发展和市场竞争哪方面来看,易地技改都显得十分必要。

2007年,烟草行业在国内工业领域最先尝试引入“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工房”理念应运而生,并在行业深入践行。杭州卷烟厂抓住这个契机,推进实施国内第一个烟草行业绿色工房三星级项目。并为深化绿色工房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烟草行业绿色工房评价标准》编制,以及推动绿色工房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2007年8月13日,国家局印发《关于烟草行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行业万元产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达到43.9千克标准煤”的目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启动。如果按照二星级标准,可以比原来降低能耗65%左右,而三星级在二星基础上能再降低10%~15%,建设标准越高,节能减排的成效就越大。杭州卷烟厂在新厂设计之初就调高了标准和要求,为今后发展注入了“绿色基因”。

新厂项目先后采用了70多项节能、环保技术及措施。其中在自然光引入技术、制丝车间粉尘控制、卷包车间噪声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杭州卷烟厂绿色工房建设受到了行业内的普遍关注,该项目还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列入了2009年度国家绿色建筑与低能耗建筑“双百”示范工程。

2011年第14期《中国烟草》专题报道了行业多个绿色工房项目,杭州卷烟厂的各项节能措施与效益也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转眼间,将近八年的时间过去了,八年来杭州卷烟厂一直立足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丝毫没有停歇他们探索的步伐。

近三年来,杭州卷烟厂共开展节约能源类质量改进项目26项,节约原辅材料消耗类项目55项,同时倡导废弃备件翻新,污染物排放控制,以达到低碳低耗、绿色环保的目的。

西湖区环保局对杭州卷烟厂新厂有过这样的评价:提起杭州卷烟厂,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轰隆隆”高污染、高噪音的传统工厂,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让人感觉“丝毫没有传统工厂的痕迹”,而是一个现代化工业样板间,在度假区有这么一个工厂,也是一道风景线,我们把杭州卷烟厂纳入西湖区的整体规划,杭州卷烟厂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自身建设与环境建设融为一体。

“高质量发展”催生新意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对生产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关注和提升,才让杭州卷烟厂丝毫不觉突兀地嵌入了西湖景区。

“我们的新厂处在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旁边是主打舒适宜居的养老院和主打生态的云栖小镇……这样的区位直接决定了我们对环境的要求丝毫马虎不得。”杭州卷烟厂安全管理科环境管理员朱启帆谈道。

这些点滴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能源结构的变化,2011年以前,杭州卷烟厂的燃烧能源全部为柴油,2011年完成易地技改搬迁之后,采用油气两用的燃烧方式,而从2018年起,杭州卷烟厂再次升级,全部采用天然气作为动力能源。

城因水而活,西湖景区更是杭州具有灵性的点睛之笔,杭州卷烟厂在污水的排放标准上也做足了文章。2011年完成易地技改搬迁之后,杭州卷烟厂自建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连续几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浓度控制在30毫克/升以内,2018年控制在20毫克/升以内,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500毫克/升的排放限值。

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心怀对钱塘江水源地保护的使命感,杭州卷烟厂并不满足这样的成绩,他们自我加压,积极探索合法合规的减排措施,研究切实可行的综合利用方法,开源节流、多措并举,努力降低污水排放总量,力争将化学需氧量COD单箱排放量从2.5克降低到0.5克。

杭州卷烟厂动力车间能源管理员王荣文将这些年的变化仔细梳理了一下,原因主要有四个:发现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这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强的。“可以说这些年车间的工作生活改变了我,抽丝剥茧不难看到,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制度规范、宣传熏陶以及老师傅们以身作则的行为等等。”

对于节能降耗,杭州卷烟厂倡导“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如在生产环节,截至2018年,进口超高速设备M8-H/S1000生产线的整体运行效率为88%,达到了85%的预期目标,并于2018年9月份达到了92.08%的历史新高。这是杭州卷烟厂以问题为导向,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念提升超高速生产线运行效率的显著成果。

有人着眼“效率提升”,还有人关注“节能降耗”,比如卷包烟丝损耗模型运用以来,对企业卷包烟丝损耗控制起到了显著的效果,预计2019年单箱卷烟的烟叶单耗可以继续降低1.5千克左右,如果以“利群(新版)”的烟叶价格为准计算,年产100万箱可直接节约资金近2亿元。

杭州卷烟厂工程装备科能源管理员俞晓春坦言,如今节能降耗增效工作已经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局面,新员工研究新技术,老师傅贡献好经验,大家如今拧成一股绳,都向着一个目标去努力。比如主动学习新技术,主动交流心得体会,厂里也给大家组织了节能宣传周、节能流动红旗、节能小能手等多种活动,让全员参与的氛围更加浓郁。

就拿安装在工厂各个角落的空调系统来说,在空调办公辅助用房差异化精准供能标准实施以后,杭州卷烟厂2018年供热季(2018年11月份~2019年2月份)蒸汽耗量为3517吨,比2017年供热季(2017年11月份~2018年2月份)减少1592.32吨,同比下降31.2%,这个成绩的取得就离不开全员的共同努力。

“智慧工厂”开启新征程

在杭州卷烟厂搬迁之初,时任杭州卷烟厂厂长,现浙江中烟副总经理张思荣就提出“能源管理要说得清、控得住、降得下”的要求。而发展至今,随着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说得清、控得住、降得下”也被赋予了新的实现手段和方式。聚焦智能制造、推动“智慧工厂”建设对卷烟工厂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也是精益管理工作持续深化的新实践。

同作为浙江中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宁波卷烟厂因为其易地技改时间略晚于杭州卷烟厂,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吸收了杭州卷烟厂的很多经验,应用了一些新技术,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同样干劲十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现智能制造的利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的工具软件和制造装备。

依托智能工厂建设,宁波卷烟厂探索设备管理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自身的设备管理能力,锤炼提升设备管理能力的“金刚钻”。在新厂,柔性制造掀起品质革命,全规格产品可通过任意一条制丝线生产,质量控制水平三线一致;智能生产全面实施,机器人、双轨EMS(物料搬运设备最新产品)小车系统、仓储式自动喂料机各司其职,可实现“黑灯制造”;可再生能源利用、厂区热平衡、自然采光、风环境模拟,确保新厂生产车间恒温恒湿的同时把能耗降到最低。

宁波卷烟厂动力车间能源管理员朱明山对此感触很深,他介绍说,技改以来,厂里重点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企业节能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宁波卷烟厂能源信息系统监控网络,同时,大力加强智慧动力的建设,注重节能的计量和统计,建立能源管理分析机制等,节能工作成效显著。

在智能工厂建设道路上,杭州卷烟厂也积极探索,以“稳质、增效、降本”等为工作重点,以“问题导向、系统思考、重点突破、智慧解决、管理升级、留有余地”为工作方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装备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建设“智慧工厂”,推动以智慧生产、智慧工艺、智慧设备、智慧安全、智慧综合管理为核心模块的智慧运行体系建设,并向着精益生产、柔性生产、智能生产的目标不断迈进。

对于中国烟草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实现了工厂的自动化,但按照智能化工厂的要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亟须突破的瓶颈。杭州卷烟厂工程装备科副科长王新峰谈道:“能源管理在建立了大数据基础后,由于基础数据过于庞大,在采集、传输等环节的维护上存在一定困难,维护难度较大。同时对庞杂数据的处理、应用还缺乏有效的手段,还需要持续探索。”

的确,当前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但无论这些“课程”内容如何升级换代,绿色发展的理念都将一以贯之落实到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如浙江中烟以及其所属的杭州、宁波卷烟厂一样,行业内其他工业企业也在努力搭建智慧驱动、计量完整、实时响应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并综合运用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手段,推进能源管理“说得清、控得住、降得下”,为高质量发展着上绿的新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