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建中烟龙岩烟草工业公司为例解析“两化融合”的路径

2017-08-23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林郁 蓝占明

  当前,在烟草行业大力推进精益管理的背景下,各企业在采购、生产、物流、营销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促进管理精细化,有效降低企业可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然而,在推进过程中,有些企业更多关注信息化发挥的作用,对信息化自身建设过程中如何应用精益管理思想、方法等,却较少进行探索和挖掘。

  福建中烟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建设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持续推进,当前正处在提升阶段,“两化”融合也处在综合集成阶段。从龙烟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经验来看,如何引用精益管理的思想和工具,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是龙烟一直探讨与实践的主题。特别是在“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龙烟在总体规划设计、选型采购、系统实施、运维改进等四个阶段引入精益理念,实现信息化建设过程少投入、多产出,达到精益管理的目的。

  对信息化建设而言,精益管理的“精”就是指投入要符合企业实际,不贪大求全、求洋;“益”就是追求客户价值,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搞花架子、面子工程。

  总体规划与精益管理的融合

  信息化规划必须立足企业,与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的互动、信息流与业务流程的一致,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加大信息化对企业战略和目标达成的驱动力度,最大程度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创造。

  信息化规划必须立足客户业务需求。企业的信息化规划要能支撑和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满足企业内外部客户的业务需求。经过多年的实践,龙烟在企业整体运营的宏观层面总结提炼了“IS-PDCA”管理方法(其中,I为情报系统,S为战略策划系统),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看待企业管理的对象,通过“IS”做正确的事情,确定适宜的目标和方向,进而构建完整的价值链,识别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以企业各业务流程为主线,从协同运作、信息共享、综合集成三个交互视角,全面梳理企业生产组织、生产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各方面经营活动与信息系统的依存关系,查找系统业务协同不到位、资源共享不到位、系统集成整合不到位的地方,利用SWOT分析、对标分析等方法,识别改进机会,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并行工程思想的运用。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跨部门组织协作、与其他职能规划协同、职能规划与投资规划同步等并行模式,能减少后期系统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计划变更,有效避免共性需求的重复低效设计和开发,避免因重复低水平设计造成的投资浪费,控制项目总体费用,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选型采购与精益管理的融合

  开展供应商管理。建立和运用全面系统评价体系,公开相关信息,实现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应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杜绝“暗箱操作”,预防腐败和不法行为,降低管理风险;强化“供应链管理”理念,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双赢、互惠互利的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争取价格优惠;强调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追求总体最优;构建动态管理机制,新的供应商通过资质认证流程审核后可增加到合格供应商名单,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通过评审后退出合格供应商名单,以获取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开展网上高效采购。对计算机设备、备件及耗材等物资进行网上招标采购,避免反复冗长的技术、商务谈判,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开展定额管理。从软件开发费用、硬件采购费用、咨询服务费用、系统运维费用等四个方面进行投资估算,通过即时化作业成本分析,精准定位项目实施费用,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避免重复投资、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等现象,有效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率。

  系统实施与精益管理的融合

  引入项目管理机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线上流程管理,通过财务、审计、法务等进行线下过程监督,实现信息化项目从需求申报、项目审查、项目立项、投资预算、项目采购、项目评估、项目变更、项目验收等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严格控制实施内容、时间计划、资金预算等内容,从事前、事中、事后阶段性控制向实时控制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利用VSM价值流程图进行需求分析。以数据质量为基点,全面分析数据在采集、确认、校验、统计、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信息流程现状,以生产过程为核心,全面分析企业在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实物流程现状,通过实际与理论的对比分析,找到核心的管控点,基于核心管控点分析管理需求,分析数据需求,最终确定信息化建设需求。

  业务需求驱动的方案设计。在技术方案设计过程中,注重发挥业务需求驱动作用,考虑方案的先进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同时,注重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使信息化实施方案与各业务需求相统一,最大限度地消除异构性,避免信息系统“瑕疵品”的出现。

  运维改进与精益管理的融合

  基于平台化的持续改进。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视企业自有人员的参与,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实现信息系统的自主运维,降低信息化系统运维成本;组建信息化QC小组,对信息系统日常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PDCA循环改进,有效解决了系统故障,提升系统运维效率;为企业员工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倾听员工建议和意见,善用员工的时间、构想和技能,增加员工改进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信息化持续改进。

  基于最佳实践的效果评估。通过标杆管理和自我评估,以最佳实践案例验证信息化建设效果。例如,通过ISO20000的实施,建立一套可衡量、可评价、可持续改进的IT运维管服务体系,降低运维成本和风险,使企业各项IT资源的应用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实现信息化作用从支撑向引领、从辅助向驱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角色转变。

  基于同步滚动的更新机制。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信息化战略也要同步滚动,确保信息化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协调一致;企业要建立战略管控平台,对战略的分解、计划的执行、项目的实施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使信息化建设过程目标化、具像化,确保规划的落地实施效果。

  总之,信息化建设只有充分借助精益思想,构建精益组织和流程,打造精益团队,使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与精益管理思想充分融合集成,才能不断促进管理精细化,有效降低企业可控成本,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