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烟批次管理探索与应用纪实

2014-03-28来源:东方烟草报

  3月6日下午2点,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卷烟厂卷包车间。在B6机台上,挡车工俞涛先手持PDA扫码机对一盘贴有条形码的水松纸进行扫描,然后才将其放入卷烟机。就这轻轻一扫,这盘水松纸的工艺质量、入库和消耗时间等“生命信息”便同步记录在了浙江中烟批次管理信息平台上。

  不仅对水松纸,批次管理信息平台以最小包装为单元,还分批记录着烟丝、卷烟纸、滤棒等多种物料的“生命信息”。当这些物料加工成一包卷烟,厂家便可以随时对这包卷烟的“DNA”信息进行“解密”,进而开展质量追溯和分析。

  从生产车间到零售商店,一包卷烟的生产消费过程,覆盖物资、生产、成品三个关键环节,贯通工商零供应链。利用批次,实施全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既是满足卷烟生产精确质量跟踪追溯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快速响应市场、服务市场的必然趋势。

  基于此,在浙江中烟,全供应链批次管理,从理念走向了应用。

“系统设计”与“精准落地”

  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交付出厂,生产一件卷烟需要消耗多少种物料?经过多少道工序?在浙江中烟,这个答案是30多种物料,80多道工序。

  面对多种物料和复杂工序,如何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理清每一件烟乃至每一包烟的物理信息,做到工序不漏、数量不差、物料不混,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查出原因?浙江中烟给出的答案是实施批次管理。

  对于卷烟工业企业来说,批次管理并非是一个新名词,它指的是严格按物料和产品批次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五清六分批”。其中,“五清”指批次清、数量清、质量清、责任清、生产动态清;“六分批”指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检验、分批出厂、分批保管、分批装配。

  虽然批次管理的概念不新,但在全供应链应用上却鲜有案例。

  “批次管理,对于某一段供应链条比如一条生产线或者一个运输环节来说容易实现,但要做到整个链条的精细化管理,存在着很大难度。”浙江中烟信息中心主任章志华表示。

  虽然难度不小,但是浙江中烟批次管理工作并没有停留在纸面上。他们认为,要打造“三个一”,即一个优秀企业、一个优秀品牌和一支优秀队伍,必须实施批次管理,更加高效地管控供应链,更好地支撑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

  2009年,在建立完善以ERP为核心的集成信息平台后,浙江中烟基于业务运作特点与管理需求,坚持以“系统设计”与“精准落地”为原则,开始酝酿启动全供应链的批次管理项目,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当然,对于浙江中烟来说,这是一个在管理、业务和技术三个方面均存在多种困难的项目。例如,在管理方面,在实施项目的同时,如何保障正常的卷烟生产秩序;在业务方面,物料的采购、运输、调度等业务流程十分复杂,如何进行最小包装单元的细分;在技术方面,如何实现批次管理信息平台与其他原有系统特别是ERP、MES和物流等系统集成衔接。

  面对上述问题,自2009年开始,浙江中烟开展了细致的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他们组织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市场营销部、物资供应部和生产管理部等主要业务部门,成立了4个专业组和3个技术组,从物流和信息流入手,逐个研究、分析批次管理的障碍性问题。

  批次管理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和区别供应链条上物料和产品的最小单元。为此,浙江中烟决定与相关技术公司携手共建批次管理信息平台。

  “如果把PDM、高架库、MES、上位机等系统比作是一条条信息高速路的话,那么,创建批次管理信息平台就是要架起一座座立交桥,让高速路形成贯通的路网。”章志华解释说。

  从需求分析到开发测试,浙江中烟批次管理项目组开发了154项功能模块,形成了84份单元测试报告和64份集成测试报告。2013年4月,浙江中烟批次管理信息平台成功上线。经过多年的论证和实践,批次管理从“系统设计”真正走向了“精准落地”。

“从哪儿来”与“去哪儿了”

  时至今日,虽然过去数月,浙江中烟生产管理部副主任杨鹤良对去年的水松纸追溯“案件”依然记忆犹新。

  2013年9月18日,浙江中烟接到来自合作生产厂方的一条重要信息:一盘用于生产“利群”(新版)的水松纸没有珠光,存在质量缺陷。这条信息引起了浙江中烟的高度重视。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他们决定立即启动质量追溯程序。

  于是,由一盘水松纸引发的疑问接踵而来:存在相同问题的水松纸有多少盘?这些问题水松纸流向了哪里?如果问题水松纸已经投料,那么由此生产出的问题卷烟有多少?流向了哪里?

  追溯,首先要弄清问题材料“从哪儿来”。浙江中烟通过批次管理信息平台上记录的这盘问题水松纸的“生命信息”,准确找到了源头供应商,并及时确定了15盘存在同样问题的水松纸。

  明确了“从哪儿来”,关键还得找到它们“去哪儿了”。通过批次管理信息平台,浙江中烟仅用了几分钟就锁定了15盘问题材料的去向,其中13盘流向了宁波卷烟厂,2盘流向了合作生产输入方漯河卷烟厂。

  经过物料和产品的批次数据关联,浙江中烟很快发现,漯河卷烟厂的2盘问题水松纸并未投料,宁波卷烟厂的13盘水松纸一共投料生产了321件卷烟,并存放在成品高架库内,尚未投放市场。就这样,由一盘问题水松纸引发的“质量案件”圆满告结。

  “如果没有实施批次管理,我们只能通过物料编码及问题发生的时间段大致获取成品影响范围。”杨鹤良告诉记者,“这样一来,质量追溯不仅精确度不够,而且需要多个部门结合手工台账,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实际上,能否快速确定问题材料去向和成品影响范围,取决于物料颗粒度的粗细和供应链管控的长短。

  “批次管理关键在于颗粒度粗细与供应链长短。颗粒度越细就越能实现准确的质量追溯,供应链越长就越能体现全过程管理。”章志华说。

  为了细化物料颗粒度,浙江中烟按照单一形态、混合形态、成品形态三种类型,确定了物料的最小包装单元。比如:水松纸、卷烟纸等物料以盘为批次;卷烟成品以件为批次;烟丝、叶丝、叶片等物料则以包、件、箱、桶为批次。

  除了细化物料颗粒度,浙江中烟批次管理的另一个创新点就是延长供应链管控的长度。“批次管理的方法,上游我们延伸到了包括原烟在内的物料供应企业,下游延伸到了商业企业。”浙江中烟物资供应部副经理金建民介绍,“以物资采购为例,目前我们与17家复烤企业和60多家材料供应商统一了物料批次标准,确定了最小包装单元的条形码管理,实现了供应链条有效对接。”

  这样一来,浙江中烟不仅解决了物料和产品“从哪儿来”与“去哪儿了”的问题,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流程、生产标准和操作规范,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被动反应”与“主动响应”

  拿起一包浙江中烟生产的卷烟,便会发现在卷烟包装薄膜底部有一个印有五位数字、字母的钢印。这个钢印就是这包卷烟的生产批次,包括班次、机台号、生产月份和日期。通过这个钢印,不仅可以追溯到这包卷烟是哪一天哪个机台哪个班组上生产的,而且可以追溯到它所用的物料来源和投料信息,从而打通了从消费环节直接进行质量精确追溯的通道。

  在浙江中烟信息中心系统运行科副科长王宏铝看来,批次管理信息平台对物料信息进行精确的采集、整合、集成,已经解决了产品质量追溯“被动反应”的问题。

  当然,批次管理信息平台每年大约汇集2400万个批次对象、近1.2亿条批次操作业务信息。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海量数据的业务价值决定着批次管理的深度。

  “满足精确的质量跟踪追溯只是批次管理的一个初始目标,有效利用批次‘大数据’,提升多维度比较分析能力,进而做到快速响应市场、服务市场才是批次管理的终极目标。”王宏铝这样认为。

  事实上,在批次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层面,浙江中烟已经做了更深维度的设计。打开信息平台,随意锁定一批卷烟,不仅可以查看到它们的投料、质检信息,而且可以掌握其配方工艺参数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与商业企业的销售数据进行交汇,浙江中烟便可以及时了解到同一物理参数下卷烟的市场表现。

  这样一来,卷烟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工作便与卷烟品牌策划、市场营销工作实现了无缝对接,进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消费需求,做到“主动响应”。

  “地域不同,消费者的口味也不同。就像做一道经典川菜,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配方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卷烟生产营销要找准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口味地图’,有赖于批次管理大数据的有效支撑。”浙江中烟市场营销部经理张德春如是说。

  如今,浙江中烟正着手建设批次数据中心,优化业务分析模型,进一步支撑市场驱动型的业务运作模式。在他们看来,批次管理将物资、生产、成品三大环节单元化细分,变成一个个“小齿轮”,并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正确咬合,必将带动卷烟生产“大链条”的高效运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