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烟厂:百名青工走市场 建功立业塑品牌

2016-05-17来源:上海烟业报

  “全员参与营销是北京卷烟厂的优良传统,也是一条成功经验,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通过你们,把市场最真实的声音带回来;通过你们,把北京卷烟厂的理念带出去;通过你们,展现企业青年职工的良好形象。”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北京卷烟厂厂长曲志刚在市场调研培训动员会上向青年职工提出了殷切希望。

  3月27日,由北京卷烟厂人力资源部、营销中心、厂团委联合举办的“塑品牌,拓市场,京烟先锋之行”市场调研活动拉开帷幕,来自企业各部门的近200名青年职工齐聚科研办公楼多功能厅参加培训动员会。会后,身着统一服装,佩戴“中南海”徽章的青年职工满怀信心,奔赴位于北京市8个城区的185家卷烟零售店,开展为期5天的市场调研活动。

  重走品牌开拓之路 重温京烟奋斗精神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卷烟消费市场被万宝路、555、希尔顿等外烟长期占据,中南海品牌作为中国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的先驱品牌在海外市场热销,但国内消费者对“低焦油”的概念还十分陌生,新上市的中南海香烟面临着“知名度低、市场份额小、外烟打压”等重重困境。为打开市场销路、赢得消费者认可,北京卷烟厂成立促销小组,以“安全、健康、时尚”的理念宣传产品、开拓市场。促销小组走街串巷,站店促销,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机会。“我们用一天时间沿着长安街从国贸走到翠微路,逐一到沿途的休闲娱乐餐饮场所进行品牌推荐,形形色色的人都遇到过,有的热情好客,也有的漠然无视,但每当盘点一天促销的收获时就觉得格外满足。”谈起这段往事,当年促销小组的成员们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似乎忘却了长安街15.9公里的路程,也忘记了促销路上的种种艰辛。

  老一辈京烟人敢闯敢拼、勇于创新,从无到有培育了消费群体,在品牌开拓的道路上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将目光锁定重点消费人群,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促销手段,几个月时间里,中南海香烟就遍布京城街头大小烟店,受到时尚消费人群的认可和喜爱。从那时起,工厂与市场紧密联结在一起,为产品开发、质量改进和精益求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如今,当年的促销小组有了自己的“番号”,他们就是今天的北京卷烟厂营销中心。时光轮回,20年后的今天,新一代京烟青年再一次沿着当年市场开拓者的足迹,重温那段历史,重寻那种精神,重塑中南海品牌。

  紧锣密鼓积极筹划

  动员培训别开生面

  近200名青年职工走访市场,覆盖京城大大小小185家零售商店,如何有效管理,如何将一个个非专业人士培养成为合格的“客户经理”,成为摆在活动主办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此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利用3月底停产放假时间完成市场调研活动。人力资源部、营销中心、厂团委三部门紧密配合,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工作。为方便管理,200名青年职工被分为20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活动主办部门设立了“组长群、组员群”两级微信沟通渠道,并在“中南海之家”微信平台开辟专门版块,发布各项通知、传授调研知识。通过这样一张覆盖全员的“信息网”,确保分布在不同零售店的职工信息及时传递,保证物资补充及时到位。

  青年职工在市场调研活动中要进行产品问卷调查,并向消费者推广“中南海”微信平台,既要维护好零售户、消费者的客情关系,也要记录竞争品牌销售情况,参加活动的青年职工虽是本职工作“行家里手”,却不是职业“客户经理”,仅怀着对品牌的一腔热情,没有过硬的营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为提升青年职工市场调研知识水平,营销中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授课,详细讲述产品卖点、调研方法、微信平台推广方法和客户沟通技巧等。同时,为打消青年职工的顾虑,厂团委特别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市场调研模拟演练。演练中,小组组长以情景剧的形式,针对青年职工可能遇到的情况,编排出了各种场景对话,既有经验分享,也有反面案例,在寓教于乐中丰富了职工的品牌知识,帮助青年快速提升沟通技巧,使大家更加自信地走向市场。

  初次登场忐忑不安

  肩负责任展示形象

  “初春的北京略显清凉。偶见桃花三两枝,未惹蜂蝶尽是春。首次参加市场调研,心里未免有些忐忑,穿上西装,戴上‘中南海’的徽章时,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绝大多数青年职工和技术中心黄越博士一样,未敢多去留恋这沁人心脾的美好春色,便踏上了“京烟先锋之行”的征程。

  “踏进零售店门之前,我的脑海中回放着模拟演练中的一幕幕场景,心里默念了好几遍早已准备好的开场白。当作完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之后,店主冀老板显得略微冷漠,继续攀谈对我来说非常必要。很快,对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品牌特色的介绍,拉近了冀老板和我的距离。渐渐地,他也打开了话匣子。”大部分初出茅庐的青年职工,都是这样开启了一段新的工作体验。

  “组员崔立洁家住通州,他的零售店位于海淀区万寿路,每天需要提前2小时出发,晚上7点下班,9点多才能到家。我坚持每天给大家发信息,询问到家情况。”这是制丝车间李文的工作手记中的内容。李文是市场调研活动中的熟面孔了,今年是他第三次参加市场调研活动。这一次,他身兼两职,不仅是驻店市场调研员,同时也是制丝车间第一小组组长。对于责任,李文的感受更为深刻:当我跨出车间,深入市场的时候,我就代表着北京卷烟厂,我要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活动。“当我把烟一盒一条递到消费者手中时,我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我的本职工作,感到自己与产品密不可分,也在心中暗下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你们厂家的人员太认真负责了,凳子就在旁边,她一直站着,也不坐下休息,都第三天啦。”当记者来到这家位于通州北杨洼的小店时,老板娘迫不及待地说道,“别的厂家可没有这样的,还是你们‘中南海’管理规范!”老板娘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向我们称赞起来。她说的厂家人员,就是卷包车间于淼。于淼只是腼腆一笑,道:“谢谢您,我们有规定,工作期间不能坐。”正是许许多多的“黄越、李文和于淼”,怀揣一份认真和一股拼劲对待市场调研工作,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将京烟人的良好形象传递给消费者和零售户,默默地为企业品牌贡献着力量。

  铁杆粉丝催人奋进

  品牌创新不断前行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北京,热爱毛主席和周总理,喝酒只喝二锅头,抽烟就认“中南海”。“中南海”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像是北京的图腾,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在遇到“中南海”的铁杆烟民时,听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从抽烟到现在,一直抽‘中南海’……”他们会毫无顾虑地扫二维码、认真填写调查问卷,遇到不清楚的还会主动询问……

  “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一支小小的中南海香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虽然烟支的长度只有短短的84mm,但却成为了我与消费者沟通交流的坚实桥梁。”来自卷包车间的王爽向记者说道。她是卷包车间一名普通的卷烟机挡车工,每天与千千万万支香烟打交道。当记者追问她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时,她充满感情地说:“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存的灵魂。而对于一名卷烟机挡车工来说,就是灵魂的守护者与创作者。”

  这些“中南海”的铁杆粉丝,给予了京烟人无限的信心和勇气。他们的信任和忠诚,令人感动;他们的期待和关怀,催人奋进。京烟人将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品牌培育和技术创新,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本次市场调研活动共吸引9673名消费者关注“中南海”微信平台,派发出6万多支品吸烟和1.4万个打火机。同时,4614份调查问卷满满记载了消费者的心声传回企业,成为了最为宝贵的决策指导书。

  青年职工走入市场,体会到市场营销的艰辛和不易,了解到品牌转型发展的严峻态势。5天的市场调研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此次活动在企业内部引发的讨论正在不断发酵升级,如何针对市场的需求改进产品,如何将精致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如何提升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本领,这些问题愈发引人深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