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情深:看“芙蓉王”鲜花改变世界的背后

2005-11-28来源:摘自当代商报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企业成功容易,但怎样在成功后,稳住脚步,再创成功就难能可贵了。这时候,往往就需要一种叫做“超越”的精神。而常德卷烟厂几年来的发展表明,它是具备这种精神的。 

  斗志:狼来了,这里没有观众席 

  “让品牌说世界语”的呼声和品牌的魅力让常烟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但正如副厂长李明三回顾峥嵘岁月所说的“从最坏处想,从最好处努力,一切才刚刚开始”。的确,面对世界烟草和国际烟草巨头,中国卷烟还是相当稚嫩的。 

  中国有3.1亿的烟民,约占世界吸烟人口的四分之一;每年消费香烟1.7万亿支,占世界销售市场1/3左右份额。著名的摩根斯坦利银行在其题为“全球统一”的报告中指出:“专卖结构将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而开始放松。对领先的烟草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未利用的最后的巨大国境。”中国业内专家分析,尽管尚未允许国外烟草公司在国内建厂或设立分销机构,但国内零售终端市场的放开,势必对传统专卖体制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从世界烟草和国际烟草巨头的发展历程来看,混合型卷烟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专家分析。 

  目前我国卷烟产品类型单一,烤烟型产品一统天下,特别是在混合型卷烟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研发不力、供给不足的特征。这种状况与世界烟草发展潮流背向而驰,致使中国卷烟企业不能有效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不利于开发潜在的市场。从降焦减害上看,我国低焦油卷烟所占比例仅为1.96%,低焦油卷烟牌号只有15个,与国外卷烟产品相比,差距很大。 

  加入WTO以后,对我国烟草业影响最明显、最直接的莫过于关税的降低。在刚加入世贸组织时,烟叶的许可证和配额就已取消;而依据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到2004年底,烟叶进口关税将从40%降至10%,卷烟进口关税将从65%降低到25%,这样,国内市场上国外优质烟叶将与国产烟叶价格基本持平,同时许多国外名牌卷烟的价格也将低于国产名牌香烟。 

  而更为严峻的是,现在特种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简称“特零证”)已经被取消,这就意味着国内300万个卷烟零售户今后凡持有国内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就可以经营洋卷烟了。 

  常烟一些人士也纷纷证实:在混合型卷烟方面,常德卷烟厂虽然有成就但也面临危机。 

  狼来了,我们如何抵抗?作为常烟的掌门人,曾献兵早在数年前出版的《芙蓉金律》一书的序言中就发出警醒:“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全球已经是一个统一的赛场,这里没有设立观众席!”这再一次证明常烟人的精明和善战,他们已经修筑好了新一轮“战争”的工事,甚至已经开始深入到敌人的后方。 

  品质:“10年打了三大战役 

  说常烟早有准备,可以从近10年的发展中窥测。用常烟厂长助理龚道国的话形容,“芙蓉王十年历程,首先花3年时间打了一场侧翼战,又花3年时间打了一场阵地战,再花3年多的时间,正在打一场渗透战。三战下来,获得了一个中式卷烟典范代表的殊荣,烟草行业也由春秋步入战国。” 

  在“芙蓉王”开发初期,降焦降害并没有成为行业内首要话题,但常烟决策者们以战略的眼光就部署了“芙蓉王”以降焦为引线的品牌开发策略。这个时候还是1998年3月。他们意识到,谁能在突破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取得成就,谁就具有引领行业标准的发言权。 

  早在1986年,该厂就建立了全国烟草行业第一个科研所。2004年,升级为国家级技术中心。近几年内,投入2亿多元,兴建了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科研技术大楼,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先进设备仪器。技术中心负责人牵头行程2万多公里,走访同行单位40多个,聘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30多位专家作指导,建立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博士后工作站。几年来,常烟共有9项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获专利保护,有的成果获国家级技术创新成果奖,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芙蓉王”研制筹备期间,常烟先后从英、德、美等国请来烟草专家和配方大师进行了广泛沟通交流,为提升王烟品质出谋划策。同时还不惜重金进口优质烟叶作为配料,使用国际名牌香精香料,以突出卷烟的自然风味。“芙蓉王”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国概念,而是全球科技精英共同打造的结晶。 

  于是“芙蓉王”决定挑战品质的极限:既要大幅降焦,同时又要保持口味和劲道。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100多位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在对香烟烟雾中的5000多种化学元素运用高科技手段逐一分析研究之后,研究人员从几百个配方中挑选出最好的配方进行生产。芙蓉王卷烟焦油量因此从17mg/支降到15mg/支,并成功研制出香气质与量显著提升的两个低焦低害高科技产品——芙蓉王(蓝盖13mg/支)、芙蓉王(蓝软10mg/支,远低于国家标准)。 

  如此多的精英人才、先进设备、核心技术,终使“芙蓉王”长盛不衰,蓝软“芙蓉王”也成为中式高端卷烟品牌低焦油含量的一块丰碑。当常烟人再次推出“钻石”芙蓉王时,王者风范已经成为许多成功人士不断超越自我的象征。 

  品质的决胜在于细节。这从蓝软“芙蓉王”100:1的精选度可见一斑。生产一大箱蓝软“芙蓉王”需要5000多片烟叶,而这5000多片烟叶竟是通过人工从50多万片已经打包成捆的高档烟叶中精选出来的,其难度可想而知。 

  常烟劳动模范熊克林对于这一点是刻骨铭心,他说:“10年来,我一直从事着挑刺的工作!”这中间没有牢骚,而是一种自豪。“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生产芙蓉王时的情况。那是1994年9月……为了保证百分之百的优等品,车间主任要求不合格的烟一支不漏地剔除。那天8个小时我们只卷制了7箱烟。”从此,“挑刺”成了熊克林们的口头禅。“在不断挑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烟支上的钢印商标有时会因天气、温湿度等情况引起细微色差。厂技术中心迅速派员解决了。”熊克林说,“作为参与首批生产芙蓉王生产任务的我,觉得十分骄傲和自豪。” 

  而为了保证消费者利益,芙蓉王先后出资上千万元重拳打假,并于2001年率先全面启用18位防伪数码和800—8788788防伪查询电话,随后又增加了短信咨询平台1256788。 

  传播:文化抢占心智决胜千里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难的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转到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变成别人的思想。“芙蓉王”正是一步一步地通过文化传播将自己印在消费者的脑海。 

  “芙蓉王”其形其义均取自被称为“英雄花”的芙蓉花,传播着典雅的东方审美情趣。当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豪迈诗句。被奉为卷烟商标设计典范的“芙蓉王”,其装璜设计以大方、大气令人称道。商标正面突出主体花的黄金质感,用皇冠点明主题,并以拼音书写体和毛泽东手写体“芙蓉王”统一协调画面,更显王者风范。11年之后,常德卷烟厂科研人员励革在回忆设计芙蓉王商标时仍常常不免激动,“为了它我一共设计了166张设计手稿”。 

  “芙蓉王”要传递的更是高品质的生活价值信念。 

  “芙蓉王”取金黄、深蓝两色,并非信手拈来,而是刻意为之。如果说金黄代表“富贵”,那么深蓝则代表“高贵”。所有这些,正迎合了成功人士消费群体的满足心理。“传递价值,成就你我”。“芙蓉王”力求将这种“价值”的“传递”变成零距离,并由手头的“传递”演变为心灵的“传递”。因为每个人都有对人生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你的成就即是我的成就,彼此道一声对“成就”的祝福,这就是“芙蓉王”的心灵共鸣。 

  通过“芙蓉王”的传播路线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条主线两个方向,即以“成功者”形象定位为主线,延展“爱心”与“成功”两个方向,公关活动主要体现在“教育”和“体育”两个领域。具体的成果,一是连续8年精心打造的“芙蓉学子”的助学公益品牌,二是从1995年开始的体育联姻,2000年出资213万元赞助奥运金辉耀三湘文艺晚会,斥资133万元奖励湘籍奥运冠军;2002年斥资1500万赞助五城会……一条关爱社会、启迪思想的爱心之路,一条“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之道,异曲同工,构成品牌完整的“成功”理念。 

  在与强势媒体强势栏目合作上,冠名凤凰卫视“风云对话”和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体现的是高层成功人士的责任与努力,“冷暖人生”关注的是芸芸众生的命运与悲喜,品牌主张在受众心中深刻难忘。2001年,全国第九届运动会期间,一曲悠扬音乐开头的《靠山片》电视广告片,独辟蹊径地开创烟草形象广告的“人性化”路线。 

  当“善”与“美”成为一种品牌的底色,还有什么样挑剔的消费者不能被信服?“善”与“美”成就了一朵鲜花改变世界的力量!如今,芙蓉王已经囊括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最受消费者信赖品牌……今年8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05年世界品牌大会暨中国500家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上,芙蓉王再获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桂冠,以品牌价值107.43亿元位列排行榜前50名。 

  正如曾献兵所说,“从激情走向理性,从稚嫩趋于成熟。在空谷回音中,你能感受芙蓉王透过大雾的奔跑;在喧嚣躁动里,你会感受到内敛、睿智的回应。”曾献兵不单单是在说一个品牌,而且他几乎从来没有单单只说一个品牌,他在说一种“道”和一种“理”,是自励,是共勉,是责任,更是使命,志在超越,寓意深远。 

  重组:携手同心走过冬天

  ★中国IT企业泰斗华为集团有一个著名的组合——“左非右李”(“左非右李”来自于“左麟右李”——谭咏麟、李克勤的香港著名音乐组合。取地位卓越、搭档之意)。非,任正非;李,李亚芳。

  常烟也没有常人想象的那么神秘,和其他成功的企业一样,它的主宰者同样是一群凡人,这其中就包括常德卷烟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曾献兵和所有班子成员,以及与“芙蓉王”整整相伴11年,称得上“品牌管家”的营销副厂长李明三。

  2003年的2月,任正非对外喊出了“华为的冬天”这样“耸人听闻”的词汇。而此时常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这一年,企业实现经营总收入94.8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冬天——2004年,中国烟草行业硝烟弥漫、风起云涌的一年,也成为常德卷烟厂生死存亡的一年。

  这一年,随着工商分离,以及整合进一步向纵深的方向发展,中国烟草行业打破了以往各省各自为政的局面,大规模展开兼并重组。面对这样的冬天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常烟人当然没有退缩,而是宝剑出鞘,他们认为“行业的冬天并不代表就是企业的冬天,重要的是在这个冬天企业的作为!”在这场战争中,芙蓉王微笑着凯旋而归。

  常德卷烟厂祁东分厂、四平卷烟分厂(吉林)、零陵卷烟分厂相继挂牌成立,还有消息称,常烟目前正与陕西宝鸡卷烟厂、延安卷烟厂就品牌合作生产加紧磋商。这接二连三的收购重组,让常德卷烟厂实现了全年产销量132万大箱,经营总收入120.9亿元,完成经营总利润13.33亿元,实现税费66.35亿元,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纳税前10强,提前一年实现了“1511”计划。

  “常烟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抢抓机遇、不断超越发展,进一步做大品牌、做实基础、做强企业。只有构造成熟企业、行业先锋的强势体态,创造品牌优势与规模优势的两翼支撑,从而推进规模扩张,做大做强结构合理的品牌链;只有自强与外拓并举,才能确保常烟在新的竞争中保持一流大企业的优势。”曾献兵表示,通过兼并重组,常烟旗下已吸纳了3家烟厂,而四平卷烟厂更将成为常烟拓展东北市场的桥头堡和一支新的生力军。

  烟草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小烟厂关停、中型烟厂兼并重组整合、工商分离国家扶优限劣、国内市场流通性增强、中式品牌与洋品牌相融相争……经过激烈的兼并重组,现在全国烟草企业只剩下57家。

  这一年,常烟人狠狠地亮出了自己的旗帜,这面旗帜正是华为“左非右李”极力推崇的“土狼精神”。

  精神:看土狼的民本责任

  ★2005年刚一开年,全国烟草行业又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波动。一、二月份,受节日经济的影响,市场供需两旺。春节过后,卷烟市场处于饱和状态,货源充足,社会库存量大,各地市场普遍呈现下滑态势,同时还要经受回流烟及礼品回收烟的冲击。

  加之在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中,许多企业集中开发高端产品,并且层次越来越高。就连常德卷烟厂副厂长孙贤军都惊呼:“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在向芙蓉王、中华等高价位上靠,适合中档消费的品牌越来越少,许多消费者只能望‘烟’兴叹!”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明三说:“只有警醒者才有可能跳出来。”于是一向主攻中高档香烟的常德卷烟厂再一次扛起民本责任,东方红(醇香)适时诞生啦。它实惠的中低档价位、精美外观包装以及内在品质,带给了广大普通消费者钱包里和心理上的满足。

  据李明三介绍,在湖南省内,中档卷烟的市场仍然有逾一成被外省品牌占据,“湘烟”有实力拥有和维护这个市场。常德卷烟厂销售处品牌市场部部长王吉斌说,这对整个湖南烟草业的发展都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并且,在供不应求的前提下,发挥低价位卷烟的作用,可以驱动生产厂家整体的最终盈利。”

  商界有一句名言:市场是不相信眼泪的。经过市场一轮又一轮的颠簸,常德卷烟厂最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稳定水源才能更好地出击!

  叫阵: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

  ★“全球经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烟草行业也是如此。中国的卷烟产量占到世界卷烟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国外跨国烟草公司垂涎已久的一块肥肉。”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2004年2月11日在调研常德卷烟厂时说道:“常德卷烟厂在行业中属于成长性好、有活力、有效率、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家重点骨干企业。”而国家局对全国高档卷烟进行的整合,“旨在着力培育一支能与国际烟草抗衡的品牌”。

  新一轮的挑战和使命已经不言而喻。

  “永远把成功当起点”,这是常烟人共同行为宣言中的第一句话。与曾献兵有过交道的人,对这句话可说是感触至深。这位素以不事张扬、低调沉稳作风处世的人,去年当选了全国劳模,众媒体想听听他的劳模感言,被一一婉拒。在他的心目中,荣誉不属于个人,它属于企业,属于整个团队。

  “摊子是守不住的,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在采访中,常烟的营销精英反复强调,“常烟充分用足可能的计划份额,在夯实省内市场基础的同时,集中主要精力,配合联合重组,把握和提升品牌价值,实行全国性市场的扩张和全球战略扩张。”

  市场如战场,对手强大不假,可如果国内企业被强大的对手吓得不敢亮剑,何谈自主创新?如果仅仅在理论上分析一下被强手吃掉的几率就不敢出招,又有什么资格搞自主创新?前不久,一场关于中国要不要搞自主品牌汽车的争论言犹在耳,这是一个汽车界辩论了多年却仍未分出胜负的“老话题”。其实,对于奇瑞、吉利这些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企业来说,在理论上证明他们的生存几率低不需要有多高明的辩论技巧;但在现实中,只要这几率不等于零,有勇气的企业还是会抓住机遇果断亮剑。

  从大背景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充分表明,自主创新将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此,无论是一汽、东风、上汽这样的“老兵”,还是奇瑞、吉利这样的“新兵”,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值得欣慰的是,他们中有的已经以不同的方式亮出了自己的剑:吉利汽车近期出口海外市场一帆风顺;奇瑞不但搞出了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未来还要涉水美国市场;尤其是一汽,在企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自主品牌实现产销100万辆,占总产销量的50%.这种亮剑的勇气和气势,让杂音变得多余,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点燃了一丝希望。

  不过,亮剑可以证明勇气,却不能等同于强大,而“芙蓉王”却已经赢得了市场的检验,同时也成为了中式卷烟的典范代表。

  突破:站在世界的顶端跳舞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鼬鼠向一只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怕了吗?”“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我答应,你就可以得到曾经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毫无疑问,“芙蓉王”是狮子,当然“芙蓉王”并非不屑与国内企业竞争,而是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常烟人要走向世界!他们首先敏锐地将眼光瞄准了港澳市场。2000年3月,芙蓉王卷烟正式进入香港市场。仅一年的时间,芙蓉王卷烟在香港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有了香港作为基础,2001年4月,芙蓉王卷烟正式进入澳门有税市场。 到2002年底,在香港的近百家地利店、一千多间报纸摊/士多店、150间左右的OK便利店、450间7-11店中,包装精美华贵的芙蓉王被整整齐齐地摆上烟柜。芙蓉王卷烟在香港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市场和销售网络。 2004年,常烟出口创汇近500万美元。目前,芙蓉王产品已遍布南美、北美、澳洲、中东、东南亚等31个国家和地区,并跻身于中国烟草重点骨干企业。

  点上一支“自家生产的”烟,曾献兵盘了一下“家底”:“常德卷烟厂始建于1951年,到现在已经过54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从一个作坊式小厂发展成现在拥有总资产55亿余元,年产销规模达到85万箱,年经营总收入达到95亿元,年创税利50亿元以上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目前,常德卷烟厂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卷烟技术装备,年产能力达到100万箱。2004年中国纳税五百强排行榜上,常德卷烟厂以纳税59亿多元居第11位,截至今年9月底,常德卷烟厂入库国税收入43.1亿元,一跃成为湖南省纳税首户。

  诞生生死关口分娩芙蓉王

  ★企业的成长就像孕妇分娩,一定要经历几次阵痛。企业越大,这种感受也就越深刻。常烟也同样经历了这样的阵痛。这一次又一次的阵痛得从一位睿智的老红军说起。

  1962年底,当时轻工业部针对全国卷烟生产参差不齐的情况,决定砍掉一部分小型烟厂,其中年产卷烟13000多箱的新湘卷烟厂(常德卷烟厂前身)名列其中。听到这个消息,曾是副厂长,也是老红军的谷俊臣坐不住了。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进京。谷俊臣拿出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韧劲,三上北京。他找到轻工部有关领导,讲新湘卷烟厂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讲新湘卷烟厂干部职工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一次又一次,轻工部领导被谷俊臣的精神打动了,最后决定留了下来。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烟草行业品牌风起云涌的“战国时期”。1992年,国家烟草局成都会议上宣布卷烟价格放开,烟草行业进入专卖体制下的市场经济。一些厂家正是利用转轨机遇,向上调整价格,抢先占据中档卷烟市场。常烟行销20多年的拳头产品“金芙蓉”则与机遇擦肩而过,没有顺势拔高,缺乏中高档支撑的常德卷烟厂一时陷入困境。

  1994年9月30日,常烟迅即推出了“芙蓉王”。人们的反应,一是为芙蓉王高雅清新有如仙品的独特吸味而啧啧称奇,二是为“一包烟一担谷”的高价而暗暗担心。的确,高档卷烟在当时实属凤毛麟角的稀罕之物,而常烟从每条20多元直接延伸到每条300多元,不啻为石破天惊的怪事。

  而就在不久之后,全国仿佛一夜之间竟冒出40多个“王”来,对“芙蓉王”形成了围追堵截。甚至,1995年有的产大于销的省份还开始地域封锁,以保护地产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常烟人一方面采用逆向思维限量供应,让品牌愈显神秘。另一方面,常烟人把不断提高的质量一板拍在提高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上。为此,他们从英国、德国请来著名烟草专家,和常烟的科技工作者一道为“芙蓉王”品质的提升出谋划策。

  芙蓉王小小的一步,再一次抢先占据高端定位。1995年3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次卷烟交易拍卖会上,全国10多个省会的20多个品牌登场亮相。“芙蓉王”经过11轮竞价,最后以每条228元成交,成交量超过计划12倍,差价及叫价轮次创下中国竞价拍卖历史之最,至今还未被打破。全国13个省市与常烟签订了“芙蓉王”购销合同。

  这样近乎于神话的成功立即引起震动。芙蓉王从此步入了规模发展期,1996年销量过万箱,1997年2万箱,2000年6万余箱,在中国高档卷烟200-300元档做到第二品牌。

  纷争蓝色风暴引群王逐鹿

  ★紧随其后,三支蓝烟把“芙蓉王”神话再度推上市场制高点,也引来了眼馋的同行新一轮围追堵截。

  1999年末,常烟推出蓝嘴塑盒“芙蓉王”,立刻风靡跨世纪后的第一个春节,成为中国第一支10支装蓝嘴中焦油塑盒烟。2001年,蓝盖“芙蓉王”应运而生。它以精美包装、低焦油、低危害特点,立刻抢夺了市场的眼球。当年销售5000件,2003年发展到5万件……短短3年,这一品牌畅销全国30个省市,新增收入24亿元。

  2003年春节,常烟又推出与国际化低害卷烟大趋势接轨的中国第一支200元以上最低焦油含量的蓝软“芙蓉王”,立即火爆三湘,热销京城,风行于沿海地带。 一场波及全国的“蓝色风暴”、“蓝色世纪冲击波”由此引发,随之,50多个品牌群起效仿。一时间,以蓝为尊,以蓝为荣。

  成功地向上延伸,为芙蓉王积累了强大的品牌势能。芙蓉王步入加速发展期,相继被国家权威机构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前50位。2004年下半年全国卷烟交易会上,芙蓉王单规格省际交易量跃居全国高档卷烟(零售价200元/条以上)首位。

  如今,烟界群王称霸的格局不复存在,有30多个“王”已纷纷落马,而“芙蓉王”却早已超越了一个驰名的品牌,她包含着一个企业的科技、文化乃至精神。

  成就11年创造400亿元财富

  ★芙蓉王一路奔跑,从创牌的“最初定位”,到发展中的“空隙定位”,再到向上延伸的“持续定位”,其中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创新都可以说是在市场的夹缝中艰难取得的。

  去年9月30日,芙蓉王迎来了10周年大喜之日。 10年探索,10年辉煌。有这样一组数据,记录下了“芙蓉王”10年的不凡足迹。2003年,“芙蓉王”由1995年产销2000大箱发展到12.8万大箱,王烟单品牌含税收入57.2亿元,占全厂卷烟总收入的67.5%。 2004年预计18万大箱至19万大箱,销售收入超过85亿元。

  从1996年开始,每年新增1万大箱以上。2004年新增6万大箱。1994年9月30日至2003年12月31日的9年零3个月时间里,以超常的速度递增。 10年总产6707万大箱,折合388.5亿支,全国3亿烟民人均吸取113支。 近两年来,“芙蓉王”呈现加速度发展,2003年王烟单品牌创造税利40多亿元,约占全省年度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2004年王烟单品牌创税利60亿元,预计占全省本年度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

  到2004年末,“芙蓉王”含税销售收入达307亿元;实现工业税费、利润分别为180亿元、60亿元;为商业分销环节提供批发利润50亿元,为社会零售提供零毛利35亿元。 11年间,“芙蓉王”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缔造了一个400亿元财富的神话。面对成绩,厂长兼党委书记曾献兵淡然地说:“总结常德卷烟厂的发展历史,我们应该感谢竞争,光荣与梦想、重构与涅槃,超越没有止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