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中:期冀光明的未来

2006-01-01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李季
    2002年,全国质量信得过食品、全国卷烟优等品;
 
    2003年,山东名牌、国家烟草专卖局视同全国名优卷烟;
 
    2004年,中国名牌烟标设计金奖、入选国家局《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
 
    2005年,中国名牌;
 
    ……
 
    “哈德门”飘香八十余载,陶醉了几代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卷烟品牌之一,她创造了昨日的辉煌,经历了今天的成长,又将如何面对更加灿烂的明天?
 
    “100万箱,对很多烟草人来说是个心理上的临界点,但绝不是终点。100万只是个新的起点,‘哈德门’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做得长远!”青岛卷烟厂厂长邹勇说,“这不是纸上谈兵,因为‘哈德门’有成为中式卷烟代表性品牌的实力。”
 
    稳定的消费群体:做大的坚实基础
 
    一张20世纪30年代作为装饰品的“哈德门”招贴画静静地悬挂在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里。就像“哈德门”不因时间的久远而在消费者脑海中淡去一样,岁月的沧桑并没有黯淡画面上艳丽的色泽。
 
    “据我了解,当时同属于大英烟草集团的上海、天津、青岛等烟厂都没有这种版式的招贴画,没想到我却在远隔几千里的大西北见到了它。”青岛卷烟厂总会计师李万灵偶然发现这张画后,打算高价买下它。
 
    博物馆馆长委婉地拒绝了他:“藏品是不能卖的。再说‘哈德门’在我们这儿可是深入人心,不少‘哈德门’迷慕名而来,这张画卖给了你,他们可不饶我啊。你要真想要,我们可以为你做一张复制品,价格可以便宜些,10万元就可以了。”李万灵的心愿虽未达成,可从馆长的话里他体会到,原来“哈德门”在消费者心目中享有的地位是如此之高。
 
    “哈德门”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走“民品”之路。她始终以平民化的价格回馈消费者,消费者也对她赞美有加:“香烟如‘哈德门’之佳者有之,但均不能以‘哈德门’之价购之。”
 
    “主要购买三、四类卷烟的城乡大众消费者是我们最大的消费群体,扎根其中,‘哈德门’就有了深厚的市场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谈及“哈德门”的品牌定位,青岛卷烟厂厂长邹勇充满信心。
 
    1992年,“哈德门”恢复生产时,产品的定位依然是“民品”——价格在工薪一族能接受的范围内。短短两年时间,产量就由最初的2000箱“翻着筋斗”增长到27万箱,在随后十几年的持续增长中,“哈德门”也没有因为畅销而偏离“民品”的定位。钟情于“哈德门”的消费者这样说:“‘哈德门’代表了大众口味,代表了老百姓的消费水平,确实是咱老百姓自己的烟。”目前,“哈德门”不仅在山东热销,而且已基本覆盖全国市场,尤其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和山东省上柜率达到了100%。
 
    卷烟作为大众消费品,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和市场覆盖率,消费者就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产品,就更谈不上接受和认同了。同样,如果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没有地位,扩量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哈德门”坚持“不求高档、但求精品”的品牌经营理念,将零售价位设定在每包2~5元,以其鲜明的产品特色、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的产品质量,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拥有了一个稳固的消费群体。
 
    完善的创新体系:做强的技术平台
 
    要做大做强“哈德门”,离不开技术的支撑。青岛卷烟厂以构建精益求精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基础,以建设科技队伍为保障,寻求支撑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优势,形成强劲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技术中心采访时,正碰上技术中心副主任阮晓明与人劳处负责人商讨引进某类专业人才的事。“来自同一个学校的不要太多,专业也不能局限在烟草种植,否则大家都一个思维模式容易禁锢思想,还有什么创新可言?”阮晓明只提出了这个“简单”的要求,反映出的却是青岛卷烟厂对创新的极大重视。
 
    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的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是全国烟草行业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投资4000万元,配备了先进的科研装备和齐全的检测实验设备,建成了国内首条50kg/h实验线,同时还建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中心本着“在工作流程中发现控制点”的原则,不断鼓励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到创新体系中来。例如,对于新材料的使用,可以通过车间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公布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转换成内部使用的执行标准。
 
    创新的过程也是技术平台不断扩建的过程,信息化建设又为夯实技术平台打下了基础。
 
    早在十几年前,青岛卷烟厂便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技术创新乃至做强“哈德门”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提高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程度,实现生产过程中人员、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集成,20世纪90年代初,青岛卷烟厂开始进行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历经二期MIS及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建设后,2001年9月,青岛卷烟厂正式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三层框架结构:上层为ERP(企业资源计划)、中间层为MES(生产执行系统)、下层为生产和物流自动化系统,并辅之以智能产品配方设计系统(CAD)、商务智能系统(BI)、办公自动化系统(OA)及计算机网络支撑系统等,形成了一个全面、先进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以前做样品时,卷烟摆了一地,要一点一点地去评吸、去记录,研制配方时还要去库里找烟叶,费时又费力。现在有了CAD,只要输入数据再轻点鼠标,一切就都解决了。”颐中集团副总裁胡盛国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他对青烟信息化建设前后变化之大感触颇深。CAD是青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CAD每天午夜12点接收ERP导入的数据,并与MES实时对接,不断更新数据。产品版本管理、配方管理、烟叶评估等几大模块在产品开发、配方研制、原料供应等方面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产品设计也由人工配方变为智能配方,避免了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了“哈德门”及其他品牌的稳定性,这项变革在当时处于全行业领先水平。
 
    青烟借助ERP这一信息集成平台,有效规范了企业管理行为,并通过与MES的集成,实现对制造环节的快速反应及协调,从而实现企业管控一体化的目标。同时,将企业的核心流程转变为管理的重心,规范和优化后的流程在ERP系统中固定下来,利用合理的权限划分,有效解决了信息传递不畅、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职工的每一步行为都固化在系统中,最显著的效应便是全员成本意识和协作意识得到大大增强。
 
    深厚的历史积淀:常青之树的文化沃土
 
    如果说要把“哈德门”培养成一棵常青树,那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是赋予这棵常青之树不竭生命力的文化沃土。
 
    且不说“哈德门”留下的那些多彩的文化宝藏——始自元朝的品牌渊源、80多年的风雨兼程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佳话,历经岁月变幻,她已经成为“怀旧”的代名词。青岛卷烟厂在品牌文化的发掘与应用上也是非常成功的。
 
    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单纯的宣传造势,更多的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寻找,一种探寻与消费者心灵契合点的撞击。今年9月,原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青岛之前,访问团的先遣人员提前抵青做相关准备。当得知“哈德门”就是由青岛卷烟厂生产的时候,他们十分兴奋。于是找到烟厂销售部门,打算多买几条带回台湾,更希望“哈德门”能在台湾“开花结果”。原来不仅连战的父亲连震东是“哈德门”的忠实拥护者,不少台湾老兵也钟情于她。对这些眷恋故土的人来说,“哈德门”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包卷烟。一支“哈德门”在手,伴随着袅袅轻烟,割舍不下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啊!
 
    在青岛卷烟厂的档案室里,工作人员仔细地揭开外包装纸后,一张张泛黄的“哈德门”香烟招贴画便呈现在记者面前。这些招贴画来自全国各地,最早的是1933年印制的。“这些是‘哈德门’迷们赠送给烟厂的,尤其是纸张背面写满毛主席语录的,都是有心人在‘文革’中冒着风险保存下来的。”工作人员说起这些招贴画的故事如数家珍。历经岁月的洗礼,现在这些招贴画已不再是单纯的宣传品,而是“哈德门”与消费者在情感上互动与交流的见证。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拿到了这样一份统计分析资料:今年以来,“哈德门”产销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六位。2004年,其增幅列行业第二位;今年12月,其年产销量又首次达到了100万箱。笑看昨日风卷云舒,敢问明朝路在何方。青烟人又在心目中为“哈德门”勾画了怎样一幅未来画卷呢?
 
    “我们不一定要当旗舰,也可以是护卫舰,还可以与其他品牌联合。但只有把‘哈德门’做大做强做长远,才是企业价值的最佳体现,才无愧于广大消费者对‘哈德门’的厚爱。”或许,邹勇的这番话就是两千多名青烟员工对“哈德门”明天的最美好的期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