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2年初,武汉市经委就对湖北省烟草工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调研结束后形成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三五年内武烟集团还不能发展壮大起来,就极有可能被别人吃掉。”面对岌岌可危的烟产业,湖北省痛下决心,重组湖北烟草,振兴武烟。
一位业内人士说,湖北烟草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市场分散、品牌杂乱,“做大武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市场和品牌的集中度,让“武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湖北境内的烟厂已达18家,香烟品牌200多个,产品规格达上千个。如此多的烟厂在狭小的市场空间“窝里斗”,为此,自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湖北省境内的枣阳、大悟、郧阳、咸宁、巴东5家烟厂及来凤生产点被先后关停整合,当阳、三峡、红安、广水烟厂陆续由武烟兼并,襄樊及清江烟厂由武烟重组,湖北烟草业完成了“18变1”的整合过程,“一厂多点”的武烟在重组清江烟厂后,生产规模直逼224.5万箱。
企业重组只是手段,品牌整合才是武烟的最终目的。湖北省烟草企业联合重组完成之后,解决了生产企业“指标散、布局乱、效率低”的问题,但武烟又几乎包揽了全省的品牌,如果品牌“杂、乱、多”的状况不改变,“大品牌”仍旧难以形成,武烟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得到根本提升。因此,如何推进品牌整合与扩张,培养强势品牌,又成为武烟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武烟提出了品牌整合的目标和方向,即用2—3年的时间,将所有品牌逐步整合到主导品牌上来。但是,在对其他烟厂进行“品牌置换”之后,这些烟厂的职工是否认同、当地消费者是否买账,对武烟而言又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三峡卷烟厂在整合前为宜昌市第一大企业,计划产量也位居全省前列,其品牌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年销量在10万箱以上。品牌整合之初,消费者难以理解,对此,武烟多方调查,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最后吸收了三峡烟厂的一些原有配方,品牌产品保留了原有口味,适应了当地消费者的习惯。如今,武烟在湖北省内的销售“障碍”已被全部清理,企业品牌集中度大为提高,大市场中大品牌格局初现端倪。
由于武烟“一厂多点”,在多点生产的形势下,“同品同质”就尤为重要。为此,武烟确立了质量管理的“三不放过”原则,即“不合格的原辅料不进入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2004年,武烟又先后斥资1.2亿元,引进制丝、动力集控系统、卷接包自动物流系统以及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从“硬件”上保证了多点生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目前,武烟的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市场投诉率低于一百五十万分之一。
技术创新是品牌升值的基础。早在2000年,武烟就把研制开发“高档次、高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焦油”的“四高一低”产品列入新产品开发计划,按照“开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的要求,加大了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研发力度。2002年,武烟技术中心就已获准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为目前全国100多家烟草企业中仅有的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之一。
积累了做大做强品牌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研发优势、装备优势和人才优势,武烟的龙头品牌迅速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扩张。据了解,连续20个月以来,武烟的主打产品在销售增长幅度方面一直稳居全行业36个名优烟之首,预计今年底其销量将突破100万箱大关;继今年6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之后,9月1日又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