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烟:立足品牌发展 打造“第一车间”

2015-06-17来源:东方烟草报

  没有优质可靠的烟叶原料,就没有经久不衰的卷烟品牌。

  江苏不产一片烟叶,原料始终是制约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瓶颈。为此,10多年来,江苏中烟一直立足品牌需求,把烟叶基地建设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来抓,烟叶基地规模由小到大,基地布局由分散到集中,工商研合作关系由松散到紧密,切实提高了原料供应保障能力。

  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推动烟叶生产模式发生了转变——“过去是种什么就买什么,现在是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在本质上烟叶生产实现了“从生产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再向品牌主导型”的转变。

  为积极推进品牌主导型基地单元建设,江苏中烟重点围绕创新组织模式、深化生产介入、强化评价引导进行了探索。

  创新组织模式,提高烟叶基地运作效率。一是推行项目负责制,即成立由组长、农艺员、业务员、质检员、配方员组成的项目组。项目组负责基地建设、收购调拨、质量检验、复烤加工、烟叶运输等全部任务。二是推行领导挂点制度,每年公司分管领导以及原料供应部、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都要挂点到各项目组,了解生产现状、检查措施落实、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产区指导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推行挂职交流制度,本着“基地共建、生产共抓、品牌共享、合作共赢”原则,推行挂职交流制度,由江苏中烟选派人员到基地挂职县级局(分公司)副经理或烟站副站长。

  深化过程介入,提高烟叶基地生产水平。以项目组为依托,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工商研三方共同制定烟叶生产技术方案,派人全程驻点跟踪生产技术方案落实,尤其要对改进的技术措施督促落实到位。收购期间,项目组与烟叶产区共同确定收购交接样品,平衡收购眼光,并进行收购过程的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就地整改,真正将工业的需求落地,确保基地建设成效。

  强化评价引导,持续改善基地烟叶质量。“工业主导、科研主力、产区主体”是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的建设要求。江苏中烟积极探索“评价-引导-再评价-再引导”的烟叶评价引导机制。项目组每年对基地调拨的烟叶分品种选取最具代表性的“B2F、C3F、X2F”三个等级,由原料供应部对烟叶外观质量、技术研发中心对内在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评价和检测,结合配方需求和往年质量进行比对分析,明确改进方向。针对烟叶品质有待改进的方面,与技术依托单位、烟叶产区公司三方讨论,进一步明确下一年的工作重点、提升方向和改进措施,进而形成烟叶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通过一系列措施,江苏中烟的基地化供应率进一步提升,2014年,江苏中烟共承建国家局基地单元32个,烟叶产量160万担,占江苏中烟计划的80%,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了17%。

  根据规划,下一步江苏中烟将牢固树立精益管理理念,继续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按照“定品牌、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的要求,紧紧抓住“产前引导、产中跟踪、产后评价”三个关键环节,真正将烟叶基地做实、做优、做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