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局(集团公司)“控员提质增效”相关做法

2017-06-22来源:东方烟草报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在推进“十二五”战略落地,谋划、布局“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始终把“控员提质增效”作为员工队伍管理和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控规模”到“提素质”,从注重“瘦身”到注重“健身”,实现了从“数量上的达标”到“质量上的达标”,为上海烟草实现“百万千亿”升级版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对上海烟草提出的“打造新标杆”要求提供了重要支撑。上海市局(集团公司)是行业目前唯一实行工商一体的省级单位。2016年,上海烟草工业4家企业在岗员工4148人,卷烟产量264.04万箱;商业18家企业在岗员工4956人,卷烟销量80.45万箱,全年实现工商税利1079.92亿元。

主要做法

  近年来,上海烟草通过“控员提质增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切实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瘦身”——控规模

  1.商业:推进“三管一强”,逐步缩减企业人员规模。

  2012年上海市局(集团公司)党组提出在商业企业范围内全面推进“三管一强”,以“管人、管事、管资产”为抓手,加强对商业企业的指导、考核和激励。

  第一,暂停招聘,建立新进人员报批制度。2012年明确提出“暂停招聘工作,建立新进人员报批制度,全面推进定额定员管理”等要求,正式启动上海烟草商业“控员提质增效”工作。

  第二,统一管理,形成定额定员指导意见。2012年印发了《关于区县烟草专卖分局(有限公司)定额定员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各单位的定额定员标准(1.0版),以“人均卷烟劳动效率”作为评价定额定员先进程度的主要依据。这一标准的建立,实现了上海烟草商业企业定员标准从无到有的一大突破。经过五年持续推进,目前上海烟草90%以上的商业企业已达标,第一阶段定额定员工作全面完成。

  第三,自主定标,定额定员“升级”。2015年上海市局(集团公司)党组明确第二阶段定额定员管理的重点目标和工作任务,定额定员从第一阶段由市局(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统一制定方案为主,转向第二阶段发挥商业企业主体作用,自我推进、持续优化。各商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自行制定定额定员标准(2.0版),实现了更具先进性的“自主定标”。

  第四,分层分级分类,多角度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有:统一岗位设置并统一岗位标准;建立报表制度和调研机制,动态监控商业企业人员总体情况;制定印发《商业公司定额定员管理规定》,建立人员管理长效机制;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理顺管理流程;全面梳理规范劳动关系和清理劳务用工,开展劳务用工采购的招投标工作。

  2.工业:优化控员管理模式,逐步精简人员规模。

  工业企业的“控员提质增效”工作紧紧围绕“总量受控、配置合理、结构优化,满足集团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总体目标,合理规划统筹推进。

  第一,坚持控制总量基本原则。严格把控各工业企业人员规模总数,允许各工业企业在定员、岗级总体核定的范围内自行实施调整,增加一线岗位互相调配的灵活性,激发各工业企业调配资源、内部提升、优化结构的动力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第二,分层分类管理,控制存量规模。管理类员工不允许超职数、超岗级、超比例配备,管理类岗位人员配置规范化、制度化;技能类员工根据生产力布局、劳动效率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动态调整定员人数,达到逐步减员增效和长期人员稳定的双重目标。

  第三,树立标杆引领,定额定员对标。上海烟草在历经一系列战略性发展后,工业企业的产能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上海市局(集团公司)以此为契机,树立标杆、设立课题,在实际定员配置过程中与行业先进单位进行对标,找出实际人力资源配置中的薄弱点,改进完善,打造精简、高效的职工队伍。

  第四,全面审视定员标准,核减进人指标。自2012年起,上海烟草工业企业辅助类岗位原则上不予补员,对退休、离岗、调出的技能类岗位人员按70%~80%的比例核定补员指标。2016年,暂停了上海市局(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对外招聘工作。

  3.集团: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实现“管人”模式的新突破。

  第一,畅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渠道。通过内部公开遴选的方式,打破上海市局(集团公司)机关本部和所属工商企业之间人员流通的制度壁垒。机关职能处室岗位空缺确需补员的,优先考虑从工业企业管理人员中推荐或遴选,工业企业因此而产生的空缺可从本单位技能人员中优先选拔。各工业企业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技能岗位和不适宜社会化的辅助类岗位空缺的,优先考虑从人员冗余的商业企业遴选。

  第二,优化现有管理机制。对专业要求较高的部门岗位,在提高员工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充分借助社会专业资源,在平台建设和用工模式上寻求新的突破。例如一些辅助类、社会上有专业力量可替代的岗位,通过引入专业社会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减少人员培训培养成本。此外,探索部分岗位、部分生产线、部分机构的整体外包,将企业的要素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

  (二)“健身”——提素质

  随着人员规模逐年缩减,人员结构相对固化,员工队伍的素质能力问题日益凸显。上海市局(集团公司)党组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继续坚持控规模的基础上,把提素质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来推进,这是一个由表及里、从易到难、从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过程。具体做法有:

  1.择优选才,是提素质的基础。

  第一,根据公开公平、择优选才的原则,把好进人源头。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全面客观地评价适岗性,坚持优胜劣汰。2012年起,上海市局(集团公司)把从事工厂操作类岗位工作人员的学历条件提高至本科应届毕业生,关注重点专业,选拔出优秀技能人才,为“一岗多职”“一专多能”“兼并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队伍保障。

  第二,把企业博士后招聘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从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至今,分别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开展博士后科研项目23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3名,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顺利出站19名,上海烟草直接录用4人。工作站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更好地为产品开发维护和重大专项重要课题项目服务,为技术突破和新品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2.注重培养,是提素质的手段。

  第一,加强员工职业培训规划,形成集“入职培训、岗位培训、等级提升、继续教育”于一体的职业生涯节点培训模式。

  第二,加强岗位交流实践,加快对年轻干部后备人才的培养。打破壁垒,从各部门、各领域、各层面发掘培养更多年轻干部,选拔一线的优秀员工到关键重要岗位锻炼实践,把机关处室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去摔打磨砺,为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善用激励,是提素质的保障。

  第一,畅通专业技术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广大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干事创业热情。组织专业技术技能年度“津贴制”评审,以竞争择优营造创新氛围。建立了“岗位职务聘任制”,破解员工发展的“独木桥现象”。两项制度的固化,基本形成了管理人才队伍与专业人才队伍的并驾齐驱。

  第二,进一步加强商业企业员工队伍建设,激发营销、专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015年开展面向营销、专卖一线人员的“星级达标评优”专项工作,有效激励了员工素质的主动提升,促进了各商业企业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与健全,形成了员工队伍向营销、专卖一线岗位合理流动的人力资源配置新格局。

  (三)“瘦身”“健身”——增成效

  通过一系列“控规模、提素质”举措的落地实施,上海烟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人员规模,商业企业大幅下降,工业企业基本保持稳定。

  五年来,商业企业通过自然减员、岗位合并、职能复合、流程优化、加强培训等一系列“控规模、提素质”措施,有效控制了人员总体规模。截至目前,18家商业企业总体人员规模较2012年缩减2000余人,按照自然减员计算,至“十三五”末,商业企业总体人员规模将再下降20%,商业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良性循环期。

  工业企业历经一系列重大生产经营变化,为维持正常生产运行,短期内均出现不同程度人员结构性增长情况,但从总体趋势上看,人员总量在控员管理下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上海卷烟厂在“中华”专线建设投产、产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人员总量不升反降,体现了严格管控人员规模的成效。

  2.劳效指标,工商企业均得到显著提升。

  商业企业人均卷烟劳动效率从2012年初的210.4箱/人逐步提高到2016年末的310箱/人,增幅达47.3%。预计至“十三五”末,商业企业人均卷烟劳动效率将超过320箱/人的既定目标,部分商业企业预计可达到400箱/人的行业领先水平。主体岗位人均销售收入将比“十二五”末提高30%以上,全员人均卷烟销量预计将比“十二五”末提高40%。

  工业企业卷烟生产板块人均劳动生产率逐年提升,增幅达4.3%。其中2015年上海卷烟厂劳动生产率指标较初期增长22.9%,行业排名第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预计至2020年末,上海地区卷烟生产板块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将达到1000箱/人。

  3.员工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上海烟草有行业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00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60名。“十二五”期间,上海烟草参加技能鉴定6580人次,新增高级技工1584名、技师208名、高级技师22名。技能员工队伍高级技工以上持证比例达到58.9%。有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获“全国技术能手”,9人获“全国烟草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4.经营管理,再上新水平。

  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得益于“控员提质增效”,整体队伍素质、服务终端和市场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有效释放了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在提升自身经济运行质量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从2011年到2016年,上海市局(集团公司)工商税利从779.95亿元增长到1079.92亿元,年均增加59.99亿元,年均增速为6.7%,占全国烟草税利的比重上升到10%左右,累计上缴投资收益和税后专项利润616亿元,为国家财政增收作出了特殊贡献。

几点启示

  总结上海烟草这几年在“控员提质增效”上做出的工作,主要启示有以下三点:

  (一)统一思想,上下认识必须到位

  面对国家局党组、上海市局(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思想如果跟不上发展变化的实际,就不可能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实践。上海烟草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一线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做好“控员提质增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上海市局(集团公司)党组领导下,将市场倒逼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赋予“三管一加强”新内涵,推动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

  (二)推动改革,员工队伍必须稳定

  一项改革措施在设定改革目标时要把改革放在第一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稳定放在第一位。确保员工队伍稳定是控员增效工作中首要遵循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上海烟草控员增效主要通过自然减员的方法来实现。在方法上实行局部先试点,在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广。同时“控员提质增效”取得的红利应合理有效地回馈给广大员工,让他们能感受到“控规模、提素质”带来的发展效益。商业企业推行“三管一加强”后虽然人员大幅减少,但管理质量和运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得益于改革推进的过程平稳有序。让员工理解改革的初衷、支持改革的做法、共享改革的成果,才能使企业上下凝聚一心,为企业的新一轮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必须有效

  上海烟草围绕“控员提质增效”探索实践了一系列办法和举措,如“三管一加强”、“津贴制”评审、“星级达标评优”、“岗位职务聘任制”等。这些办法和举措蕴含了对现有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的改进创新。大量实践证明,这些举措能有效调动员工队伍的积极性,为“控员提质增效”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