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不适用烟叶处理“纵横谈”

2015-06-16来源:《中国烟草》

  亟待解决

  在2014年全国烟叶工作会议的报告中,一个并不算陌生的概念“工业不适用烟叶”跃然纸上,那么,究竟什么是“工业不适用烟叶”?不少人将其与不适用鲜烟叶或工业烟叶库存混淆起来。

  实际上,工业不适用烟叶并不等同于“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烘烤后品质较差”的不适用鲜烟叶,更不等同于工业企业在仓库中自然醇化、储存的库存烟叶。

  而综合各工业企业的意见来看,所谓工业不适用烟叶是指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配方的改变或者储存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不适应企业现有卷烟生产需要的烟叶原料。

  由此可见,形成工业不适用烟叶的原因比较复杂,某中烟工业公司原料部负责人分析认为:“形成工业不适用烟叶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卷烟产品更新换代或配方改变导致烟叶不适用,二是烟叶收购调拨结构与卷烟产品结构不相匹配导致不适用,三是部分库存烟叶年限超过5年,质量满足不了现有产品生产的需要。”

  据国家局财务(审计)司统计,截至2013年11月末,行业工业企业库存不适用烟叶共约405万担,占工业烟叶库存总量的4.5%;不适用烟叶占用账面金额约为94.5亿元,占工业烟叶库存金额的3.4%。部分工业企业的不适用烟叶库存量比重较高,达到了10%以上,最高的一家不适用烟叶库存量甚至达到了烟叶库存总量32%左右。尽管从总体上看工业不适用烟叶只占其烟叶库存的一小部分,但其占用资金与仓库,处理起来又相当棘手,因此可以说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行业工业企业的平均烟叶库存水平已经达到37个月,超过普遍公认的30个月左右自然醇化期的时间,部分烟叶有可能因库存年限过长而导致不适用。在此背景下,消化处理工业不适用烟叶库存,显得尤为重要。

  工业企业不适用烟叶库存过高,对企业的仓储维护、资金流动和保证烟叶品质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压力,且为避免不适用烟叶成本“沉没”,就必须及时“止损”,然而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工业企业普遍对此十分“头痛”,以至于有人形容不适用烟叶库存就像“烫手的山芋”,吃也吃不下,扔了又可惜。对此唯有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迎难而上。

  事实上,在201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局领导也进一步强调:“要多渠道消化和处理工业不适用烟叶库存。”

  纵向消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2014年全国烟叶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国家局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提出了“及时雨”般的处理措施,并提出了每年100万担的处理目标,“内外兼修”,准备打一场处理工业不适用烟叶的“攻坚战”。

  其中,在纵向方面,主要是企业内部消化不适用烟叶库存,通过创新工艺技术,将部分不适用烟叶转变为适用烟叶。中国烟叶公司总经理陈江华认为:“工业企业要修订针对技术中心人员的配方成本考核办法,加大卷烟配方多等级烟叶加工和使用研发力度,拓宽原料适用范围,提高原料适配率。”

  也就是说,工业企业要练好“内功”,提升不适用烟叶的可用性,“变废为宝”,如此一来此消彼长,既消化了不适用烟叶库存,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际上,不少卷烟工业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探索步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例如,早在2008年,河南中烟就根据自身品牌及不同规格的风格定位,开展了“提高上部烟叶工业可用性技术研究”项目,持续推进叶组配方研究、模块替代研究、加工工艺创新等技术研究,拓宽烟叶原料的适用范围,其中就包括提升不适用烟叶的可用性,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而贵州中烟则设计、研发了“烟叶特殊处理设备”,创新工艺技术,打破了传统烟叶原料加工模式和工艺,可以有效提升烟叶原料的可用性。目前,“烟叶特殊处理试验线”已经顺利通过专家组的鉴定,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即将在贵州中烟贵阳卷烟厂正式投入使用。

  纵向消化不适用烟叶库存还包括国内工业企业内部调剂的方式,所谓“我之毒药,他人良药”,某企业的不适用烟叶,也许就是其他企业的可用烟叶,将不适用烟叶在国内工业企业内部调剂消化,无疑是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措施之一。

  目前,行业已经建设了烟叶调剂平台,为企业间不适用烟叶的相互调剂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一步,行业将进一步完善烟叶调剂平台,详细提供各企业不适用烟叶的品种、数量、价格等信息,拓宽支持企业处置不适用烟叶的各项服务功能。

  横向出口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除了企业纵向消化工业不适用烟叶以外,出口不适用烟叶到广阔的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当前,在创新工艺技术消化不适用烟叶尚未全面普及应用时,出口还是缓解不适用烟叶库存压力、完成100万担处理任务目标的主要方式。正如陈江华所说的:“要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不适用烟叶出口数量。”

  我国国内工业企业库存的部分不适用下低等烟叶,由于成熟度满足产品需求且价格便宜等“闪光点”,颇受部分国外企业青睐,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需求量。不适用烟叶出口,不仅提高了烟叶资源的利用率,也对库存烟叶的“减负”发挥了较大作用。

  对此,国家局要求:“要扩大工业不适用烟叶库存出口,减少积压,避免浪费。”经财务(审计)司测算,各工业企业拟出口的“配方不适用,出口有市场”的不适用烟叶库存约为232万担。

  “天明问前路,已度千重山”。2014年,烟叶出口工作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各单位跨越重重阻碍,一方面扩大原有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拓展中东、原苏东市场,作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在加强对接、多方协调下,5万吨工业不适用烟叶库存终于“漂洋过海”。

  2014年工业不适用烟叶出口任务圆满完成,而2015年国际烟叶市场低迷,相应地,不适用烟叶出口也面临市场、价格、等级等多重“瓶颈”。因此,为鼓励和规范工业企业处置不适用烟叶,国家局财务(审计)司牵头进行了详尽调研,并从价格政策倾斜、统一组织出口、明确相关鼓励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则正在起草出口《工业不适用烟叶管理暂行办法》,并探索建立消化不适用烟叶库存的长效机制。

  “天不帮忙人努力”,各相关单位通过转变观念,科学定位,“主动出击,变危为机”,不适用烟叶出口工作初步实现了“开门红”,截至今年一季度,湖南、浙江、云南3家工业公司已出口库存不适用烟叶共8000吨。

  “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纵向消化,横向出口,多渠道消化处理工业不适用烟叶库存,凭借卓越的智慧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烟草人历经探索,走出了一条处理工业不适用烟叶的新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