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4”管理模式 争创一流卷烟工厂

——江苏中烟淮阴卷烟厂“创优”之路

2013-05-17来源:江苏中烟报

  “创优”活动是国家局引导卷烟工厂顺利转型,实现卷烟工厂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激发工厂的创新活力,支撑行业“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战略部署。“敬业奉献、永不满足”的淮烟人,践行烟草行业的“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共同价值观,紧紧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和江苏中烟新的“123”和“3个500亿”战略目标,通过扎实开展“创优”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1年10月27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李克明副局长来淮烟考察调研,对淮烟对标、创优活动取得的成效连用三个“不断提升”表示充分肯定:企业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成本控制水平不断提升、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一、企业概况

  淮阴卷烟厂创建于1945年,现拥有员工1966人,占地806.26亩,固定资产原值31.78亿元。根据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2006年7月更名为江苏中烟工业公司淮阴卷烟厂,2009年12月更名为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淮阴卷烟厂。

  近年来,淮烟加大内部改革、科技投入、基础管理的力度,先后组织实施“九五”、“十五”、“十一五”技术改造。目前,企业主要装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拥有从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引进的5000kg/h叶片处理线2条,COMAS烘丝机1台套,HXD在线膨胀设备1台套,SH93叶丝高速膨胀干燥设备1台套,SP81烟梗制粒膨胀设备1台套,从德国和意大利进口的PT2-2、FK701、F8、M8等卷接机组14台套、超高速机组4台套。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标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0012计量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正在建立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

  先后引入和实施目标管理、体系管理、6S管理、TnPM、6sigma管理项目、安全“三化”建设等。积极参加“卷烟工厂信息化建设”专题,结合精细化管理要求及管理项目的开展,不断深化信息系统应用。

  “创优”前后,企业相继获得“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烟草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单位”、“江苏省质量奖”等并保持,“十一五”技改工程荣获“鲁班奖”。

  二、创优之路

  2009年2月,确立建设一流卷烟制造工厂的中长期奋斗目标,通过打造“五个一流”,实施“三提两改工程”,争取在全国烟草行业率先建成一流卷烟制造工厂、现代卷烟工业企业。

  2009年5月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局“创优”部署,成立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优工作方案,“创优”工作全面启动。

2009年下半年,启动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全面践行“志•行”文化体系。
2010年3月,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10年11月,6S管理项目全面启动。
2011年3月,参与行业信息化建设专题。
2011年10月,启动安全文化建设项目。
2011年11月,启动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项目。
2011年11月,“十一五”技改工程获得“鲁班奖”。
2011年12月,启动6sigma管理项目。
2012年2月,提出、推广和应用“净”管理理念。
2012年4月,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8月通过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二级达标评审。
2012年8月,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工作。

  三、管理模式

  在创建过程中,淮烟努力打造“1+4”管理模式。

  一个核心:人的价值体现

  四个要素:开放的管理思想、持续不断的创新驱动、优化的管理标准、全面提高的效率转型

  一个核心:人是企业的核心

  打造一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有着坚定信仰的员工队伍,是淮烟领导班子的决心所在。淮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严爱相济”的理念,尊重、关爱每一名企业员工。最大限度体现员工的价值,是淮烟的管理追求。

  形成全员练兵文化。为提高员工岗位技能,淮烟出台《岗位技能竞技和交流实施办法》,开展“全员、全方位、全事项”练兵竞赛活动。2009年以来开展练兵707项,其中竞赛127项,涉及2300人次。

  形成全员学习文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了“学习无处不在,培训无处不有”的灵活机制。2010以来,生产部门编写了《GD包装机常用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及自检方法》、《B1小花机维护保养及故障分析》等160多个专题教材,通过“单点课”、“教练式培训”等形式,组织技术操作人员培训200多场次。

  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为促进员工队伍的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企业员工队伍分为专业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三大类,设定三类人才的成长通道,并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岗位与薪酬待遇挂钩。

  健全岗位分析和评价机制。为激发处室职能人员活力,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出台了《处室职能人员考评办法(暂行)》,形成三级综合考评机制。

  目前,企业取得质量、安全、经济等方面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6人,在岗深造研究生11人。2009年以来,企业组织各类培训班38次,参训3579人次;通过公开选拔,竞聘的方式,共有7名同志走上中层干部管理岗位;通过公推公选的办法,选拔出了10名年轻干部;聘任了工程师21人次、二级科员45人次、副主任科员10人次、高级技师1人、一级技师4人、二级技师8人、技师21人、一级操作工2人、二级操作工30人。有5名员工被授予岗位能手,其中4名员工被授予“全国烟草技术能手”的称号,1名员工获得“全省烟草技术能手”的称号。

  要素一:理念是企业管理的指针

  2011年,在年初工作会议上,时任厂长周涛同志提出“净”有效作业率概念,强调“净”就是去除一切借口和推诿,用实实在在的数字来描述工厂的管理水平。“净”概念的提出形成了企业的倒逼机制,淮烟从顶层开始设计和重视企业的内部资源,系统谋划,以提高设备的“净”效率为突破口,有力推动全厂工作上水平,全年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完成了“16+1”目标(即与2010年同等时间同样机台的情况下多生产了一台机组的全年产量),设备“净”有效作业率从开展前的83.55%左右提高到92.2%。

  2012年初,企业在成功实施“净”有效作业率的基础上,提出了“净”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要求。提炼出“挤去水分、求真求精、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净”管理理念,并从“态度、作风、境界、追求、方法”方面扩展内涵,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净”管理理念,向各个环节推广和应用,实施“净”效率、“净”消耗、“净”预算、“净”成本等管理理念,在“精”管理、“细”管理上做文章,在生产过程加工精细化上下功夫,建立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保障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打造“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优秀烟草工业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素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4423”创新模式。即:立足4个创新源泉、开展4类创新项目、以两大创新保障,推动实现3类创新成果。

  4个创新源泉:提高工艺装备水平、优化质量控制模式、强化生产过程改进、提升创优技术指标。

  4类创新项目:国家局科技项目、省公司科技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自主创新项目。

  2大创新保障:高素质人才队伍、全方位激励措施。

  3类创新成果:技术水平提升、技术专利授权、技术论文发表。

  建立创新长效机制。企业成立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创新管理办法》,明确以提升“三效”(效果、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合理化建议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促进创新机制的常态化,营造全员创新的氛围。

  开展班组“四小”活动。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表扬小典型,做点小事情,解决小问题,技术小攻关”活动。在生产一线,发明小工具、解决小故障、编写小程序、制定小标准等活动进行得风生水起。职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企业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突破。

  实施污水COD在线监测。为更好地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计划,创新性地建设成全国烟草第一家污水COD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对制丝车间等关键排污节点的实时监测,通过对污水监测数据了解污水排放变化规律,制定污水排放管理方案,构建起污水监控体系。

  要素三:标准是企业成长的基石

  淮烟积极执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测量体系、能源体系和现代企业标准体系。本着“事事有标准、人人有标准”的原则,按照“精、细、严、实”的要求,做好标准的建立、执行和创新工作。

  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局、省公司有关体系建设工作要求,以国家局“三突出”原则为指导,在切实加强“五项”工作、推进“五化”建设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体系运行工作。目前,执行和建立的管理标准有299项,工作标准379项,技术标准73项,引用外来技术标准或要求246项。2009年以来,根据企业管理项目推进的实际情况,新制定了《6S管理规定》、《六西格玛推进管理规定》等48项制度。

  制丝“4M”保养。企业结合不同工序特点,实施保养标准模式变革。为不断创新保养方法,改善现场环境,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在制丝环节推行4M保养模式。

  卷包“4S”保养。为使保养流程得到简化,保养行为更加规范,提高轮保质量,在卷包环节探索进行设备轮保模式改革,形成以“规范轮保制度、规范轮保现场管理、规范轮保过程控制、规范轮保工作程序”为主要内容的4S保养标准,并以“7字保养法——备、拆、吹、吸、洁、装、检”口诀实施,切实从“要我保养”做到“我要保养、我会保养”。推行4S以来,设备效能明显提升,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过程消耗的降低。

  要素四:效率是企业转型的关键

  提升效率是推动企业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传统到科学转型的重要途径。2011年开始淮烟以设备“净”效率为突破口来带动上下游业务管理的全面提升。厂领导班子创新性提出提高设备“净”有效作业率的管理理念,即不考虑设备维修、工艺测试、问题辅料及备品备件、动力能源故障等工厂内在的故障情况,形成没有借口的、以实际设备开启时间为设备的净考核时间,从而激发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减少工厂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通过建立推广标准化设备轮保制度,停机一小时分析报告制度,四不放过制度等来提高设备的预防性能和科学养护水平,近年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2012年设备有效作业率为96.07%,比2010年提高4.95%,各项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同步大幅下降,实际生产时间缩短,职工休息时间延长,能源消耗得到节约,污水排放量大幅减少。

  四、创优成效

  1、运用科学方法,目标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围绕对标、创优工作要求和企业管理职责制定A、B类目标,每年160条左右,按职责分解到部门,由各部门再分解到每个人、每个月,保证了人人有计划,人人有任务,并利用目标管理软件实施目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将对标创优指标和公司下达的量化考核指标全部纳入厂A类工作目标控制管理,且高于公司标准要求。2011年度公司下达的量化考核指标完成率为96.34%,达到公司目标完成要求。根据国家局和省公司“管理创一流”的要求,2012年企业组织制定A、B类目标164条,根据公司下发的122条量化考核指标,组织各部门分解了767条分目标。

  2、突出标杆引领,对标创优水平持续提升。

  建立对标创优工作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成果体系,保证工作有序、有效、有特色地开展,按照“争创、真创、整创”的要求,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制订年度对标创优目标,在全厂范围进行二级分解,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定期梳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每月召开分析交流会,通报交流指标实现情况,对波动指标进行剖析,重点解决数据背后的管理问题。制定14项对标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参与“卷烟工厂信息化建设”专题,学习借鉴专题成果,提升管理水平。2012年,创优19项指标中有17项达标,自评得分为85分,同比提高12分。与去年同期比有16项指标水平有所提升,占总指标个数的84.2%。依据最新的13项创优评比标准,有11项达标。淮烟“创优”工作自评结果90.3分。

  3、强化质量控制,质量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淮烟从生产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建立“重要工序指标受控、重要环节职责清晰”的产品质量保障链,实现以关键工序环节为“点”,以产品质量保障链为“线”、以质量管理体系为“面”的立体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产品加工质量全过程受控。为提高产品外在质量,对所有卷接包设备的302个检测装置进行普查和质量风险评估,对普查出的12个问题制定攻关措施落实整改,并对检测系统固化参数,对成像检测系统中图像进行多方位设置。选择确定9个6sigma改进项目,按照八大阶段的要求及DMAIC方法开展工作,实现经济效益1900多万元,其中有5个达到黑带项目水平。以开展“质量零缺陷”活动为抓手,建立质量管理立体化、质量缺陷分类化、质量活动月度化、工具应用先进化的管理系统,开展过程工艺质量精细化控制,保证质量上水平、质量稳定、质量安全。2012年,卷烟焦油盒标值与实测值偏差0.36毫克/支,包装与卷制质量检验加权平均值99.43分,均达到创优满分标准。

  4、深化精细管理,生产制造水平持续提升

  以“净”管理理念为指导,推行单品牌烟叶“净”消耗管理,针对烟叶消耗相对较高的品牌和规格,全面梳理和查找降耗空间。针对SP81制梗粒膨胀线的原料利用率低于传统梗丝生产线的状况,运用6sigma管理工具,通过膨梗制粒工艺创新,实现梗签(卷烟机下脚料)成功置换原料烟梗进行梗粒生产,提高了原料的有效利用率,开创了行业利用梗签制造膨胀梗粒的工艺创新先例。启动6S管理项目,对照《卷烟工业企业6S管理规范》达到行业五星级标准。

  5、采用科学工具,设备运行水平持续提升

  以提高设备“净有效作业率”为目标,以稳定高速机组运行效率、提高超高速机组运行效率为主要内容,规范预防维修,降低停机频次,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运用TnPM管理工具,开展浪费源、故障源等6源查找和改善工作,六源改善提案2100条,采纳1107条,实施改善745条。建立以操作工、维修人员、设备管理员为主的设备三级巡查点检制度,做到故障的提前处理,降低停机率。引入设备故障停机率考核机制,严格执行停机分析制度,对班中停机一小时以上的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实施技术攻关。2012年,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96.07%,制丝故障停机率0.66%。

  6、践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通过合理组织生产,有效利用能源,开展能源三级计量工作,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全面加强能源管理。2012年万支能耗2.58公斤标煤,同比降低13.13%。围绕全面推进环保工作上水平,一是加强对中水处理站运行的管理,使化学需氧量等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工作,三是管理创新,安装COD在线实时监控系统。2012年,单箱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72克/箱,同比下降72.1%。开展清洁生产自评工作,保持了AAAA级清洁生产水平。污水处理工程荣获“2011年度江苏省优秀环保工程”。

  7、推进“三化”建设,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8月份,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评审中,以887分顺利通过。有计划地导入安全文化,建立具有淮烟特色的“1-2-3-4-5”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加大外来单位、人员的安全监管力度。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开发了包括“三外”管理、动火和用电等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企业多年实现“701100”安全环保目标。

  8、推进挖潜降耗,成本控制水平持续提升

  以预算管理为抓手,强化预算控制力。以“净预算管理”理念为指导,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强化过程控制,预算考核刚性,预算管理真正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核心手段,指标不断优化。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降本增效,寻找管理新的切入点。自2009年开始,全员参与,组织开展“节约挖潜、降本增效”主题活动。2009-2012年上半年累计实施79个项目,实现降本5025万元,2012年全年实现降本目标2387万元。全面探索建立定额指标体系,实行成本定额的动态控制。

(淮烟2009-2011年三年的预算执行率)

  9、加强团队建设,队伍素质水平持续提升

  淮烟领导班子在创优活动中发挥“智脑”引路作用,努力打造“1+4”模式。2012年厂党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定期开展中层干部、青年干部等素质培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全面推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建立厂级、部门、班组三级公开体系,形成具有淮烟特色的“1+3456”的运行模式。形成“责任、规范、自律、和谐”内管文化理念,采取“三骥齐驱”的内管手段,建立“5848”的内控体系、“PDCA+I”的内管流程、双轮联动的监管模式,不断提升内部监管水平。

  10、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活动水平持续提升

  淮烟从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创新体系的运行,逐步形成了具有淮烟特色的“4423”创新模式。制定发布《创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长效机制。在全厂广泛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生产过程精细化加工能力,提高品质保障能力,扎实推进优秀卷烟工厂创建工作。2009年以来,企业累计开展工艺研究、降本增效、设备改造等自主创新研究项目90多项,投入研究经费1.3亿元,获得专利授权34项,

  先后有《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烟草中的钙》、《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烟草及其制品中的总氮》等30篇技术论文、管理论文在《中国烟草科学》、《烟草科技》等行业核心期刊上发表,累计完成质量攻关项目50个、QC活动成果31项,有2个小组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相关文章