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为看上烟

2015-04-21来源: 东方烟草报

生产篇:柔性生产 确保实现税利增长  

  201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行业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管理部按照集团党组提出的“稳字当头、规范为先” 总体要求,聚焦以“中华”为核心的“1+3”品牌布局和建设,从市场需求、计划产能、码段安排、库存变化等多方面着手,积极完善产销协调,合理调整生产节奏,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有力保障了税利保增长目标的全面实现。

开足马力,全力满足市场需求

  上烟集团生产管理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运用产销周计划调整等方式合理安排生产,不断增强宏观调控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2014年元旦、春节前后,卷烟市场需求旺盛。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中华”品牌的峰值需求,对生产准备、供货节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上烟集团生产管理部积极挖掘生产潜能,柔性安排生产,采取年底备货、单休生产、码段倾斜、外销错峰等多种措施,最大限度释放产能,应对“中华”品牌的生产高峰。上海卷烟厂春节前全部安排单休,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尽全力满足节日期间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由于元旦、春节期间计划码段向“中华”品牌集中倾斜,天津卷烟厂和上海高扬国际烟草有限公司面临计划码段有限导致生产任务不足的难题。为确保有序生产,生产管理条线协同相关单位和部门,通过增加外销卷烟生产计划、适当减少工作日天数等措施,协调解决两地生产难题。通过柔性安排工作日、出口卷烟生产计划,2014年1月“中华”品牌产量合计达到34.39万箱(含备货生产),占全年“中华”品牌生产目标的24%,有力保障了元旦、春节市场“中华”卷烟的供应,为实现全年税利保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生产,支撑“中华”品牌发展

  在国家局下达的计划增量基础上,上烟集团合理调度,将总体计划资源向“中华”品牌倾斜。这势必涉及生产计划的全局统筹和各方平衡,需要集团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和安排。

  经过上烟集团积极协调,“牡丹”(软)扩点至天津卷烟厂生产,外销“红双喜”(硬)从上海卷烟厂移至高扬公司生产。北京卷烟厂通过调整膨胀烟丝维保方式,年增产200吨左右膨胀烟丝,为弥补集团膨胀烟丝产能缺口提供了保障,有力支撑了“中华”品牌发展。高扬公司勇挑重担,积极响应集团的决策和安排,减少了近11%的年产量,为“中华”品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计划资源,并对原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新增“自营产销”模式,改变生产组织和财务核算方式,确保了企业的平稳赢利和健康发展。同时,上烟集团加大合作生产协调力度,为“中华”品牌发展提供更多计划资源。2014年,内销“中华”卷烟产量 142.81万箱,同比增长12.8%。

  去年以来,“中华”品牌的销售规律和消费特征出现明显变化。“中华”自吸消费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华”(硬)消费快速增长。去年1月,“中华”(硬)的生产比例(含备货生产)为61.6%,2月份上升至68.2%,4月份达到70.2%。

  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供应。上烟集团生产管理部引导相关企业,严格按照市场真实需求组织好生产供应,构建订单驱动生产的高效、敏捷、协同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了产销协调增长。上海卷烟厂生产机型和产能相对固定,每天生产的成品比例也相对固定。上海卷烟厂733号厂区仅生产“中华”(软)、787号厂区仅生产“中华”(硬)。针对这一情况,生产管理部科学分析,适时调整生产日安排,打破733号厂区和787号厂区工作日相同的惯有模式,按照产品市场需求,合理安排两厂区工作日,最大程度服务好市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质量为本,稳定提高品牌质量

  “中华”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上烟集团的信誉,关系到上烟集团的生存与发展。上烟集团党组高度重视“中华”产品质量,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上烟集团在深入开展方正、镜面、圆周工程的基础上,组织生产部门以“零缺陷”为目标,持续关注消费者质量反馈,持续开展质量缺陷改进、“中华” 竞争性品牌对标分析、过程综合评价等工作,引导卷烟工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开展质量类科技项目研究和攻关活动,有效改善了硬盒产品的磕头和斜口露白现象;深入推进以统计过程控制为核心的质量过程监控与持续改进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突出设备的平稳运行,切实增强了设备设施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能力。

  2014年全年,上烟集团共收到产品质量消费者反馈128次,同比下降6.57%。其中,“中华”品牌在产量同比增加12.5%的情况下,反馈同比减少2次。通过质量持续改进,“中华”品牌在快速增长态势下保持了质量的稳定。

营销篇:精准营销 保持良好市场状态  

  2014年,在卷烟销售总量增长缓慢、工商库存明显增加、结构提升幅度放缓的严峻形势下,“中华”品牌销售规律和消费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如何为实现“保八争十超万亿”年度目标作出应有贡献,这是摆在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上烟集团市场营销部根据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方针,持续深化精准营销,加强市场监控,注重市场调控,强化价格主导,不断夯实“中华”品牌的市场基础,“中华”品牌全年销量增幅超10%,继续保持国内高档卷烟六成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准确把握市场特征,合理把控销售节奏,稳销量增长

  2014年年初,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元旦、春节节日市场卷烟消费状况不佳,“中华”尤其是“中华”(软)价格偏软。对此,上烟集团市场营销部迅速行动,合理控制销量增幅,确保卷烟价格坚挺。2014年1~2月,上烟集团工业销量增长3.4%,增幅同比降低14.5%,“中华”(软)、“中华” (硬)价格均高出历史同期水平。

  近年来,“中华”市场销售规律、销量曲线图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中华”(硬)自吸消费不断增加。上烟集团根据这些新规律、新特点,主动调整软硬包的销售比例,提高“中华”(硬)投放量,满足市场需求。2014年3~11月,“中华”投放量同比增幅比全年增幅高出4个百分点,“中华”(硬)全年增幅高于“中华”(软)8个百分点。

  通过合理调节淡旺季销售节奏以及软硬包的销售比例,上烟集团有力确保了“中华”品牌销量健康稳定增长。

适时调整市场布局,挖掘优质市场潜力,稳状态表现

  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市场营销部在保障市场状态良好的前提下,紧抓市场机遇,促进销量平稳增长。

  针对北方个别地区卷烟市场价格低迷、需求减弱的情况,上烟集团主动调减“中华”供应量,以确保市场状态的企稳回升;针对东部沿海自吸消费多以及西部个别地区经济增速快、消费需求有增长的特点,增加投放量,促进销量增长;针对个别地区“中华”(硬)需求明显高于“中华”(软)的情况,主动进行软硬包规格的置换,充分把握好市场机遇。

  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不同规格采取不同的调控方法,上烟集团通过精准投放,有力保障了“中华”品牌的市场状态稳定。

密切跟踪市场表现,分类设定价格红线,稳目标调控

  上烟集团市场营销部牢牢把握稍紧平衡、精准调控的营销策略,把价格变化作为调控市场的第一信号,密切关注价格和库存情况,确保供求基本平衡、份额持续稳定、价格总体稳定、库存合理受控。

  坚决守住价格底线,坚持“稍紧平衡”的总体原则,通过设定全国和各省(区、县)的市场价格和社会库存警戒线,实现分类、分层目标调控。

  坚持实事求是,聚焦地市,深入区县,积极开展市场跟踪,密切关注市场状态波动;以周为单位跟踪商业企业“中华”投放终端的订单明细信息,掌握铺货率和合理定量的执行情况;对市场信息与行业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校验,针对差异与商业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加大区县终端走访频率,根据市场走访情况,结合具体投放策略协同区县市场信息。

  根据区域特点,设定价格波动的安全区、警戒区、高危区,以周为单位跟踪价格变化情况,根据市场价格设定铺货率和单次进货量指标,实现货源投放动态平衡,及时响应市场变化。

积极开展工商协同,坚持一地一策,稳货源保障

  上烟集团紧紧围绕铺货率和户均进货量两个关键指标,以地市为单位细化到区县,协同商业企业拟订投放策略,建立与商业企业之间的定期交流沟通机制,避免货源分配的随意性,确保营销策略科学合理。

  以“一张纸协同”为载体,把货源合理投放到真正有消费需求的零售终端,促进“中华”品牌核心零售客户的稳定增长。

  坚持“工商共同服务终端”的核心理念,注重工商工作方法和策略的深入对接和有机融合,聚焦终端,协同实现预测与供应保障机制,提高货源保障能力。

  在送货服务方面,上烟集团提高每月上旬的送货比例,加大送货频率,减少拼车,提高货源保障能力,促进销售进度合理。

技术篇:卷烟开发 强化企业技术支撑  

  去年以来,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紧紧围绕“发展、改革、规范”工作主线,聚焦“中华”品牌“百万千亿”升级版,系统推进品牌维护改造工作,加快新品研发储备,品牌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实现上烟集团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推进降焦维护,保持风格稳定质量

  “中华”品牌的降焦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国家局充分考虑到“中华”品牌在行业的重要位置,给予“中华”品牌平稳降焦机会。根据上烟集团分步实施“中华”品牌降焦工作的要求,技术中心明确提出技术方案要稳、工艺落地要稳、设备验证要稳、产品质量要稳、时机选择要稳,稳步推进“中华”品牌分步降焦工作,确保品牌保持风格、稳定质量。

  2014年,技术中心完成了对软、硬“中华”降焦改版“两步走”方案的技术准备和创新应用验证,对“中华”品牌进行烟支规格调整,根据消费者和市场的反馈情况,完成了配方结构、香精香料、烟用材料的设计优化。在确保产品风格、质量稳定的前提下,达到焦油量有关要求。

  在深入推进产品降焦维护的同时,技术中心还积极开展以降本增效为主要手段的技术维护工作,对集团重点牌号叶组配方结构进行调整,提升部分上部烟叶在卷烟配方中的作用与价值,降低原料配方成本,缓解库存资源结构性矛盾,为品牌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技术中心与营销条线积极配合,系统收集卷烟上市以来的市场反馈意见,通过消费语言的转化,寻找改进项,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维护,保障集团品牌平稳发展。

加快新品研发,提升新品税利贡献率

  技术中心根据上烟集团党组提出的“销售培育一代,开发维护一代,研究储备一代”要求,立足求新求变,持续开展卷烟产品开发工作。

  去年,上烟集团共研发了14款新品。其中,“熊猫”(硬经典)、“红双喜”(3mg铂派)、“牡丹”(软蓝)实现上市销售。低焦低害和超低焦油 “中华”开发有序推进;“中华”短支产品完成叶组配方和烟用材料设计工作;“中华”(5000)完成产品升级改造。深入推进细支烟研发工作,“红双喜” (细支)完成相关小样、中样试验工作。“牡丹”(软)积极实施提质增效。“金鹿”卷烟系统开展了以降低、控制产品设计成本为目标的“海外市场产品成本控制综合技术”研究工作。

  卷烟新品研发的另一个重头戏是新型烟草制品。2014年3月,上烟集团按照“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的要求,成立了新型烟草制品工程中心。以此为标志,上烟集团新型烟草制品研发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在新型烟草制品方面,2014年全年新申报专利25件,新增授权或公开专利24件,取得了可喜成果。在口含烟产品研发领域,完成了国内首条口含烟中试线设计制造方案,搭建了行业内首个新型烟草制品产品标准框架。在电子烟产品研发领域,设计制作了多款不同样式、不同口味的电子烟样品,完成完整包装的电子烟产品试制工作。

构建精益模式,保障过程精益管理

  为更好地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新品,上烟集团技术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消费者内在质量需求调查和分析方法,对不同地域消费者的抽吸习惯、语言与感受的对应关系及其对卷烟内在质量的关注点进行剖析,并运用“隐形重要度”思想,挖掘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真实”想法,为产品开发、维护提供精准依据。

  在产品研发维护过程中,技术中心聚焦精益理念,积极构建精益研发体系,追求实现顾客满意、零缺陷和低成本。建立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方法,及时辨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评估可能产生的风险,适时调整设计方案或者对生产过程作适当的改进,以预防失效模式的发生,保障产品设计的安全可靠。

  导入试验设计方法,控制研发成本。这种方法倡导研发人员以合理的试验计划、较小的试验规模、较短的试验周期和较低的试验成本,获得理想的试验结果以及科学的结论;着重对产品研发流程中的信息管理、资金统筹、人员分配等进行合理优化,为控制产品研发成本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上述研究试验,上烟集团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15%以上。

  依托内部信息流平台,建立自下而上的主动维护流程。技术中心依托内部信息流平台,通过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分析及信息决策等四个环节,积极构建卷烟产品维护自触发程序,进一步提高产品维护的反应速度和针对性,确保产品研发的满意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