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烟加强技术创新保障品牌发展纪实

2017-11-29来源:东方烟草报

  有的品牌,历经百年积淀,却能历久弥新。

  聚焦到行业发展的坐标系之下,“双喜”正是这样一个品牌。在发展中,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信,保持“双喜”品牌的高品质才是最好的营销手段。

  品质该如何保障?

  在广东中烟看来,技术是支撑品质的一个核心要素。比如“双喜”(国喜)的打造,正是于千磨万砺、千锤百炼之中,广东中烟完成了对品质概念的又一次诠释。

  通过市场调研,产品与消费诉求之间的关系得以理顺;通过技术升级,设备作业率、烟丝纯净度得以提升;通过技术实践,产品的外在品质更加细致、愈发精益……

  聚焦市场:变“自说自话”为“诉求共鸣”

  在广东中烟技术中心看来,真实的调研应该是市场与技术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从研发成功到面向消费者,其间有半年多时间,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反复调研与改进。”广东中烟技术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黄春晖表示,“双喜”(国喜)是广东中烟的一个全新产品,调研、反馈和改进贯穿整个研发过程。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如果忽略产品的消费诉求而坚持技术本位,很容易变成自说自话。因此,研发人员与营销中心专职人员对接,在产品策划与设计之初便集思广益,形成联动机制,激发创新思维。

  他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做调研。比如,通过调研,技术中心发现不同群体在口味上存在“偏差”,因此“双喜”(国喜)在烟叶选择上没有以某区域为主,而是通过多样化、多种类的烟叶调配,以类似“中医配药”的方式,找到适合大众口味的“平衡点”。

  他们的调研更加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在整个调研中,广东中烟选取的“点”比以往更加“考究”: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群体的分类更加精细,而且综合考虑到整个点的“布局”。

  “解决问题不等同于解释问题。”在黄春晖看来,市场调研可以帮助他们触摸到市场脉搏,从而进行有效的产品改进。

  烟包端口的不干胶标签开口是调研后的一次重大改进。

  广东中烟主要负责人在一次试验中发现“双喜”(国喜)内包装撕开较困难。研发人员经过试验发现,由于残胶和静电作用,在取烟支时,使用者不易撕开不干胶标签,甚至可能会发生标签的覆铝膜和原纸分层现象。

  为此,技术人员直接在标签生产厂进行技术攻关,采用了全新工艺,对标签开口处进行了贴膜处理,并在标签中间涂硅油进行除胶,覆铝膜对应标签中间处直接镂空,彻底解决了隐患。

  “技术上的一切改进,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诉求。”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所长卢浥良说,“能否听懂市场反馈,直接影响到技术实践的方式、方法,进而影响产品成效。”

  扎根精益:专线实现“小锅小炒菜更香”

  在广州卷烟厂联合厂房有一个特殊区域,整个区域位于厂房斜对面,不同于普通车间,该区域一般人很难进入。

  这个区域就是专为“双喜”(国喜)等高端卷烟生产烟丝的“试验线”。

  “设备都是全进口,制丝人员全部是骨干力量。除了十几名技术操作人员,其他人员进入一律需要申请。”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工作人员江威说。

  一旁的卢浥良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是炒菜,大锅量虽然多,但味道均匀性差些;小锅量少,味道均匀细致。只有用小锅炒菜,才能尽可能保持其烟叶香韵,做出消费者喜爱的味道。

  如果说,“小锅细炒”实现了产品加工的精细化,那么制丝线上的诸多技术细节,则让烟丝加工从精细走向精益。

  “众所周知,在制丝中,核心部分就是如何合理运用‘香味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发挥烟草本香。”江威告诉记者,他们分别运用“保”“固”“增”三种技术。

  比如,松散回潮采用低温回潮,力求减少香气损失,这是保香;烘丝中采用柔性烘丝技术,这是固香;烘丝后烟丝立刻采用气流冷却,通过热冷交替激发出烟丝本身的香味成分,这是增香。

  除了技术上的“香味工艺”,“小炒”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对烟丝纯度的聚焦上。

  “传统的风送去杂效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于高端卷烟烟丝纯净度的需求。于是我们设计了二级烟丝提纯技术,在烘丝后先用风送除杂工序剔除杂物、梗签,然后再用柔性风选工序将烟丝再次提纯一遍,并通过可在线测量烟丝含梗率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江威告诉记者,“层层关卡”后,烟丝纯净度可以达到99.9%以上。

  反复打磨:千锤百炼满足“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广东中烟在“双喜”(国喜)研发改进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要素。

  在技术中心包装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谢定海向记者展示了几个连贯动作:撕开拉线—打开烟盒—取出内包装—撕开标签—取出烟支。

  这些用时十几秒的动作,包含了技术中心上千次的反复试验和调整。

  “每一个动作,我们都力求达到消费者最满意的状态。”包装研究所所长方细玲表示,“双喜”(国喜)的包装也是经历了“千锤百炼”。

  这样的细节能够达到何种程度?

  以“独立覆铝膜包装”为例。“独立内包装是为了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这是我们在高端卷烟中的首次尝试。”在方细玲看来,第一次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更多的探索。

  包装在试验过程中被反反复复地修改。从四周的圆角到直角,从一层膜到两层膜,从不同包装挺度对使用者的体验影响,仅独立内包装与外包装之间的摩擦系数,包装研究人员就尝试了100多次,修订过三次意见。

  “这虽是一个小地方,但对消费者而言却是一个大问题。内包装太紧不好抽取,太松又容易滑落,必须精准控制在一个范围内。”黄春晖说。

  正是基于这种严谨乃至严苛的态度,技术中心围绕消费者体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

  “采用覆铝膜包装,对我们而言是一次挑战。”谢定海说,这种方式可有效对烟支进行防潮保润,同时又有很好的挺度,整体可作为独立包装,但尚没有相关生产设备。

  “一般的做法是手工取出烟支,再手工塞入事先粘好的覆铝膜包装内,这就可能产生接触污染和烟支变形。”

  “用户的诉求值得我们开展每一次尝试。”方细玲的话道出了技术中心全体人员的心声。为此,技术中心突破惯性思维,经过几十次的打样试制和优化改进,巧妙使用了将软包硬化的小盒卷烟产品整体作为覆铝膜内胆的全新包装方式。

  千磨万砺,铸就匠心。反复打磨中,消费者体验被精心呵护与雕琢。这份沉甸甸的“匠心”,在“双喜”(国喜)的精益里,在“双喜”的传承里,更深藏于广东中烟的未来发展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