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开别样红

——常德卷烟厂自主创新解读报告

2006-02-23来源:经理日报作者:胡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我国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面对这样一个新形势和明确的政策导向,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如何把握机遇,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我们亟待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重大现实课题。
 
  围绕这个主题,近日课题组一行到基层调研,走访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期望从这些企业通过创新实践促进发展的历程中汲取可贵的经验,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国有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中尚须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湖南常德卷烟厂就是我们走访的一家创新型企业。
 
创新: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常烟面对行业结构调整和改革,主动面向市场,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不仅从困境中走了出来,还形成了十来年的高速成长期,芙蓉王品牌“十年创造300亿财富”的神话。其成功的创新实践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大有可为
 
  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如何,以及影响我国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日益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尤其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主体一般是一个社会组织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其涉及技术创新决策、资金投入、技术开发、承担技术创新风险和获取相应利益,完成这一系列过程,企业最有条件也最有动力。从常烟的技术创新实践,我们更坚定了这一点认识。
 
  烟草行业是个特殊行业,目前中国烟草实行专卖管理体制,但面对开放形势和卷烟消费层次的不断升级,也必须进行专卖体制下的行业内充分竞争,以集中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国家烟草专卖局适应这个新形势,确立了“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战略。而当时国内有大小卷烟生产企业近180家,结构调整、优胜劣汰是这个行业回避不了的现实选择。做大做强企业品牌并强势整合才是唯一出路。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常德卷烟厂的芙蓉王品牌异军突起而且来势迅猛,并很快跻身于行业竞争力排名的前列,“芙蓉王族”日益成长为与“中华”并驾齐驱的高档卷烟品牌,集“世界品牌实验室500最具价值前50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多项荣誉于一身。2004年岁末,企业实现利税近78亿元。消费者更多念及的是其香气醇和、纯净、高雅的消费品味,而生产者为此付出的则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不懈耕耘。常烟的强势成功,“成”就在其品质的科技含量和品牌的文化含量上,而前者是基础。
 
  常烟是我国第一家成立科研所的卷烟企业。近年来,随着行业科技水平迅猛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也不断升级。从其上世纪末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再到2004年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烟草常德技术中心),常烟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既有自己独立的研发中心、又有实质性技术转化能力的大中型企业。这3年来,企业又投入2亿多元,兴建了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科研大楼和引进了多种先进设备仪器,还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如今常烟已形成一个立体化、多管道、复合型、开放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客观地说,身处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很少有在意识上不重视技术创新的。但很多时候,在现实中面临着“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的无奈。企业技术创新,要资金、要人才、要承担风险、要政策环境。充分认识到行业竞争已延伸至上下游,一方面大力提升市场营销能力,一方面着力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形成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哑铃型企业管理模式。
 
  市场推动创新
 
  从1994年常烟的芙蓉王投产,到2005年产量突破23万箱,常烟的创新之路并不平坦。在11年的技术创新历程中,常烟技术中心配方组的专家们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烟叶原料色泽的争议。当时,厂内好烟叶的通行标准是色泽鲜亮,对其可用性认识并不透彻。但是,随着年产量的逐渐增加,从企业的形象产品转化为效益产品时,如果固守着原有观念,原料问题很可能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产品研发小组敏锐地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颜色作为衡量烟叶品质的唯一标准。他们提出,“芙蓉王”的用料应该以成熟度、可用性和实用性为前提,重点考虑原料的内在质量,如果能够达到风格突出、香气浓度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一致等标准,即便是颜色偏深也一样适用。调香技术和加工工艺是该产品独具特色的技术亮点。其注重烟草本身的幽香和特质,在叶组配方和加香加料上尽量选择一些天然提取物,减少人工雕饰,使天然物与烤烟香气浑然一体。为了保持烟草的本香,常烟不仅在选叶和调香上煞费苦心,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的蒸叶、加料、烘丝等各项工艺均采用了独特的控制标准。事实证明,芙蓉王开发时对卷烟用料标准、配方思想、工艺处理乃至卷烟质量评价上都是突破传统超前进行的,而这一切正来源于常烟对中式卷烟核心技术的深刻理解,来自于对传统经验的超越和创新。
 
  科技创新是支撑常烟哑铃型管理模式的基础,正是这样一整套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横向地看,其技术创新体系由决策系统、组织系统、资源配置系统等组成。决策系统作为整个创新体系之魂,是由厂长担任主任的科技委员会和由国内外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实现宏观技术创新的总体决策,确定重要项目立项、重要学术带头人引进和使用、建立管理机制等等;组织系统是纽带,具有产品、技术、烟草、分析四个研发机构,项目管理办、知识产权办、技术中心等财务联动管理系统和企业战略部、分析检测室、科技信息室等创新支撑机构,通过建立课题组、共建科研信息和实验平台、构建技术合作动态联盟等方式,从原料、配方、工艺等全方位入手,系统开展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创新科学管理 成就技术创新
 
  当然,仅有创新体系框架还不行,创新体系也不能成为花架子,关键要看维系体系运转的动力机制和管理模式。其实,多少国有企业成败的经验说明,更多的时候,管理比技术更重要,创新科学管理才能成就企业的技术创新。常烟的创新技术管理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
 
  从动力机制上看,外部有市场“控量”与区域分割的“倒逼”机制,而这转化到内部,就需要企业内部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近几年,常烟竭力倡导和努力完善了“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用人与分配机制,在企业内部开展了一系列组织结构、人员选聘、分配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从管理模式上看,常烟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在产学研相结合上。常烟的技术中心承担着中枢作用,同时,用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方式激发各方面的创新动力。企业技术中心一般具有超前研发、产品开发、科研管理和孵化器四大职能,只有形成系统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达成整体功能的优化。为追求系统运作的最优化,近年来,企业一方面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在技术中心内部建立了化学分析、烟草研究等公共实验室;另一方面根据工作需要,为每位博士建立了独立实验室,配备一流实验装备,建立了整个烟草行业为数不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中对国际烟草前沿技术进行跟踪,特别是对卷烟减害和消费者健康进行重点研究。
 
  2002年8月,常烟联合工房竣工后更聚集了当今世界高度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新工艺、设备与技术,使得常烟的装备、技术水平一举迈入世界同行业先进行列。此外,常烟还与国内一批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组建了烟草工程、烟草化学、卷烟工艺、化学分析测试、吸烟与健康5个开放型联合实验室,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构建了国际合作的技术互动联盟,从原料、配方、工艺等方面系统地开展技术创新。搭建了很厚实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这一切既为科研人员实现价值找到了现实舞台,又放大了他们的科学研究视野。
 
  正是这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全体职工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常烟近年来每年都有不少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比如,常烟开发了基于化学成分指标的烟草识别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烟叶配方计算机专家系统来辅助产品配方,提高了产品配方的科学性,确保了卷烟质量的稳定;常烟积极开展中式卷烟的减害降焦研究和参与中式卷烟的标准制定,使得芙蓉王系列产品成为中式卷烟的主要代表之一。
 
科学管理:国企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发展质量。那么,国有企业更应当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具体到一个生产经营型企业,科学发展应当体现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就首先要体现在企业的科学管理上。只有科学管理,企业才能科学发展。在对湖南常德卷烟厂的调研中我们就实地体验到了这一点。
 
  精细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在现代大生产方式下,缜密的流程设计必须匹配细节的管理。人们常说“管理出效益”,其实管理效益正是来自于对细节的一丝不苟,是以严、细、实为落脚点。就此,细节管理也就能决定着企业的管理品质和管理成败。到常烟作企业调研,可以处处感到其细节管理的环环相扣,作为其特色亦或说是其管理制胜之处的就是他们提出的“精细化管理”。
 
  面对当前国内卷烟行业追求“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竞争导向,厂长兼党委书记曾献兵在全厂职代会上提出了三“点”三“推动”的企业内部细节管理原则,即以建立危机管理为切入点,深化管理内涵,推动管理走向精细化;以实施信息化建设为借力点,提高管理效率,推动管理走向现代化;以夯实基础管理为着力点,突出管理重心,推动管理走向规范化。
 
  细节管理首先体现在其正视危机上。企业在快速发展势头良好时,最容易忘我尊大。常烟不断强化全体员工时时要有预见危机、识别危机、捕捉危机的敏锐性,并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了技术、质量、营销、生产等环节危机管理体系,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快速有效处置危机的水平,切实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从而丰富了“严明精准、效率至上”和“快速反应、精确执行”的企业管理文化,推进现代管理向精细化发展。
 
  细节管理也体现在其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上,管理信息化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优化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卷烟生产已经实现了工序、工艺操作的自动化,而工序上的管理基本是依靠计算机管理辅助系统进行的,平均一支烟的生产是瞬间完成的。尽管如此,常德卷烟厂还是在每个重要工序环节上配备了现代化质量检测手段,并通过电脑及时反馈到总监控室,以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细节管理还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基础管理上。企业要求各部门强化目标管理,层层分解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制定精细的目标实施方案并突出业绩考核,确保激励有效到位;成本核算和控制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体现在内部生产环节突出地表现在企业的节约挖潜上。比如,常德卷烟厂每年都要对优化烟叶、卷烟纸、嘴棒三项指标进行计量考核,建立产品质量缺陷考核制度,严格企业的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另外,在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上也建立了较完善的节约降耗标准体系。每年节约挖潜5000万元以上。
 
  战略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拓展
 
  如果仅有细节管理至多可以保证产品品质上个台阶,还不能完全揭示出常烟近年来在行业市场份额中快速成长的奥秘。其实,增加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算的重要因素还在于常烟依托了科学理性的发展战略。常烟从1996年开始就成立了战略研究部,每年联合全厂进行的两三次大型的全国性市场调查和战略研究。
 
  近年来,常烟提出打造“成熟企业,行业先锋”的发展目标和实施“一体两翼”的战略思想(即企业抓牢结构调整产品研发和扩张性市场开拓“两翼”,以企业强身健体为本),战略既要谋划企业长远,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也要抢抓眼前机遇,能快则快,不断巩固和提升行业骨干企业地位。以曾献兵为首的企业决策层围绕这一战略思想,打出了“联合重组、制度创新、品牌整合”的规模战略、组织战略、品牌战略组合拳。
 
  行业改革发展的形势逼人。谁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机遇,谁就能成为国内卷烟工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企业快速发展11年后,企业又到了上规模、上层次的时候,而且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既要发展规模经济,又要发展范围经济。由于卷烟行业管理的特殊性,企业需要在先行规制下充分利用定额资源,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联合重组和规模扩张。10多年的发展积累和近年来常烟的美誉度、知名度、诚信度支持了其跨地域的兼并重组。先后吸引了5家企业以兼并重组和品牌输出的方式加入到常烟的战略方阵中,常烟也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
 
  企业的规模扩张必然要与此相配的组织战略。这要靠制度创新。目前许多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企业做大难但做大后做强更难。有的干脆提出,先做强再做大,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在扩张中容易犯大企业病,流于低水平扩张,关键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不配套。在目前我国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实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时,组织制度的对接就特别重要。常烟在企业扩张中就比较好地进行了管理磨合、体制磨合和文化磨合。一方面在发展中推进了现代公司制改造,一方面完善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与此同时,也锻炼了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眼光的管理队伍。这几年常烟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相当一批进修和获得了MBA学位。完成了“十百千人才工程”的布局,即拥有十个以上博士生、百个以上研究生,千个以上大学生。
 
  再一个就是品牌战略。近年来国内企业讲求品牌战略的很多,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对卷烟行业来说,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受到较多的政策约束,必须依靠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产品的文化内涵来提升品牌集中度,实施品牌输出和品牌整合,来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常烟则围绕技术创新、原料保障、过程控制、售后服务等整个体系来支撑品牌,既拓展传统品牌,又开发新的产品,实现拥有一代,开发一代,高中低档品牌规格齐全的市场精细投放。“芙蓉王、”“东方红”、“芙蓉”品牌成为市场畅销品牌,同时,他们认识到,品牌是构建新型工商关系的载体,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从委托售卖转为合作伙伴和价值传递关系,从而在共同的品牌旗帜下,做实一批基础市场,打造一批核心市场,开发一批潜力市场。
 
  以科学管理保障企业成熟和理性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企业成功容易,但怎样在成功后,稳住脚步再创辉煌就难能可贵了。近年来,企业管理者始终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成熟企业的基本标志。
 
  比如拿企业内部运营来说:企业做大了,有总厂与分厂,老厂和新厂之别。他们就提出要始终把企业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妥善处理行业、地方、企业、员工各方面利益,既要尊重历史,更要共享发展。在常烟,改革虽不是温文尔雅,但也不是冷酷无情。常烟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大胆起用了一批年轻化、专业化人才走上管理和技术的领导岗位。正如其芙蓉王品牌理念所追求的从“创造成功”到“传递成功”,员工能够和企业一道成长,并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从而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大大提升了。
 
  坚持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也是常德卷烟厂企业成熟的再一个亮点。该厂先后对12家多种经营企业实现剥离、自我滚动发展,使主业轻装上阵。他们提出,要全心专注于烟草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取得竞争优势,坚决不涉足没有人才储备、没有经验或没有政策支持的烟外产业,坚决规避一切高风险的其他行业,全身心地创造常烟在国际化竞争中的市场比较优势。通过战略、决策、机制、管理、品牌的不断完善,让企业在发展中更趋成熟。
 
企业文化:国企永续发展的坚实支撑
 
  在前不久笔者参加的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中外企业文化比较高峰论坛”上,一位德国的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作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企业文化是什么呢?他说就好比鱼在水中游,文化就像水和鱼相接触的部分,你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影响着鱼儿的生存和运动的游刃有余。一个员工进入一家企业,其命运和价值观便和这个企业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了一起,这个企业有没有健康的文化体系,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健康成长。甚至可以说,企业有什么样文化,员工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形象。不过我们在对许多国内成功企业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总结中得出结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力量和精神,它支撑着企业去不断开拓和进取,凝合着企业、员工和市场的关系。如果从普遍性来说,我们可以将其梳理为:品牌文化、超越文化、责任文化和合作文化。常德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实践作为个案恰恰可以佐证。
 
  品牌文化,引领快速发展
 
  品牌是企业富有含金量的无形资产。企业培育了一个优质品牌,就等于掌握了一片市场;拥有了一个知名品牌,就引领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常德卷烟厂芙蓉王系列品牌目前在国内中高档卷烟销售中占有一席地位,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受消费者信赖品牌、最具价值品牌等诸多殊荣,这既来自于企业“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和不断试验,又得益于湖湘文化的熏陶,奔放中可见内敛,求华贵又重亲和。如其企业管理者所言,品牌风格是独特的,品牌个性是鲜明的,而这归因于企业不断地科技创新和内在的文化塑造,是科技叩开了其品牌之门,是文化赋予了其品牌之魂。
 
  超越文化,推进不断创新
 
  常德卷烟厂11年间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400亿元财富,成绩可谓不小,但面对成绩,企业的领导者说“光荣与梦想,超越没有止境”,“永远把成功当起点”,这是常烟人在企业共同行为宣言中的第一句话。的确,企业要成就基业长青、铸造百年品牌,必须敢于挑剔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在竞争中保持一流大企业的优势。而国家主管部门提出要对全国卷烟进行的整合,旨在着力培育一支能与国际烟草抗衡的品牌。而常烟被认为是行业中属于成长性好、有活力、有效率、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家重点骨干企业。在新形势新起点上,常烟提出,必须抢抓机遇、不断超越发展,进一步做大品牌、做实基础、做强企业。
 
  比如,为了降焦,又同时保持其口味,多位专家共同努力着力对香烟烟雾中的多种化学元素运用高科技手段逐一分析研究,从几百个配方中挑选出最好的配方进行生产,使其卷烟焦油量从17mg/支降到10mg/支,并成功研制出香气质与量显著提升的低焦低害高科技产品。当常烟人推出“钻石”级产品时,王者风范也成为了成功人士不断超越自我的象征了。
 
  责任文化,传递社会价值
 
  近年来,人们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从理论上讲,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要对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责任除了投资人的利益或企业本身的利益,还应包括与企业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利益群体及社会的利益,包括员工、消费者、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如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改革开放以来,常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业绩贡献回报着国家、回报着职工、回报着消费者,也回报着社会。企业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是国家520家重点扶持企业之一,近年来连续进入全国企业纳税十强之列。高档芙蓉王系列产品传递的更是高品质的生活价值信念。
 
  与此同时,企业也不忘捐助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是湖南慈善总会发起人之一。在烟草行业“两个至上”——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价值观的指引下,常德卷烟厂追求和谐的发展,积极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已有10年。近3年来,常德卷烟厂用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用诚信的姿态追求双赢,累计捐资近2亿元,热忱支持教育、体育、扶贫、助残、赈灾等各项公益事业,做到了企业自身各指标发展的均衡,以及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这也是其“传递价值,成就你我”这一企业理念的生动写照。
 
  合作文化,成就企业和谐
 
  现代企业经营强调合作,是讲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管理新理念的反映。其实早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已对企业制度的分析中就将其作为一种目标设想过,他们指出了“劳动共有制度”,其实质就是强调了具有劳动力属性的劳动者之间的合作互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体的力量并不能超越合作的力量;而现代经济学中,合作才是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最有效方式。就其对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在常烟,合作文化氛围是浓厚的,这不仅体现在企业技术研发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员工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扩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参与面上,也体现在企业决策中充分听取职代会的民主建议上。我们感觉到,该企业就协同、合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观念,有代表性的诸如:把握时代主旋律,倡导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公平竞争;尊重个性发展,提供平等机会;鼓励技术创新,强调协调沟通;建立高效组织,创造和谐环境;满足顾客需求,真诚回报社会,等等。目前,这一合作文化理念正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