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许烟

2006-02-23来源:中国烟草作者:杨潮江
    2005年,联合重组是中国烟草工业企业改革的重头戏。4月,许昌卷烟总厂(以下简称许烟)成功完成二次重组,生产规模跃居河南第一、全国第12位。同时,许烟在河南省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中名列第7名,荣获“河南工业突出贡献企业”称号,并跻身“中国最具生命力企业100强”,前不久,还被国家文明委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单位之一。
 
    许烟取得这些成绩的奥秘在哪里?河南中烟工业公司党组成员、许烟厂长宋有申的答案只有4个字:自主创新。
 
    夯实自主创新的智力基础
 
    按照宋有申厂长“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理念,许烟近年来坚持不懈地实施员工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先后从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引进计算机、工业自动化、烟草工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21人,将企业基层拔尖人才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使职工的知识结构大幅度提升,业务技能不断提高。
 
    在此基础上,许烟强化职工的在职培训,相继举办了班组长培训班、WTO知识培训班、工艺培训班、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班、钳工知识和企业文化培训班等,选送了20名干部参加了MBA培训。2004年,培训项目达35个,涉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培训职工4039人次。2005年举办42个培训项目,培训人员达到4636人次。
 
    在许烟与许昌学院联办的“电气自动化大专班”里,一车间机械员黄梦菊原本就是本科毕业生,早就有了“机械工程师”的职称,是全厂女工中的“佼佼者”。但她认为自己在大学学的都是机械知识,应当拓宽知识面,于是,她毅然报考了这个大专班。在班里,黄梦菊要学17门课程,除了用功学习其中的8门自动化课程外,还主动担任了有关机械课程的业余老师。
 
    许烟还制定了《职工学籍学历、出国留学、报考国内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管理规定》,鼓励职工参加各类正规的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及行业内举办的学历教育;鼓励职工出国留学;报考国内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业完成后报销50%学费,并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
 
    目前,在许烟的数千名在职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达到50.5%,全厂从事技术岗位的员工中,有95.6%的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职称以上技工占技工总人数的31%。
 
    重金打造科技实力
 
    在许烟的厂区里,有一幢内外装饰一新的白色五层大楼格外引人注目,率先在全国同行业企业中设立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河南烟草工业唯一的省级技术中心就设在这里。里面不仅汇聚了硕士、省市级技术拔尖人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还有从上海、湖南等地引进的分析化学专业的博士和博士后等“科技精英”。同时,这幢大楼里还配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和检测设备。因此,职工们骄傲地称之为“我们的中科院”。
 
    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全力投入,是许烟推进自主创新的又一个特点。许烟每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2000万元。配备了精良装备的“科技精英”们以出成果不要命的拼搏劲头,奔波于市场、车间和实验室之间。他们突出市场的导向作用,广泛搜集各方信息,按照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配方和吸味进行改进,并用计算机技术辅助配方设计,用色谱仪等先进的仪器对卷烟的各种理化成分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香精香料及“三丝”搀兑比例等各种配方参数;积极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实现配方设计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
 
    2004年,许烟投资3.5亿元的“九五”技改工程整体竣工并通过验收,建成了一条在全国卷烟工业企业中技术最先进、工艺最齐全、技术含量最高、单箱耗丝指标跃居全国领先水平的8000kg/h制丝生产线,其“高架烟叶立体自动配方库”系统填补了行业的一项空白,占领了技术制高点。这条制丝线被国家局确定为首条新世纪样板生产线,被誉为“中国烟草发展史上一个跨世纪的里程碑”。
 
    继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信息化500强”之后,许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技术与资金投入,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已经实现百兆局域网向千兆局域网的升级,并实现了许烟和驻马店、南阳分厂的联网。辅料、备件、烟叶等24个应用系统及硬件的升级、软件的开发等全部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大幅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进入“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行列。
 
    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把科技创新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最终加快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进程,是许烟的又一特色。
 
    技术中心科研人员在科技研发实践中发挥前瞻性,打破了传统的叶组配方区域结构的理念,加强对不同烟叶产区的原料评价及适应性应用研究,调整了配方的产区结构,优化了叶组配方,拓宽了原料的使用范围,从根本上消除了长期以来配方对某一地区烟叶的依赖性,合理消化了烟叶库存,缓解了原料资源紧张的状况,有效地提高了原料使用价值。
 
    他们勇于摈弃传统香料使用理念,进一步加强了单体香料的应用,通过开展香料的配伍性研究及功能性香料的研究与应用,弥补了烟叶等级结构、产区结构、烟丝结构的变化对产品内在质量的影响,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而且还提升了香精香料的应用水平,充分突出了香精香料对产品内在质量和风格的特殊贡献,达到了加香加料与原料、工艺、产品内在质量的有机结合。
 
    通过叶组配方模块及香精香料的基础性研究的应用,使“金许昌”(软包)产品停用了高价位的紧俏烟叶,避免了高中低档卷烟原料的冲突,明显提高了低档卷烟的经济效益,同时使该厂卷烟口味符合流行趋势,去除了口味上的区域化,并且降低了单箱成本,进一步提升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这一系列创新研究工作,既保证了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又缓解了原料矛盾,同时节约原料成本3000多万元。
 
    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也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一车间副主任许绍逊先后完成了“辊压法薄片加纤维工艺技术研究”、“薄板烘丝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薄板与气流烟丝干燥技术”等重大工艺创新项目,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创新能手”称号;一车间电修班长侯俊峰先后完成了《避免烟块叠压改造》、《水洗梗手动加水加汽》、《加料机热风温度控制》、《松散润叶物料流量控制》等技术革新项目,被总公司授予“全国烟草技术能手”称号;三车间修理工韩建夫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举办的首届“中华杯”技术比武中,不畏强手,夺得第5名,荣获“全国烟草技术能手”的殊荣;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俊岭突破性地将造纸法薄片融入“金许昌”(黄软)卷烟配方中,改写了中低档烟无法使用造纸法薄片的历史,荣获“第三届河南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2005年11月底,在首届河南烟草工业系统烟机设备操作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中,许烟选手夺得所设八个项目中的六顶桂冠。
 
    如今,许烟每年都有数十项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技术工人参与完成的工艺改造也有数十项。据统计,近5年来,许烟已有13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走出厂门,获得了73项省级、12项国家级科研奖。
 
    雄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02年至今,许烟单箱效益、利税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始终雄踞全省同行业首位,荣获“河南纳税第一大户”的桂冠:“帝豪”品牌成为“河南省著名商标”、“中国卷烟行业成长最快十佳品牌”,2005年销量比上年增长30.26%,占省产高档卷烟70%以上的市场份额:“金许昌”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畅销品牌”,2005年总销量达到79.85万箱,同比增长33.75%,居全国卷烟品牌销量第8位。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品牌的出口创汇能力,2005年“帝豪”、“发时达”、“利雅得”三个品牌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数量同比增长69%,创汇同比增长66%,占全省卷烟出口总量的80%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