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烟:薪火相传育“帝豪”

2006-01-10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郭思然 牛普业
   2004年,“帝豪”卷烟占据了河南高档卷烟市场近70%的份额。2005年,“帝豪”卷烟在增产90%的情况下,依然供不应求。为了这一切,许昌卷烟总厂的全体员工在三任厂长的带领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为河南卷烟竖起一面旗
 
    十年前,曾经辉煌的河南卷烟跌入低谷,各厂家纷纷在省外市场“丢城失地”。时任许昌卷烟厂厂长的魏广智到南方拜访客户时,曾几次听到“河南能出什么高档烟”的疑问。当时,这话深深刺痛了魏广智的心,使他陷入了深思:卷烟的质量没有变,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会在今天失宠?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魏广智终于找到了答案:社会消费水平日渐提高,企业却没有生产出符合高档卷烟市场最新需求的产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的魏广智坚信,许烟人具有研发高档卷烟的能力,他决心为河南卷烟竖起一面旗,并亲自指挥了这场攻坚战。
 
    一时之间,许昌卷烟厂的技术骨干集结了,国内的烟草专家请来了,“洋同行”的经验借鉴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打响了。在研发过程中,许烟要钱给钱、要物给物,魏广智每周都听取研发进度报告,还不时跑到现场“督战”。职工们都说,厂里研发产品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动静。半年过后,许烟家族诞生了“帝豪”这个新成员。初出茅庐的“帝豪”在1993年全国高档卷烟新品招标评比中,以其突出的优点一举夺得第一名。
 
    当年负责“帝豪”研发工作的总工程师马宇平回忆:当时,许烟对“帝豪”的配方工艺和生产流程要求非常严格。就拿选料来说,要揭垛选包、开包选把、解把选片,决不让一片有瑕疵的烟叶进入叶组配方。卷烟品质的优良,让“帝豪”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零售价也一路攀升。当时,郑州的一位消费者给魏广智写信赞许说:“你们的‘帝豪’给河南卷烟争脸了!”
 
    不要养盆景,要栽大树收硕果
 
    给河南卷烟“争脸”并不是“帝豪”唯一的使命,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它还应为企业创利。1995年,许烟因为技改出现了资金困难,恰逢此时魏广智又奉命调离,许昌市烟草专卖局局长王建民走马上任,兼任许昌卷烟厂厂长。他知道“帝豪”扩张是企业的一个效益增长点,但由于“帝豪”配方中所使用的一些外省烟叶产量较低,原料就成了“帝豪”发展的瓶颈。王建民一时犯了难:一方面“帝豪”卷烟供不应求,销售人员整天追着生产主管要货;另一方面生产车间“等米下锅”,而且工艺管理人员又坚持宁缺勿滥。由于在农业大学学过种烟技术,又有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王建民对卷烟生产提出了新的见解:消费者掏钱买的是吸食卷烟时的口感,只要确保消费者的吸食需求,就不必拘泥于原有的原料、配方。于是,他发动全厂职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力求突破传统的工艺信条,并提出:“帝豪”这个牌子,不能只是好看的盆景,而应该成为结满硕果的大树。由此,在坚持“原料优先、目标既定”原则的基础上,许烟展开了“帝豪”的二次研发工作,积极探寻新的配方技术。通过工艺人员的不懈努力,使用新配方的“帝豪”终于研制成功,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因为打破了原料制约,这一年,“帝豪”卷烟的产销量超过了此前的总和。
 
    品牌建设脚踏实地
 
    继王建民之后,1998年7月,宋有申接掌了许烟这艘大船。在他上任后的第一次职代会上,职工代表们提了一个带有战略性建议:“‘万宝路’是美国的品牌,‘555’是英国的品牌,‘帝豪’也应该成为中国的品牌。”其实,这也正是宋有申的内心愿景。在上任的“见面会”上他就告诉大家:“我国加入WTO以后,国产卷烟势必要和洋烟‘过招’。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得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基于这种认识,许烟人对“帝豪”的培养,自觉地从产品层面上升到了品牌的高度。当时,“我能为‘帝豪’品牌做些什么”成了许烟人的行动指南,上至领导班子成员,下至普通员工,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帝豪”品牌的打造中。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建立了工艺、设备、原料、辅料、质检、营销等六大保证体系,涵盖了“帝豪”品牌建设的全部内容,一环扣一环,事事有人抓,并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再造管理流程,把各个层面的决策过程制度化,有些大事即使主要领导不在场,相关负责人也能拍板,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他们进一步推进了工艺技术研究,延揽人才,增加设备,细分领域,力求用独有的技术成果,铺就一条中式卷烟品牌的成长之路。如今,“帝豪”品牌遵循“脚踏实地,小步快跑”的原则,规模不断扩大,继黄金硬“帝豪”之后,天骄“帝豪”和金爵“帝豪”等新品先后面世。
 
    品牌之树常青,在于薪火相传的活力延续。“帝豪”有幸从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了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它的成长之路洒满了阳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