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合作生产工作纪实

2017-11-10来源:东方烟草报

  受市场环境和产销态势的影响,近几年,特别是2015年以后,卷烟品牌合作生产规模和结构双双呈现较大幅度下滑的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却在合作加工生产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同江苏中烟密切合作,合作指标从2015年的22万箱发展到今年稳定在30万箱;巩固了与湖北中烟的合作生产,并与云南中烟创建联创平台,深化了双方的合作力度,创新了合作方式;与江苏中烟联合出品的“龙烟”(呈祥细支)、与云南中烟密切合作的“哈尔滨”(老巴夺)相继上市,且销售势头良好。

  从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的发展轨迹看,正是坚守合作生产的初心,并不断探索与创新,他们才在合作生产的道路上,步越走越稳,路越走越宽。

  步越走越稳

  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发展之路就是一条找准自身定位,不断适应形势、调整结构、优化升级的道路。

  受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水平限制,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自有品牌研发培育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本世纪初,当行业为实现“卷烟上水平”掀起新一轮改革浪潮时,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抓住机遇,调整发展战略,实行合作加工和自主品牌“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他们以品牌为主、以资产为纽带,先后同湖北中烟、云南中烟、江苏中烟等企业建立了跨省联合关系,开始进行品牌合作加工。

  几年下来,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合作生产步伐日益稳健:合作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合作加工规模也从“摸着石头过河”“小尝小试”扩大到后期的“举足轻重”。尤其是与湖北中烟的合作,最高峰时,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加工湖北中烟的品牌规模占到公司产能的近一半。合作加工品牌的结构也日益提高,高峰时,合作品牌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收入总额的将近80%。

  在合作生产这条征途中,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淘到了助推企业发展的“真金”——哈尔滨卷烟厂完成易地技改,全新的制丝线、先进的卷接包设备,具备了生产高中低各价位规格卷烟的能力;合作生产“黄鹤楼”等一、二类烟的经验,也让他们的高档卷烟生产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但过分依赖合作加工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2014年以来,受经济环境影响,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遇到了产销计划难衔接、进度难保证、规模难增加、结构难提升、税利难增长的“五难”困境。

  困境之下,他们一方面与多家工业企业洽谈沟通、争取支持,并最终与江苏中烟达成合作生产协议;一方面对合作加工方式进行了反思,积极探索黏性更强的合作生产方式。

  “这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合作品牌加工规模,实现了‘学技术、增效益、谋发展’的目标,无论是管理、品控还是产品研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总经理马保军说,“但合作加工不能再处在简单的联营加工、定向整合层面,必须探索新型合作生产方式,真正做到合作生产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2015年,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对合作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家局有关要求,继续以品牌为纽带,密切与江苏中烟、云南中烟、湖北中烟合作生产关系,在稳定规模、稳定结构、稳定税利的同时,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借助合作方技术研发力量,加大自主品牌合作研发力度,激发自主品牌活力,助推互利多赢。

  路越走越宽

  “确保合作生产品牌加工质量是合作生产双方能够长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前提和保障。创新合作方式也必须以此为基础,离开了质量,一切都是空谈。”马保军说。

  为保证合作生产品牌加工质量,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专门成立了“品牌合作办公室”,并相继制定了《合作生产品牌现场产品质量检验规程》《合作品牌卷烟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合作品牌质量确认制度》等多个质量管理制度,将合作品牌的配方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技术标准及卷烟用料标准全部纳入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品牌输出企业确定的工艺标准与要求,专线专机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均衡稳定。

  重重把关之下,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的合作品牌生产过程处于严格受控状态,产品质量均衡稳定,多次在合作企业组织的合作生产点合作品牌品质季度抽检中排名第一。

  有了可靠的质量保障,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合作规模企稳回升。以与江苏中烟的合作生产规模为例,2015年仅为22万箱,2016年已经达到30万箱。2015年年中,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与江苏中烟签订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协议,约定“十三五”期间,双方合作生产产量每年不低于30万箱。2015年8月至12月,依托江苏中烟细支烟品类带动优势,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与江苏中烟通力合作,共同研发了“龙烟”(呈祥细支)。

  “龙烟”(呈祥细支)的研发,标志着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合作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将合作生产从一般意义上的来料生产、来牌加工向实现品牌做大做精、推进企业深层次合作转变,真正实现了落地销售、利益共享。而且共同研发新品,合作双方更有意识地强化双方信息对接、原料对接、工艺对接、检验标准对接,实现品牌输出、输入企业多层面上的合作,真正做到了合作生产“一盘棋”,合作企业“一家亲”。

  有了与江苏中烟合作的成功经验,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的合作生产道路越走越宽——

  2016年,本着“互利互惠、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他们与黑龙江省局(公司)、云南中烟签署了“三方深化战略合作备忘”协议,约定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持续深化合作,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烟草产业和三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年,依托这种新型的“工、工、商”三方合作模式,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打造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红河”(软甲)品牌,受到市场好评,年内产销达1.5万箱,今年预计产销将达到4万箱。

  “我们还与云南中烟技术中心合作,探索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究地产烟叶使用,共同研发新品。”马保军说,今后他们将根据国家局构建新型合作生产关系的要求,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在合作生产的道路上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