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烟精益管理实践

2014-12-01来源:《中国烟草》

  时代发展潮流滚滚向前,昔日搅动中国烟草改革风云的行业首家省级工业公司——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安徽中烟”)正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

  在日益激烈的卷烟市场竞争中,“黄山”品牌以追赶者之姿加快成长,如今销量规模排名已至行业第6位,吹响了第三次创业的号角;徽文化印记明显的“黄山(红方印)”甫一入市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市场业绩不俗,展现出品牌日益增强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安徽中烟发展之快有目共睹,究其原因,持之以恒地围绕管理下功夫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安徽中烟领导看来,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管理水平体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与效益结果,时移世易,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之路已经到了尽头,价值提升、管理进步、成本节约的内生式增长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安徽中烟总经理朱建华曾表示:“通过多年的坚守,推动‘黄山’品牌由大做强,相对来说,做大容易,做强更难,企业和品牌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推行精益管理是必由之路。”近年来,安徽中烟致力于通过精益管理的方法、技术、理念来推动企业节约成本、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在有限的资源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益,推动企业从平凡走向卓越,从卓越迈向辉煌。

  围绕精益管理话题,踏着2014年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的节点,记者走进安徽中烟分别采访了一些管理者和员工,了解目前企业精益管理的做法,希望从其实践中引出一些启迪。

  思考——统筹谋篇、系统规划十分关键

  “精益”一词早早出现于管理领域之中,在卷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一些工作或多或少体现了精益思想,比如小改小革、费用控制、模式创新等,由此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然而,这些很多时候都是针对某些突出问题或某个特定方面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举,并不深入系统,只是精益之“术”而非精益之“道”。

  管理如水,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精益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流程,具体实施要因地制宜、因企而异。究竟如何开展精益管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却是安徽中烟一度反复思考的课题。

  “最早我们提出来的是‘控本降耗’,因为精益管理本质是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站在这个角度就要十分关注成本和费用。”安徽中烟企业管理部丁士海介绍,随着思考的深入,企业意识到成本和效益不能代表精益的本质,作为生产制造型企业,产品质量是核心,而卷烟又具有特殊性,需要彰显风格和特色,质量还不能完全包容,于是进一步明确,讲究精益不能只看投入产出,更要重视产品品质,把“品质、成本、效益”作为落脚点。

  “精益管理具备系统性、专业性和全员性,安徽中烟下辖5大分厂,各厂管理基础、条件、水平各不相同,从公司层面追求精益,必须整体推进,局部突破,兼顾各家之长,循序渐进协调一致。”丁士海认为,精益管理无止境,可以不断细化、升华,但无论怎样,精益要以价值流为出发点,以产业链的形式,遵循市场和顾客这条主线,坚持把“品质、成本、效益”主题贯穿始终,这是最根本的。

  基于对精益管理精髓的深入思考,安徽中烟围绕行业要求和企业目标,对精益管理框架进行了系统规划。

  从卷烟工业企业自身出发,研发、生产、营销、物流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精益研发、精益生产、精益营销、精益物流也是行业要实现的精益目标所在。精益管理聚焦于研发、生产、营销、物流,无疑抓住了重点,但四者均属专业领域,各有侧重,不成体系,这样的精益似乎并不完整。于是,在专注四个领域的基础上,安徽中烟提出要打造精益团队、建设精益文化,以团队夯基、四个方面为柱、文化筑顶,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精益之屋”。

  精益无定式,只有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精益原则”,才真正得到精益管理的精髓。安徽中烟导入和推行精益管理,就是要围绕品质、成本和效益“三维”、聚焦团队、研发、生产、营销、物流、文化“六法”,遵循理念先行,全员参与;始于细处,工于精处;精打细算,节约为尚;持续改善、以微见著的“32字诀”,促进管理升级,消除各种浪费,最终迈向卓越绩效,不断挖掘企业和品牌发展潜力。

  务实——顶层设计、项目引领化虚为实

  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念,精益管理贯穿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外延内涵十分丰富,但精益不是繁琐、复杂,也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它不在于简单地关注细节、片面地注重量化,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抓那些既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环节。

  一个关于“精益”的案例在安徽中烟很有代表性。1999年,安徽中烟制造管理部部长朱杰还在蚌埠卷烟厂设备科任职,看到由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报废导致大量零备件变成废铁时,感到非常可惜的他萌生了一个设想:过去零备件都是买了再用,何不让供应商先把零备件寄存在企业,使用之后再结算?

  零备件寄售实现以后,企业降低了备件库存、减少了占用资金,而供应商也可以将零备件在不同的企业间调剂,减少了浪费,提高了效率,可谓互惠共赢。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卷烟厂,蚌埠卷烟厂零备件占用资金从几百万元降到30万元以下,令人难以想象。2008年起,安徽中烟在5家卷烟厂推行零备件寄售制,占用资金从5500万元降到了目前的1000万元以下,成效斐然。

  “理论上,零备件可以实现零库存、资金零占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零备件寄售制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朱杰深有感触,讲究精益一定要着眼于“上”、立足于“大”,管理者要有精益思想,顶层设计要精益,如此,精益实践将事半功倍。

  试想,企业为了减少能耗,办公室靠窗的位置不开或少开几盏灯,车间优化流程压缩空调运转时间,班组尽量保持机台连续运行,的确能“抠”出不少不必要的损耗,最终“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生产组织调度入手,通过提高效率实现少上一天班、每周少几个工时,岂不是从源头上节本降耗,这远比想尽办法节约一度电、一吨水要有效。

  从顶层设计入手,以项目为引领,安徽中烟综合运用各种精益管理方法和工具,精益实践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精益研发,以创造客户价值、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立项开展了《“黄山”品牌产品市场调研模式研究》项目,构建了由专家、技术小组和营销团队三方组合构成的调研线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消费者卷烟产品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了产品研发的精准度和效率,使“黄山”“焦甜香”特色更加明显、技术标准更加精细。

  精益生产,专注于质量、成本、效益,突出“大精益生产”的概念,强调大规模连续生产,形成快速响应市场的柔性化、精益化生产能力,控制制造环节的各类消耗。合肥卷烟厂建立“4A”创新机制,以“黄山(新制皖烟)”为代表的2万公斤大单元投料模式实现了全面应用,原料损耗明显减少,预计单箱多产出烟丝近60公斤,年创造效益数百万元。芜湖卷烟厂通过项目攻关,原料库库容利用率由90.5%提升至93.6%,该项目已在安徽中烟全面推广,相当于新增60万担的原料库容。

  精益营销,以“精准”为重心,打造精益供应链,与商业企业联合开展项目攻关,探索建立品牌市场态势评价机制,实施精准的市场调控举措。今年以来,“黄山”品牌商业存销比始终低于行业平均值,且波动区间进一步优化,主销产品基本实现顺价销售,维护了品牌的良好发展态势。

  精益物流,以“提升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根本任务,坚持项目带动,着力抓好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的提升改进,填补管理真空、提升管理效能。近两年,通过开展原料深度养护、辅料精准配送等物流改善项目,取得了原料库容利用率提升5.9%、成品出库效率提升20%、成品破损率降低50%、物流设备故障停机率降低7%等成果,累计节约各类费用6000万元以上。

  精益管理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安徽中烟既从产供销整个供应链出发,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大精益,又实施改进项目,找出问题的原因彻底消除,实现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小精益,精益之于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育人——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内生动力

  精益管理强调通过改变人的意识及行为来简化生产流程,进而达到优化整体、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标,因此一个精益的企业必然拥有精益的员工和精益的文化。精益管理的顺利推进,必须放大一个“人”字,始终鼓励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不断营造精益氛围,使团队和文化成为精细化管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2013年8月,“黄山(大红方印)”开始在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生产。起初有人质疑:论设备,滁州卷烟厂的主力卷接包机型普遍是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老爷车”;讲技术,滁州卷烟厂在全部5家企业中并没有优势,企业能承担核心品牌规格的生产任务吗?来之不易的机会必须珍惜,滁州卷烟厂通过配套改造、提质增速、精包细做等多措并举,克服了种种难题,用高标准、零缺陷的产品赢得了认可。

  尽管设备、技术不占优势,但照样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滁州卷烟厂凭借的正是精益的人。

  不妨看一个“盛玲宝盒”的例子。针对小盒拆装台使用工具多、摆放混乱,包装中存在缺支质量隐患的问题,滁州卷烟厂员工盛玲和同事设计出了方便高效的使用工具,实现烟支零损耗,100%杜绝了缺支A类质量缺陷的发生;自动对账功能将产品数量核对标准目视化,保证手工包烟过程核对100%准确,成为手工包烟CT质量控制模式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精益管理尤其如此。为了充分挖掘人的作用,安徽中烟十分重视精益文化建设,各厂广泛开展了诸如精益知识竞赛、寻找浪费源、精益文化大讨论、拍摄微电影等形式丰富的精益主题活动,精益思维逐渐融入生产经营各个领域和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此基础上,安徽中烟发挥班组建设传统,成立了大量多维度、多类型的精益实践团队,开展课题攻关、自主管理等精益实践活动带动精益人才培养,完善培训激励和考核机制,鼓励员工在实践中学精益、用精益、悟精益,最终变精益理念为全员自觉的行为习惯和工作习惯,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正能量。

  “精益管理是趋势,是潮流,唯精益方能进步,不精益必然落后。”站在新的起点上,安徽中烟把握精益管理本质、争创精益企业的实践正在持续,精益之道日益成为徽烟管理的新底色,融入企业发展的血液之中,植根于员工思想和行为之内,成为企业长足发展、持续前行的基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