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烟厂:选择性降危害 全方位钻科研

2014-07-22来源:中国烟草

  提及“科技创新生活”,我们就会想到“中南海”品牌,同时这也是北京卷烟厂一直坚持的科研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北京卷烟厂积极开展卷烟降焦减害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方面的工作中。这一举措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体现出其应用的选择性卷烟降害技术的强大生命力。

  创新需要积淀

  一段历史:北京卷烟厂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卷烟产品上的应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他们就率先开始进行吸烟与健康的研究,首创了一种新的减害技术,并于1983年荣获了中国烟草行业第一个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卷烟厂开始研制开发的低焦油卷烟——“中南海8mg”,获得行业1997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又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开发了烟气自由基清除技术,成为世界烟草企业中第一个掌握针对性清除烟气中自由基技术的企业,获得了2000年度国家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技术项目荣获国家局科技进步特等奖,北京卷烟厂也荣获行业降焦减害先进集体一等奖称号,2004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需要积淀。”这是记者见到上海烟草集团首席研究员、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兼北京卷烟厂技术中心主任周骏博士之后,他提及的第一个观点。

  作为行业减害降焦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他对行业减害降焦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南海’一路走来,其中积淀的降焦科技已经较为成熟,目前,‘中南海’的技术攻关着力点在‘减害’这一环节。”

  自200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大力推进卷烟降焦减害努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意见》实施以来,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就按照国家局和集团公司降焦减害的有关工作指示和部署,制定相应工作计划,特别是在选择性减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牵头承担了国家局降焦减害重大专项和集团公司低危害混合型卷烟综合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这些项目的研究工作都已取得重大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中南海”卷烟的研发和生产。

  “降焦减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它的研究涉及原料、辅料、配方、工艺各个环节。”周骏说。

  据介绍,目前北京卷烟厂在低TSNAs(烟草特有N-亚硝胺)晾晒烟品种选育和改良、栽培调制的综合技术研究方面,与湖北烟草科学研究院合作,通过低TSNAs烟叶的育种技术、降低TSNAs的生化调控技术等研究在湖北白肋烟、马里兰烟生产基地的应用,自2010年以来,从湖北采购的白肋烟、马里兰烟叶TSNAs的平均含量逐年降低。

  在应用吸附材料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研究方面,北京卷烟厂通过纳米材料和改性纳米材料在“中南海”卷烟中的深入研究应用,产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加权平均值逐年降低。

  科技需要理念

  阿尔巴德定理: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曾提出:“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需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了解到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北京卷烟厂紧跟世界烟草科技发展潮流,相继开发研究了满足当时“高知、白领、外企、时尚”人士需求的“低焦油卷烟”。北京卷烟厂的科技人员通过掌握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复合滤嘴技术、卷烟滤嘴通风技术及烟丝、梗丝膨胀技术,分别在1993年、1995年研制出了焦油量为10毫克、8毫克的低焦油型“中南海”卷烟。《8毫克/支“中南海”低焦油新混合型卷烟与及工艺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1997年度烟草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后,北京卷烟厂的科技人员又陆续开发出焦油量为6毫克、5毫克、3毫克的卷烟产品并大量出口。2004年,“1毫克/支‘中南海’卷烟”在日本成功上市并迅速成为北京卷烟厂出口量最大的卷烟产品,年销量在6亿支以上,这标志着北京卷烟厂的“综合降焦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低焦油‘中南海’系列卷烟”在日本市场上的销量居其所有进口卷烟的第三位。据日本最权威的财经类媒体“产经新闻”的调查,2006年在日本销售的中国品牌产品中,“中南海”的知名度高居首位。

  周骏曾这样评价“中南海”所传达的“科技创新生活”这一理念:科技就是用来解决当前存在和将来出现的难题从而创造出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

  在多年研究“降焦减害”方面的工作中,他偶尔会听到这种声音,市场上出现了一款新的低焦油产品,但是焦油量降下来的同时却刺激性更大了,或者是满足感没那么好了等等。他坦言:

  “科研人员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降焦的目的是为了减害,要从一开始就考虑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要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如果不是从内心真正关注消费者的感受,而是去迎合指标,那么就不可能认认真真做出真正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此外,他还认为,选择性的减害才是解决降焦减害难题的根本手段,在焦油量不变的情况下把危害性降下来是正确的研究方向。从2010年到2014年,“中南海”的危害性指数降了一半,“这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触发的科研方向和动力。”

  突破需要人才

  数据:目前焦油量在6毫克以下/支的卷烟已经占到“中南海”产量的20%。

  回忆起近些年来参加的“中南海”科研项目的经历,周骏对《利用纳米技术有效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技术研究》记忆特别深刻,“当时加上清华大学与我们合作的科研人员,大概10个人左右,前前后后花了大概7年的时间才让这项成果成功用到我们的产品上。”

  “应用纳米技术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混合型卷烟的生产,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烤烟型卷烟的生产。我们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烤烟型特制高级“中南海”卷烟中,经北京卷烟厂技术中心测定:与对照样品相比,其烟气中的多种有害物质都选择性降低50%以上。

  另外,新型的吸附材料也已经应用于“中南海”新产品的研发,如“中南海(超1流)”采用了两级补香技术,使得焦油量1毫克/支的卷烟还有显著的卷烟特征香气。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通过“载香多孔材料”既补香又吸附有害成分;再采用香线进行二次补香。

  “这项成果是我们20多个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一起完成的,从材料工艺人员,到检测人员,再到配方、调香人员,运转起来是一个无缝对接的系统。专业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要。”

  据介绍,北京卷烟厂目前正研究在烟叶贮藏过程中,如何降低TSNAs的积累,如何通过再造烟叶来降低TSNAs,以及延伸到复烤、制丝过程中如何有效降低TSNAs等课题。此外,北京卷烟厂还尝试通过生物技术,把具有降低TSNAs功能的内生菌中的特异酶提取出来并应用到卷烟生产中。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减害研究涉及到农学、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群策群力,来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为降低‘中南海’甚至烟草制品有害成分释放量,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周骏对降焦减害的未来寄予无限期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