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烟“和”品牌文化全纪录

2014-07-14来源:湖南中烟

  从四千年前开始,儒道墨家分别用自己的哲学智慧诠释了“和”的精神风骨,佛家流传于世的各篇语意晦涩却又朗朗上口口的经文,所讲都是一个意思:心柔软,你的世界便是和顺的。

  和,融和天下,成就天下。

  源和

  “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其本意是指可以调和众声的乐器,引申义为协调呼应。

  第一个将“和”作为哲学概念加以运用的是西周的太史史伯,他曾对郑桓公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则“和”能够生万物,“同”只能止步不前。

  两百年后,孔子和他的弟子直接发展了“和”与“同”的观念,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随着时代变迁,关于“和”的说法和体现方式悄然发生着改变,但“和”文化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契合度却从未改变。

  当代,钱穆先生说:“调和乃是万世之常。”

  2008 年,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巨大立体的活字印刷板拼出了多种“和”字字体,泱泱中华荏苒千年的“和”文化尽情绽放。

  2013 年11 月,习近平主席考察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特别指出要细看《孔子家语通解》——作为崇尚家文化的古老民族,“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在中国,是任何年代都不会过时的。

  2013年11 月19日,湖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天下和书院”微信平台开通。11 月30 日《天下和书院报》创刊。12 月10 日,“天下和书院”公开课程正式推出。湖南中烟公司总经理卢平在创刊词中写道:“和是人和:东方文化的表达,仁义礼智信,天时地利人和;和是融和:中国精神的表达,融入世界,自信从容,君子和而不同;和是谐和:自然天道的表达,理性而激情,秩序而美丽;和是竞和:商业文明的表达,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抑恶扬善,共生多赢……”

  2013 年12 月6日,中国移动与湖南中烟共商“和”品牌合作。中国移动欲依托4G 推出“AND !和”全新品牌,湖南中烟早已将“和”首次运用到香烟品牌推广上,推出“白沙”系列高端品牌“和天下”,目前已在中国高端卷烟市场排名第一。毫无疑问,中国移动与湖南中烟的强强联手将是一场双赢的合作。

  醇和

  进入21世纪,中国卷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高端新品层出不穷。市场新品多以尊贵文化、价值文化命名,显得颇有几分侵略性。而取意“和成天下”的“和天下”品牌却少了几分凌厉之气,多了几分包容与友善——与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消费者“和平共处,和谐共赢”。

  几乎没怎么宣传,“和天下”的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其一,“和天下”性味继续发挥了湘烟醇和中正的特质。国家卷烟感官质量评委会副主任委员刘建福称,“和天下”在醇和上做得很极致。烟醇和则东西南北兼用。

  其二,“和天下”采用市面少见的竖式条包。包装纹饰设计灵感源自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皇室极品丝帛。丝帛所展现的乘云绣,2000 多年来一直是湖湘文化的象征。经过名家设计勾绘,呈现“鹤翔吉云”图,优雅、独特、简单而极具汉皇家特色。

  其三,品牌背后文化的影响力顺应人心。不仅仅是“和天下”,早在“白沙”品牌创立之初,就十分强调“和谐共生”:“白沙”对内倡导精诚团结,对外强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白沙”品牌内涵,提前多年预见了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越来越多的高端消费者意识到,满载着“和而不同”、“和成天下”美好诚意的香烟,有助于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之间传递自己的心声:竞争不如竞“和”。

  家和

  据美国一著名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全世界的大型企业并购案中,导致企业合并失败的因素有65%是文化差异,尤其是强强联合的企业,更容易因文化不融合导致人心不齐、整合失败。

  如何突破企业并购的文化重围? 这似乎是一个连国际巨头也难以解决的问题。过去七年,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却用“家和”文化破解了这一难题。

  大家都是“中烟人”

  2006年11月16日,当一块烫金的牌匾被揭开红绸,湖南烟草工业历史与文化翻开了崭新一页。原湖南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合并重组,成立了新的湖南中烟工业公司。新公司下辖长沙、常德、郴州、零陵、四平、吴忠6个卷烟厂。整合重组让各卷烟厂的企业文化汇合到一起,打上了“湘烟”的烙印。在“湘烟”的这个大集体里,有了各具性格的中烟人,有了风格迥异的多种文化。

  “ 我们不仅要在身份上做‘湖南中烟人’,更要从心底变成‘湖南中烟人’。在湖南中烟,没有‘你们的’、‘我们的’、‘他们的’,只有‘我们大家共同的’。没有‘南方人’、‘北方人’、‘湖南人’、‘外省人’,大家都是‘中烟人’!”一句话,如一缕曙光,照亮14000 多名员工的心坎。

  建设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

  湖南中烟合并重组之初,就曾开宗明义地指出:“要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把和谐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增强干部职工对湖南烟草工业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成立不到40天,公司就举行了一次面向全公司、以“和谐烟草”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演员都是从各厂抽调上来,不同单位的人共同演绎一个节目。有东北“二人转”、湖南“花鼓戏”、宁夏回族舞蹈、还有常德“丝弦”……员工们感慨:“就像一个大家庭。”

  2007 年7月,湖南中烟开始筹划,动用全公司力量打造一本属于大家的企业文化手册。通过内部媒体宣传、文化调研诊断、理念征集活动,营造了一种“大家的文化大家创,自己的文化自己建”的积极氛围。

  2008 年秋,经过历时一年的调查、研究、讨论,经过公司领导班子10多轮修改,《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在万众瞩目下诞生了。这本既考虑了行业价值观,又突出湖湘文化特点;既吸纳各厂文化,又进行了创造性融合与提升的手册是全体湖南中烟人智慧的结晶。

  2013 年9月25日,围绕“世界级品牌”、“职业化团队”、“生态化系统”三大版块的“我快乐、我创意”未来设计创意大赛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全面启动。截至 11月20日,大赛共收到6262件创意(点子)作品。从领导到基层员工,跨部门、跨专业,所有人都全情参与,那句“就像一个大家庭”再次成为员工们之间的流行语。

  家和方能万事兴

  湖南“中烟人”从不把四平、吴忠的同事当“外省人”,反而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给予他们一份额外的关怀。一般性会议,特地把前排最好的位置留给省外同事;考虑到四平、吴忠都距长沙较远,公司设计“会议套餐”,几个会一次开完;只要四平、吴忠的兄弟姐妹们来了,公司各部门和省内各卷烟厂就争着邀请他们去家里坐坐;外省员工对长沙不熟悉,公司就专程派车到车站和机场接送,哪怕是凌晨4、 5 点,从无例外。

  在这个“家”里,无论是谁需要帮助,大家总是毫无保留奉献资源、分享经验。设备、资源不是往大厂调,而是往最需要的地方调。

  宁夏吴忠烟厂是一个36年的西北老厂,回族员工占到60%以上,近年来由于受资源限制,差点被列为关停对象。“那时候,分流下岗给我们心里压力相当大。”卷包车间核算员黄晓旭回忆。湖南烟草工业合并重组后,立马对吴忠烟厂进行技术改造。没有钱,公司一口气投资1.88 亿元;没有技术,各厂派出技术高手组成“小分队”,在吴忠一待就是几个月。随着技改的推进,老厂面貌焕然一新:办公条件日益改善、生产日趋饱和、员工收入增长……为了快步跟上公司的发展节奏,已经10年没有引进人才的吴忠烟厂今年一口气招聘了10 名大学生,全部都是专业人才。

  在这个“家”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总是团结一致,共闯难关。

  2008 年冰灾期间,公司所属湖南省内各卷烟厂都不同程度受到冰雪灾害的影响,尤以郴州、零陵烟厂受灾最为严重。公司第一时间调运大批抗灾急需的物资分别运往郴州和零陵两厂。公司领导在抗冰救灾最关键的时候,分赴常德、郴州、零陵卷烟厂进行抗灾指导和慰问。长沙烟厂、常德烟厂在自身受灾的同时,为郴州烟厂送去发电机、柴油、手电筒、面条、蔬菜、消防车。四平烟厂、吴忠烟厂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多次派人慰问,组织员工捐款……

  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书写出一段湖南中烟“家和”文化的传奇经历。

  竞和

  有商业就有竞争。作为中国烟草业跑在前面的几家工业企业,湖南中烟所面临的竞争不可谓不白热化。而从白沙品牌起步之初,湖南中烟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行业内恶性竞争,而是以“和”的态度来“竞”,当然要赢,但不是排他的独赢,而是多赢、持续地赢。

  个体的“人和”凝聚成整个企业的“家和”,“家和”的强大底气让湖南中烟最直接面对市场的一环——营销团队有了从容面对激烈竞争的智慧和能量。

  亦对手亦朋友

  湖南中烟四川销区经理叶海峰对“竞·和”颇有感触。2006 年至今,他先后在西藏销区和四川销区开拓市场,亲历了湖南中烟合并重组后营销工作的磨合、坚守、困惑和重生。

  四川本身就有强势的香烟品牌,再加上对云烟的长时间习惯性消费,芙蓉王和白沙的进入用叶海峰的话来说是“夹缝中求生存”。

  “四川的几家工业公司的销售人员有一个很特别的传统,每年都会搞一两次聚会。”叶海峰说,平时大家是商场上的竞争对手,肩负着品牌拓展的使命,但又都是背井离乡来到四川打拼,有着相似的年龄、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困惑和压力。他说:“大家其实是很有共同语言的。每年一两次把酒言欢,不谈业务,只聊聊心里话、吐吐苦水,相视一笑。”这种微妙的“亦对手亦朋友”的关系,恰是一种“竞·和”的表现。正因为多了这一重相互理解的关系,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一些磕磕碰碰通过沟通,往往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他认为:“所谓快乐营销,这也算其中的一个因素。在夹缝求发展,避免直接冲突是我们一贯以来的原则。”

  从最初芙蓉王每年11200箱的销量、合作单位13 家,到现在每年销量8万箱,合作单位22 家,“夹缝中求生存”的湖南中烟在同样个性鲜明的四川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叶海峰看来,真刀真枪的拼杀远不及本着“竞·和”的理念悉心经营来得长久。

  行善道,必得多助

  四川阿坝州是个美若天堂却又相当贫穷的地方,叶海峰积极联络,于2009 年与阿坝州民政局合作,将白沙飞翔公益基金引进阿坝,实实在在帮助了许多寒门学子。建立了良性的关系之后,阿坝州芙蓉王的销量从2003年的一大箱,增长为现在的3000箱。他们跟四川各个烟草商业公司的品牌合作、工商协同、市场推广、终端建设等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叶海峰说,“人平和了,你周围的环境自然就清和了,每件事也就和顺了。就算你不去争,该是你的也自然会来。”

  人和

  孙子曰:“上下同欲,士可为之生,为之死。”毫无疑问,湖南中烟是一个有容乃大的文化体系。它坚持母文化一元主导,又尊重个性,鼓励各厂发展特色子文化;海纳百川,更鼓励个人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只是“重组”不提“兼并”

  2003 年合并重组之前,四平卷烟厂如很多失去活力的老厂一样,生产能力差,年产量仅有八九万箱,积重难返却又无能为力。

  1980 年进厂的人力资源部赵彦来和副厂长邢德秋一起亲历了2003年四平卷烟厂与常德卷烟厂合并重组,以及2007年四平卷烟厂跟随常德卷烟厂并入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家庭。

  2003 年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非典席卷全国,在赵彦来看来,非典反而成了一个改变四平卷烟厂命运的机缘。

  那一年,国家烟草局下了死命令,当年年底之前,所有年产量十万箱以下的小厂都要自主进行兼并重组,否则年底直接关停。当时四平卷烟厂有职工780 多人,许多家庭将因此受到巨大影响。

  当时,整个工厂都笼罩在一种焦虑的气氛中,唯一的出路是在年底期限到来之前,找到“婆家”。

  眼看离年底的期限一天天临近,婆家还未敲定。一个来自湖南的电话打破了僵局——在东北当地业务员的牵线下,湖南常德卷烟厂向四平卷烟厂递来了橄榄枝。

  邢德秋回忆,“当时由常德卷烟厂党委副书记亲自带队来考察,为了照顾我们情绪,绝口不提‘兼并’,只提‘重组’。不是简单地将我们并进去,而是积极与我们商量,如何投入设备、资金对四平卷烟厂进行彻底改造和提升,让之成为‘芙蓉王’系列独立而有机的一部分。”对于员工待遇,常德卷烟厂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四平的实际情况,“湖南人做事,大气。”在到常德卷烟厂进行了实地参观后,四平卷烟厂当时的领导班子更放心了,“不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比我们领先了太多。”

  湖南与东北顺利结缘。2003年6月,意向书签订,2003 年12月18日,四平卷烟厂正式变为常德卷烟厂四平卷烟分厂。

  为了让四平卷烟厂轻装上阵,双方协商合并重组后人员由原来的780人减少至500 人之内。那就意味着必须狠下心“一刀切”:女35 岁,男40岁,无条件退休。常德卷烟厂承诺给退休员工优于同行业整体水平的工资保障。

  “有时候,离开也是一种奉献。过渡很稳定。大家也都很理解,四平卷烟厂到了危难关头,需要老同志做出牺牲。作为烟厂人,他们无怨无悔。”

  王家慧,四平卷烟厂工会副主席。服务退休员工是她的重要工作之一。截止到目前,四平卷烟厂共有退休及内退人员731人,最大年龄92 岁。“退休员工中,多数人都在颐养天年,有一些有了新的创业方向,却都一直关注着四平卷烟厂的发展。”王家慧则会留意组织退休员工举行各种活动,增强凝聚力。

  轻装上阵的湖南中烟四平卷烟分厂开始蜕变重生!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如前文所述,同行业的跨地域合并重组,“人心融合”是重中之重。

  就在不久前,一盒黄金版的“白沙”放在了邢德秋的办公桌上,这是四平卷烟厂在对东北三省的香烟市场做了详细调查后全新打造的中档烟品牌,不论包装还是原料配比,都在迎合北方的香烟消费群。为了调查黄金版“白沙”的市场反响,由邢德秋亲自带队,包括赵彦来和张洪伟在内的所有骨干都分派到吉林省内外的各个市场做调研,足可见四平卷烟厂对黄金版“白沙”的用心程度。

  四平卷烟厂卷包车间的刘宝红是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包装机维修工。合并重组最首要的变化就是包装机械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ZB43升级到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的GDX2。生产任务紧,留给刘宝红跟同事们的学习时间明显不够。但他克服困难,不但掌握了技术,还通过潜心研究发明了行业内的专利——《烟支模盒齿型防护罩的改造》,让原本需要停工、花一个多小时处理的沾满了烟渣的轴套,只需要打开前后挡板,花十分钟就可清理干净,不仅操作简便,还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寿命。

  从厂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和”的力量让四平卷烟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很说明问题。合并之前,四平卷烟厂的年产量不到十万箱,合并之后在减少了三分之一人员的情况下,年产量保持在16到17万箱左右。还有远在宁夏的吴忠卷烟厂,2013 年共生产卷烟15 万箱,比合并前的2004 年的2.3 万箱增长了552% ;2013 年实现利税7 亿元,比2004 年的5297万元增长1072%。

  愿和

  在这样一个时代,处于“压力与挑战,困难与机遇,忧患与信心”并存的大环境下,湖南中烟对创业未来有着怎样的态度?“和”的理念毫无争议地成为其文化图腾。

  从企业公民的角度出发,要积极履行其责任和使命,这是“和”的本质。从商业文明来解读“和”,“和”是竞和,是赢、多赢、持续地赢;“和”是“和而不同”;“和”还是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公司领导用《易经》“三才:天、地、人”为喻,诠释了湖南中烟未来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品牌是“天”,天自高远,所以湖南中烟将品牌发展的目标定位于“世界级”品牌。中国烟草的世界级品牌,既要有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规模优势,更要有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价值感。对外,要有全球化的品牌形象和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相应的市场份额。对内,要有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运作经验的职业化人才、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一体的产品研发体系、基于大供应链的管控体系作强力支撑。

  企业是大写的“人”。若用一个人的生命做比,品牌无异于“人”的精神中枢,而组成企业的每个人,则是“人”的骨骼血脉,唯有骨骼强健,“人和”心安,企业才有能力大步向前,这便需要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团队。何谓“职业化”?“就是为了克服个人的局限性,我们才会走到一起,形成团队。能做到‘精于此道、以此为生’,就是职业化的态度”。湖南中烟对于职业化的阐释,简明扼要。而其对人才的要求,更彰显出务实的理念,“认同企业价值观,能够为企业与品牌增值的就是人才”。

  品牌与团队之间,需要高效运转的企业运作模式加以联结,这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只有“地利”稳固,企业的未来才能枝繁叶茂。为此,湖南中烟引入了“系统”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把企业看作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呈现出类似生命体的特征。保持企业有序高效运转,就是使这个系统能够正常呼吸与循环,使品牌与团队可以汲取养分,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以‘和’的创业精神,打造世界级品牌,建立职业化团队,创建生态型系统,推进企业由资源推动向能力推动、由研产销向市场—研产销—市场转型,坚持讲真话、做实事、守规则,实现共识、共创、共享。”这是湖南中烟公司总经理卢平对2013 年“我快乐,我创意”未来设计创意大赛的总结点评,也是湖南中烟对因“和”而美好的未来充满自信的描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