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多三少”精益思维为引领 提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4-10-28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彭明权

  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精益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近年来,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推进精益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积极探索向管理要效益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努力为行业谋划“三大课题”、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贡献力量。

全面导入精益管理理念,努力创建精益管理企业

  2003年以来,湖北中烟改革创新快速发展,完成了从“黑马”、“异军突起”到“生力军”的转变。但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企业经济效益出现增长趋缓的现象。通过分析,湖北中烟清醒地认识到:资源浪费、流程冗长、质量缺陷、管理不细等问题已经成为束缚品牌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

  为此,湖北中烟党组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提出以“管理创一流”为目标,努力推动企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部挖潜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以“三多三少”(多用心思少花钱,多用心思少用人,多用心思少用物)思维推进精益管理。

  (一)以精益理念为先导,强化精益管理组织保障

  2012年以来,湖北中烟专门成立精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开展精益管理的工作方案,明确精益管理的五年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工作内容。导入精益管理理念,以消除各种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和效益为主要目标,以精益战略、精益研发、精益制造、精益营销、精益物流、精益供应链、精益信息化、精益绩效为重点,将精益改善的理念和方法延伸至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建设精益企业文化。转变企业发展模式,构建精益管理长效机制,推动 “黄鹤楼”品牌发展战略实现。对涉及人、财、物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健全制度,优化流程设计,把精益管理、精简用人、节约办事的思想导入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努力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

  (二)以精益目标为引领,提升精益管理绩效

  以“质量、效益、安全”为着眼点,打破传统目标体系构建方式,重新构建企业精益目标体系,聚焦效率和效益,以精益目标体系引领经营、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

  为了结合基层精益管理实际,促进精益管理工作接地气、见实效,企业精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各卷烟厂和业务部门,围绕精益目标,就精益战略、精益研发、精益制造、精益营销、精益物流、精益供应链、精益信息化、精益绩效、烟厂准法人制管理、精益制度体系等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召开目标指标绩效考核专题研讨会,确保精益目标横到边、纵到底,上下协同、循序渐进。

  (三)以全员参与为根本,营造精益管理文化

  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精益氛围。依靠自我力量分批次、分层级组织精益管理培训,通过组织精益管理研究沙龙、专题讲座、知识考试等形式,不断强化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内部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对行业精神、精益知识的宣传,强化全体员工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意识,营造推行精益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以精益课题为载体,系统开展精益改善活动

  围绕控本、降耗、提质、增效、安全五方面内容,积极策划精益改善活动,制定年度精益课题计划并组织各单位申报课题,以精益改善活动为载体,推动精益管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3年,各部门开展精益课题40多项,为企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管理效益2亿元。2014年,各部门申报精益课题56项,预计将创造管理效益3亿元。

  (五)以价值流程为核心,夯实精益管理基础

  利用精益管理工具,全面梳理企业关键价值链,找出其中的低效能环节。建立企业大部制管理模式,优化整合业务管理部门,实施“小机关、大一线”管理,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实施扁平化管理。优化关键业务流程和重要管理流程,根据流程梳理结果整合优化制度文件,并发布通告要求相关部门、各卷烟厂组织学习,以精益理念构建精益制度体系,形成精益管理的制度保障机制。

  (六)以争创“精益十佳”为契机,推进三大精益管理工程

  精益研发工程。以突破科技重大专项、深化质量管控、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黄鹤楼”品牌发展为着力点,努力实现“五个稳步提升”的精益研发目标,即产品研发费用的使用效率稳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稳步提升、产品开发的效率稳步提升、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质量稳步提升、 “黄鹤楼”品牌销量稳步提升。坚持优化精益工作机制,实施技术研发前移,提高研发效率;原料研究前移,努力实现烟草品种培育和原料研究体系标准化;将叶组配方前移至打叶复烤环节,努力实现“黄鹤楼”品牌烟叶配方模块化;市场调研前移,确保新产品适销对路,提升研发与营销的协同化水平;香精香料研究前移,形成香精香料研究体系“淡雅香”和“雪雅香”品类;推进协同研发,以最快的响应速度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控制研发成本,最大限度保证产品研发成功率。有效整合“黄鹤楼”科技园产学研平台,加强技术开发、项目研究前的价值评估,提高技术开发后期的成果转化利用率,真正做到技术为产品所用、价值为消费者认同。

  精益制造工程。确立武汉卷烟厂为推进以六西格玛为主的精益制造工程的重点单位,开展标准作业、精益流程、准时化生产、精益质量、精益安全等活动,以质量零缺陷、过程零浪费、现场零无序为追求目标,实施柔性化生产、精细化加工、精准化管控,全面提升产品制造水平。通过实施改进项目实现提质降耗,开展“提高烟丝耐加工性研究”、“提高梗丝出丝率研究”等10项研究项目,降低烟叶和材料的单箱耗用;开展国家局重大专项“卷烟制造过程西格玛水平测评系统研究”项目,形成制造过程质量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围绕创新特色工艺和提升产品质量,组织开展工厂质量改进项目。

  成本效益工程。注重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精益管理与贯标、对标、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强化成本管理工作的顶层控制,合理配置资源,树立“降本增效人人有责”的理念,促进全员成本竞争意识和成本节约意识的形成。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检查考核,按照自主实施、自我评价的原则,精心组织各部门、各单位成立成本降低工作小组,对重点成本降低项目、重点费用控制项目加强检查指导,及时掌握项目进度,督导工作落实。系统梳理并制定专项计划,进一步降低产品设计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资金成本和投资支出。

切实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努力构建精益管理长效机制

  在推进精益管理过程中,湖北中烟将继续构建和完善精益目标体系、精益流程体系、精益制度体系、精益管控体系,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以安全为保障,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切实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构建精益管理长效机制。

  (一)以卓越绩效模式为引领,构建精益目标绩效体系

  精益管理工作首先要在目标引领上体现精益,构建“以卓越绩效为目标,以精益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精益目标绩效体系,不断增强全体员工成本竞争意识、成本节约意识,持续提升精益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减少浪费、持续改善,创新思路,改善方法,构建精益目标体系,以精益目标体系引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企业目标指标要打破层级和部门界定,聚焦精益效率和效益,综合考虑关键质量目标指标、精益目标、对标指标、创优指标四方面要求,不仅关注目标执行的结果,更关注目标实现的过程,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卷烟厂标准化作业达标率、产品抽检合格率、安全标准化企业达标率100%;卷烟厂清洁生产4A达标企业4家、创标兵企业3家,SPC(统计过程控制)和六西格玛水平达到4.5,设备综合效率提升15%以上;总资产贡献率提升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10%,成本费用利润率提升10%以上,生产成本占销售收入比重下降10%以上,三项费用率下降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客户满意度提升10%以上,卷烟存销比及原辅材料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追求零浪费、零缺陷、零事故、零差错、零故障、零延误、零投诉,管理带来的效益在新增效益中的比重超过10%。

  (二)以价值链再定义为导向,构建精益流程体系

  充分利用精益工具,以精益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识别、优化企业价值链,以统一、顺畅、高效为目标,重组优化流程模块,将流程导向融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而培育以流程为导向的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构建精益流程体系。正确识别价值流,变传统职能管理思想为流程管理思想,打通各部门间的职能屏障,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角度思考和精确定义价值链,运用价值流程图等工具,找出企业存在的浪费,运用5W2H法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全面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人、财、物、时间和空间等浪费问题,优化和改善流程,实现企业高效率运转。

  (三)以精益流程为依托,构建精益制度体系

  树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思想,以优化价值流程为手段,以“集中高效、精简实用”为目标,在原有制度体系基础上对制度文件开展“瘦身运动”,以“有用、好用、管用”为原则,梳理、整合、优化制度文件,增强制度的合规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增值性,进一步构建精益制度体系,夯实“有效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健全的标准体系、顺畅的信息传递、严格的绩效管理”五项基础管理工作,为实施精益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以管理整合优化为核心,构建精益管控体系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品牌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和管理要素,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法律风险防范体系、TnPM体系等管理体系要求,形成“多标合一”的综合管理体系,统一各管理体系的管理标准、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提高各管理体系之间的整合度和协同能力。最大化地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挖掘资源整合的潜力,对业务、财务、人力、信息等管理资源和目标、流程、标准等管理要素进行集成整合,疏通价值链的“内部经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支撑所有业务运行的一体化管控平台,使各项业务和管理都能在这一平台上交互和流转,各类关联信息可以顺畅传递和共享,促进管理体系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